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斌
- 作品数:97 被引量:49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脊柱侧凸Lenke分型和PUMC分型系统一致性差异对手术融合范围影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比较脊柱侧凸Lenke分型和协和(PUMC)SY型系统一致性差异对手术融合范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62例,5名脊柱外科医生根据术前站立正侧位、仰卧位左右弯曲X线片进行分型。3周后,将病例顺序打乱,重复相同程序分型,每个病例共计10人次分型。根据5名医生的分型结果,分别探讨两种分型产生的一致性差异对手术融合范围选择的影响。结果Lenke分型系统弯曲类型参数及PUMC分型的一致性均很好。Lenke分型弯曲类型参数10人次分型结果24例有分歧,PUMC分型10人次分型结果17例有分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nke弯曲类型分歧病例中仅2例不影响融合范围,PUMC分歧病例中有7例不影响融合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例Lenke弯曲类型分歧病例用PUMC分型,有14例一致;17例PUMC分歧病例用Lenke弯曲类型分型,7例一致,但做一致性检验表明两种分型一致性好。24例Lenke弯曲类型分歧病例用PuMC分型后有19例不影响融合范围,17例PUMC分歧病例用Lenke弯曲类型分型后只有9例不影响融合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enke分型中决定手术融合范围的是弯曲类型参数,其与PUMC分型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均很好。但PUMC分型较简单实用,较少引起分歧,即使引起分歧,也有近半数的病例并不影响手术融合范围的选择。
- 李其一邱贵兴仉建国王以朋沈建雄赵宏于斌钱军余可谊王亭翁习生
- 关键词:脊柱侧凸脊柱融合术
- 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的肾脏超声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背景:脊柱畸形患者可合并有肾脏超声结果异常,但目前文献中缺乏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患者肾脏超声的研究。目的:分析CS患者的肾脏超声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治疗的CS患者的肾脏超声结果。结果:共纳入321例患者,男155例,女166例;年龄1.6~20岁,平均(9.8±5.0)岁。肾脏超声结果异常11例(3.4%),其中男8例(2.5%),女3例(0.9%),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肾脏超声结果异常患者中孤立肾4例,异位肾2例,肾脏大小异常2例,肾脏多发小结石1例、肾脏钙化灶1例、肾囊肿1例。主弯位于胸弯/腰弯、主弯向左/右患者组间比较,肾脏超声结果异常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S患者形成障碍型、分节障碍型与混合型患者组间比较,肾脏超声异常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75)。结论:脊柱侧凸畸形患者肾脏超声结果异常的发生率约为3.4%,性别、主弯位置与方向、CS的分型未影响CS患者肾脏超声异常的发生。
- 于斌仉建国沈建雄王以朋赵宏赵宇李书纲王升儒吴南邱贵兴
-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超声肾脏
- 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
-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的操作技术和初期临床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起完成的胸腔镜下Eclipse矫形融合术病例,对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躯干偏移、顶椎偏距...
- 邱贵兴仉建国于斌王以朋杨新宇
- 关键词:脊柱侧凸前路融合术电视辅助胸腔镜器械固定微创手术手术并发症
- 文献传递
- 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 研究目的:脊髓纵裂是指脊髓或马尾被硬性或纤维性的中隔纵行劈成两半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本病常合并脊柱侧凸.在脊柱侧凸的矫形手术中,如果未注意到伴随的脊髓纵裂,有可能会因脊柱的矫形而发生脊髓损伤,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合...
- 于斌
-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脊髓纵裂手术治疗
- 文献传递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角计算机自动化测量准确性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脊柱全长前后位X线片采用计算机自动化测量Cobb角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36例经手术治疗的AIS患者脊柱全长前后位X线片。采用计算机建模对脊柱全长前后位X线片进行自动化测量。将计算机自动化测量的Cobb角与对脊柱畸形具有丰富经验的脊柱外科医师进行人工手动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6例AIS患者计算机自动化测量的Cobb角为31°~75°,平均(48.3±9.4)°;人工手动测量的Cobb角为36°~79°,平均(49.5±9.7)°,计算机自动化测量Cobb角准确性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13(P<0.001)。18例胸弯组患者计算机自动化测量与人工手动测量的平均Cobb角分别为(47.3±7.7)°和(47.6±8.3)°,ICC为0.945(P<0.001)。18例腰弯组患者计算机自动化测量与人工手动测量的平均Cobb角分别为(49.4±11.0)°和(51.3±10.8)°,ICC为0.897(P<0.001)。结论:AIS患者Cobb角计算机自动化测量结果与脊柱外科医师人工手动测量结果一致,侧凸顶点位于胸椎/腰椎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于斌董玉雷仉建国沈建雄王以朋邱贵兴
-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COBB角
- 青少年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效果预测方法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青少年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效果预测方法,涉及图像识别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患者的冠状面AP位脊柱图像、左弯曲LB位脊柱图像以及右弯曲RB位脊柱图像;利用预先训练好的椎体语义分割模型对各脊柱视图进行...
