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闯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大豆
  • 3篇大豆品种
  • 2篇育成
  • 2篇适应性
  • 2篇株型
  • 2篇链格孢
  • 2篇精氨酸
  • 2篇蓝莓
  • 2篇腐烂
  • 2篇氨酸
  • 1篇代际传递
  • 1篇新纪录种
  • 1篇形态学鉴定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效果
  • 1篇有限型
  • 1篇真菌
  • 1篇真菌侵染
  • 1篇田间
  • 1篇田间调查

机构

  • 8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刘闯
  • 3篇严雪瑞
  • 2篇张爽
  • 2篇谢甫绨
  • 2篇王海英
  • 2篇张惠君
  • 1篇曹莹
  • 1篇杨雪
  • 1篇黄玉茜

传媒

  • 2篇大豆科学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 1篇包装工程
  • 1篇农业灾害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拟盘多毛孢属真菌侵染蓝莓的一个新纪录种:Pestalotiopsis kenyana被引量:2
2023年
实验室前期对来自不同产区的蓝莓病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及其致病性测定,并根据其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进行了初步的属水平鉴定。其中,有5株拟盘多毛孢属的真菌在与已报道为害蓝莓的拟盘多毛孢种群进行系统发育树对比分析时,单独形成一个分支。为确定这5株菌的分类地位,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发育法对供试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这5株病原菌均为Pestalotiopsis kenyana,分生孢子大小为(20.7~28.8)μm×(4.7~7.2)μm,中间三色细胞同色,长为13.2~18.0μm,具2~3根顶端附属丝,1根基部附属丝。本研究是P.kenyana为害蓝莓在国内外的首次报道。
曹莹张爽齐鹰博张娟刘闯严雪瑞
关键词:蓝莓新纪录种形态学鉴定
精氨酸对引起采后蓝莓腐烂的链格孢靶标菌的抑制效果研究
2024年
目的旨在筛选引起蓝莓采后腐烂的链格孢靶标菌株,并比较L-精氨酸和山梨酸钾对其抑制效果,为蓝莓采后链格孢腐烂病的防控提供前期基础。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结合单孢分离法进行致腐菌的分离,采用ITS序列分析进行属水平鉴定,采用ATP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观察进行种水平鉴定,采用平板抑菌法比较L-精氨酸和山梨酸钾的抑菌效果。结果本研究分离获得的链格孢菌均有致病性,分别属于3个不同种群,分别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互隔交链孢(A.alternata)和云南铁杉链格孢(A.dumosa)。以菌株B20190623E3(A.tenuissima代表菌株)、菌株B20190623B1(A.alternata代表菌株)、菌株B20190623C1(A.dumosa代表菌株)为靶标菌,发现L-精氨酸对供试3株靶标菌的EC50值均低于山梨酸钾。结论供试链格菌株均有致病性,其中引起蓝莓采后腐烂的优势链格孢种群为细极链格孢。云南铁杉链格孢为引起蓝莓果实腐烂的新纪录种。筛选获得了3株链格孢代表靶标菌。L-精氨酸对引起蓝莓采后腐烂的链格孢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王佳琦杨雪杨雪朱恂飞刘闯刘闯张爽
关键词:蓝莓L-精氨酸抑菌效果
不同地区育成大豆品种的适应性比较研究
试验采用地理纬度相似地区选育的、具有代表性的中、美大豆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施肥水平和种植地区条件下对大豆品种的适应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美国大豆品种的株高明显低于中国大豆品种.以磷酸二铵作种肥能显著增加大豆的...
刘闯
关键词:大豆株型适应性
文献传递
不同来源亚有限型大豆品种适应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地理纬度相似地区选育的、具有代表性的中、美大豆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施肥水平和种植地区条件下对大豆品种的适应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选育的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都有较高的产量表现,对种植密度有较好的适应性;而辽宁省选育的品种大多产量较低,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大,种植密度适应性较差。在磷酸二铵做种肥的条件下,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选育的品种表现较好,对肥料的利用率较高;辽宁省选育的品种中,辽豆12号对施肥的反应较好,其它品种相对产量较低,肥力适应范围狭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选育的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平均产量均显著高于辽宁省选育的品种,两国品种对地区的适应性表现趋势一致,都是鞍山>沈阳>大连。
张惠君王海英刘闯谢甫绨Steven SK Martin
关键词:大豆适应性
瘤突苍耳及苍耳表型可塑性代际传递的转录组研究
表型可塑性帮助植物增加表型与环境之间的匹配,是众多入侵植物适应的机制之一。其中一些表型可以由亲代传递给子代,使其记住当前的环境,从而提高子代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这种“记忆”的存在,但表型可塑性代际传递对入侵...
刘闯
关键词:苍耳表型可塑性转录组
文献传递
一种精氨酸在抗果蔬链格孢腐烂病中的用途
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精氨酸在抗果蔬链格孢腐烂病中的用途,精氨酸用于制备抗菌保鲜剂,优选的,精氨酸为L‑精氨酸。本发明以常见的链格孢属真菌为靶标针对性制备了精氨酸型抗菌保鲜剂,该精氨酸型抗菌保鲜剂安全有效,制...
严雪瑞王佳琦王亚娟刘闯张娟
文献传递
辽宁地区花生病害田间调查及褐斑病病原菌鉴定
2025年
2022—2023年对阜新、锦州、葫芦岛、朝阳、沈阳、辽阳、铁岭、鞍山、丹东、本溪10个辽宁花生产区病害种类及为害程度进行系统调查,明确辽宁省花生病害种类有10种,分别为花生褐斑病、花生网斑病、花生黑斑病、花生焦斑病、花生疮痂病、花生灰斑病、花生白绢病、花生菌核病、花生纹枯病和花生镰刀菌根腐病,其中发生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为花生褐斑病、花生网斑病和花生疮痂病。采集不同产区的花生褐斑病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形态学结合rDNA-ITS基因序列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式对辽宁省花生褐斑病进行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辽宁省花生褐斑病病原菌均为花生尾孢菌。
刘闯杜思彤王趁丁奥黄玉茜
关键词:病原菌鉴定病害防治田间调查
中国辽宁省与美国近纬度地区新育成大豆品种的株型与产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试验采用中国辽宁省与美国地理纬度相近、结荚习性相同的中国和美国大豆品种各4个,在相同种植条件下对株型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大豆高产的株型特征。结果表明:美国大豆品种的节间较短、株高较矮,分枝数较多。美国大豆品种的叶片性状比较好,下部叶片为卵圆形,由下向上叶片逐节变长,中上部叶片较细小。美国大豆品种的荚数显著多于中国大豆品种,而百粒重却显著低于中国品种。在荚粒分布上,美国品种植株上层荚粒所占比例较小,下层荚粒所占比例较大,在同等种植条件下,美国大豆品种的产量显著高于中国品种。
王海英张惠君刘闯谢甫绨Steven SK Martin
关键词:大豆株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