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玉书

作品数:17 被引量:26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生物学
  • 10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植被
  • 4篇孢粉
  • 4篇花粉
  • 3篇植物
  • 3篇古环境
  • 3篇古植被
  • 2篇第四纪
  • 2篇植物群
  • 2篇孢粉植物群
  • 2篇孢粉组合
  • 2篇晚第四纪
  • 2篇晚更新世
  • 2篇晚更新世以来
  • 2篇环境演变
  • 2篇更新世
  • 1篇滇池
  • 1篇杜氏藻
  • 1篇元谋古猿
  • 1篇找钾
  • 1篇上新世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植...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利物浦大学

作者

  • 17篇吴玉书
  • 6篇肖家仪
  • 2篇孙湘君
  • 2篇郑绵平
  • 1篇吕金波
  • 1篇田军
  • 1篇贺超兴
  • 1篇刘俊英
  • 1篇罗运利
  • 1篇金昌柱
  • 1篇齐文
  • 1篇张树夫
  • 1篇袁宝印
  • 1篇邓成龙
  • 1篇萧家仪

传媒

  • 6篇Acta B...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人类学学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4篇1991
  • 3篇1989
  • 1篇198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呈贡梁王山现代花粉雨的研究被引量:29
1989年
本文通过对云南呈贡梁王山5块表土分析,初步研究了主要植物花粉的百分含量与其植物覆盖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用校正系数R值表示。按照R值的大小,分为两组:R>1属于超代表性,包括有松、桤木、马桑、蒿和部分蕨类植物;R<1属于低代表性,包括有油杉、栲和石栎、滇青冈、栎、铁仔。在分析松粉分布特征基础上,认为昆明地区西风急流对松粉的传播是主要因素。
吴玉书肖家仪
关键词:植被
滇池地区四万年以来的植被和气候演变初步研究被引量:20
1991年
本文对昆明滇池草2孔四万年以来的沉积物进行孢粉分析,得出4个孢粉组合带,它们是:Ⅰ组合带(ca.47600—11800yr B,P.),以针叶树种为主,总花粉沉积率很低。其中又划分4个亚带。Ⅱ组合带(ca.11800—6900yr B.P.),阔叶植物成分增加和冷杉花粉逐渐消失。Ⅲ组合带(ca.6900—3800yr B.P.),常绿阔叶成分达到最大值,铁杉花粉逐渐消失,总花粉沉积率最高。Ⅳ组合带(3800yr B.P.至今),各类植物花粉沉积率均大大地减少,光面单缝孢增多。植被的变化,反映了气候从凉湿到暖湿而后又趋向温干的过程。
吴玉书陈因硕肖家仪
关键词:滇池古植被气候演变
中华卷柏孢子形态的研究及其生态意义被引量:7
1989年
中华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Desv.)Spring]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温带地区,一般生长在干旱的岩石上。有关中华卷柏的孢子形态,过去由于缺乏描述,在地层中常常将具疣状纹饰的三缝孢定为凤尾蕨(Pteris)或阴地蕨(Botrychium)孢子,因而在解释古环境时带来一定问题。直到1978年开始的周口店北京猿人化石点综合研究,由孔昭辰等第一次在化石中定名为中华卷柏,并指出中华卷柏孢子曾一度在该地区占孢粉总数的55%和60%。
吴玉书
关键词:孢子形态生态意义
深圳福田区晚更新世以来古环境演变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1989年
根据深圳福田区12个钻孔资料,将本区晚更新世一全新世地层划分为三个孢粉组合带:Ⅰ带,>31950±710—6790±130aB.P.,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Ⅱ带,6790±130—2150士50aB.P,植被以热带和亚热带常缘阔叶乔木占优势;Ⅲ带,2150±50aB.P.以来,植被以热带和亚热带蕨类植物占优势.在此基础上根据所含生物化石资料,进一步探讨了该区晚更新世以来海陆变迁,确定从7000a前开始,本区曾遭受过一次海侵,海侵范围不大,海水从东南方向侵入.
吴玉书赵娴刘都义
关键词:更新世环境演变
北京平原晚第四纪堆积期与史前大洪水被引量:37
2002年
通过北京平原地区东方广场剖面和小红门剖面第四纪地层、年代学、环境变迁、沉积相及孢粉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发现 ,从大约 0 .1MaB .P .~ 2 2 0 0 0aB .P .,北京平原地区形成以砂砾石沉积为主的洪积扇 ,此后开始进入北京平原形成时期。 2 2 0 0 0~ 1 2 0 0 0aB .P .,气候干冷 ,永定河水量减少 ,平原沉积速率较低。进入冰后期以来 ,气候逐渐温暖湿润 ,永定河水量增加 ,山区风化物质被搬运至北京平原堆积下来。沉积以天然堤相、决口扇相为主 ,沉积速率大增。 80 0 0~ 40 0 0aB .P .,沉积速率达到最大 ,出现晚第四纪堆积期 ,同时洪水频繁 ,恰好与传说中的史前大洪水时期相当。 3 0 0 0aB .P .以后 ,气候向干冷转化 ,永定河水量减少 ,人类生产力提高 ,抵御洪水能力增强 。
袁宝印邓成龙吕金波金昌柱吴玉书
关键词:第四纪北京平原沉积速率环境变迁孢粉分析
Pollen Record of Surface Sediments from Vertical Forest Zones of Changbai Mountain, Northeast China and Their Relations to the Modern Vegetation被引量:3
2003年
Twenty-nine surface samples (mosses) from five vertical distribution vegetation zones in Changbai Mountain, Northeast China have been palynologically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were tested by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xcept a few samples, arboreal pollen is predominant in almost all pollen assemblages; Pinus and Betula are the main pollen types in quantities and they are found in all vegetation zones of Changbai Mountain. The highest pollen proportion of Pinus occurs in the mixed conifer and broadleaved forest where Pinus koraiensis is the main component; Betula pollen is found in high percentage in both subalpine B. ermanii forest and broadleaved deciduous forest predominated by Betula and Quercus; in the former Betula pollen is accompanied by cold-tolerant shrub such as Rhododendron; whereas in the latter it appears a large amount of fern spores. Pollen assemblage of broadleaved deciduous forests is marked by high diversity and proportions of deciduous trees and a large number of fern spores. Subalpine conifer forest is distinguished by high percentage of Picea pollen. Although tree pollen is slightly dominated, very few or absent of fern spores and increasing of herb and small shrub pollen proportions, particularly predominance of Rhododendron in herbaceous pollen and occurrence of tundra indicator type-Dryas pollen distinguish pollen assemblages of alpine tundra.
孙湘君罗运利田军吴玉书
云南元谋古猿生活时期自然环境的讨论被引量:1
2010年
元谋古猿生活时期的自然环境是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还是茂密的森林?气候是凉干还是温暖潮湿?本文试图从云南6个最具代表性中新世沉积盆地取得的丰富植物大化石和孢粉资料分析,论证了中新世时期云南曾广泛分布热带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气候温暖湿润。至中新世最晚期,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分布面积扩大,气候变得凉干。与元谋古猿相邻的禄丰古猿生活时期及其前后正是经历了相同的环境变迁过程。由此推论元谋古猿生活时期的自然环境为茂密的森林,气候温暖湿润。最后,就《元谋古猿》专著对古猿生活时期的自然环境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吴玉书
关键词:中新世自然环境元谋古猿
新疆罗布泊F_4浅坑孢粉组合及意义被引量:17
1994年
本文对新疆罗布泊F4浅坑沉积物进行孢粉分析,揭示了该区晚更新世晚期一全新世的植物和气候,并结合其它沉积特征研究了该期自然环境的演变。
吴玉书
关键词:全新世孢粉组合环境演变
昆明地区林下表土花粉研究被引量:4
1991年
表土花粉分析是研究花粉代表性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昆明地区46块采自不同植被类型样方内的表土样品的花粉分析,说明在该地区的植被条件下,国际通用的半径为20m 的样方内的表上花粉组合不能反应样方植被的特征。这是由于昆明地区森林盖度低和存在大面积松林的缘故。我们建议在定量研究花粉代表性时,应首先确定多数花粉采自样方以内,或选择植被稳定分布的地区进行研究。
陈因硕吴玉书肖家仪
关键词:花粉表土
沉积物矿物磁性测量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5
1991年
本文阐述了沉积物矿物磁性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井对云南滇池草2孔进行了矿物磁性侧量,结合沉积物矿物组合、地球化学性质、粒度、抱粉等分析和测试结果,对云南昆明盆地盘龙江三角洲的环境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张树夫肖家仪俞立中吴玉书
关键词:沉积物矿物磁性测量古环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