- 董玉雷于斌赵宏仉建国
- 生长阀双棒内固定技术治疗儿童严重脊柱侧凸的初步临床应用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评价生长阀双棒内固定技术治疗早发的儿童脊柱侧凸的初步应用结果。方法2004年11月至2009年3月行生长阀双棒内固定技术治疗儿童脊柱侧凸11例,男1例,女10例;年龄2.1-10.9岁,平均6.1岁。Risser征均为0级。胸椎侧凸8例,胸腰椎侧凸3例;先天性脊柱侧凸10例,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1例。10例采用lsola生长阀固定,1例采用TSRH生长阀固定。撑开1-4次,平均1.8次。随访4.2-38.1个月,平均173个月。结果术前主弯Cobb角67.64°±11.43°,胸后凸31.00°±22.40°,躯干偏移(2.00±1.73)cm,T1-S1高度(25.47±6.16)cm;初次术后主弯Cobb角34.64°±8.26°,胸后凸23.00°±8.06°,躯干偏移(1.49±1.31)cm,T1-S1高度(28.84±5.69)cm;末次术后主弯Cobb角36.82°±11.76°,胸后凸27.18°±8.97°,躯干偏移(1.11±1.29)cm,T1-S2高度(31.29±4.50)cm。术前、初次术后和末次术后主弯侧凸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次手术矫正率47.15%±16.48%,T1-S1高度增加(3.37±1.62)cm;末次手术矫正率44.73%±19.43%,T1-S1高度增加(5.82±2.21)cm。治疗期间T1~S1每年平均生长1.6cm(1.1-2.7cm)。5例出现并发症:3例脱钩,1例椎弓根螺钉脱出,1例断棒。结论生长阀双棒内固定技术允许脊柱纵向生长,同时起到矫形和控制畸形发展的作用,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 刘勇仉建国邱贵兴李其一李书刚赵宇沈建雄于斌
- 关键词:脊柱侧凸儿童内固定器
- 脊柱畸形矫正术后胸腔积液诊治分析
- 目的 分析脊柱畸形矫形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生情况、发生的危险因素、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 调取我院数据库内3546例脊柱畸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术后发生胸腔积液的29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
- 于斌梁伟强王以朋仉建国沈建雄赵宏田野赵宇李书纲赵丽娟邱贵兴
- 关键词:脊柱畸形矫形术胸腔积液
- 脊髓纵裂30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脊髓纵裂的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研究 1995~ 2 0 0 2年间我院收治的脊髓纵裂病例 ,分析其临床诊治过程。结果 脊髓纵裂 30例 ,女性 2 2例 (73.3% ) ,男性 8例 (2 6 .7% ) ,临床表现主要有 :脊柱畸形 30例(10 0 % ) ,背部皮肤病变 13例 (4 3.3% ) ,下肢神经缺陷 12例 (4 0 .0 % )。X线片发现椎体异常 2 7例 (90 % ) ,脊髓造影、CT、CTM、MRI检查异常表现的比例分别为 77.8% (14 / 18)、88.9% (8/ 9)、10 0 % (16 / 16 )、91.7% (11/ 12 )。纵裂位于胸段 15例 ,腰段 4例 ,颈段及胸段 1例 ,胸段及腰段 9例 ,颈段、胸段及腰段 1例。骨性纵裂 6例 ,纤维性纵裂 2 1例 ,混合性纵裂 3例。治疗方法包括单纯骨嵴切除椎管减压 1例 (3.3% ) ,脊柱畸形矫形手术同时切除骨嵴 4例(13.3% ) ,单纯行脊柱畸形矫形手术而未处理脊髓纵裂 2 3例 (76 .7% ) ,未行任何手术 2例。有神经缺陷者中有 4例在术后获得改善。结论 脊髓纵裂临床少见 ,以女性患者较多 ,往往以脊柱侧凸为首发表现 ,患者多合并有背部皮肤异常及下肢神经缺陷 ,CTM扫描常能明确诊断。纵裂多位于胸段及腰段 。
- 于斌王以朋邱贵兴翁习生沈建雄田野徐宏光仉建国杨新宇赵丽娟
- 关键词:脊髓纵裂胸段腰段矫形手术CTM诊治分析
- 前路松解术在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4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前路松解在重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间 2 6例重度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结果 ,其中男 7例 ,女 19例 ;年龄平均 15岁 (10~ 2 1岁 )。 2 4例可根据King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分型 ,其中KingⅠ 4例 ,KingⅡ 9例 ,KingⅢ 5例 ,KingⅣ 4例 ,KingⅤ 2例 ;另 2例为胸腰段侧凸。术前站立位主侧凸平均 89 8° ,重力悬吊牵引位平均 6 6 5°,反向弯曲位平均 6 7 7°,支点反向弯曲平均为 6 1 2° ,胸椎后凸平均 4 3 5°。术前顶椎偏离骶正中线的距离为 39 7mm。前路松解后一期行后路手术 6例 ,2周后二期行后路手术治疗 2 0例。 结果 2 0例二期后路手术者 ,前路松解术后脊柱活动度与术前悬吊位X线片比较 ,平均增加了 17 8°。术后主侧凸冠状面Cobb角平均 5 2 6° ,胸椎后凸 2 8 4°。冠状面平均矫正 38 2° ,矫正率平均 4 3 1% ,术后顶椎偏离骶正中线的距离为 9 9mm。随访时间平均 2 3年 (6个月~ 4年 ) ,随访时主侧凸平均Cobb角 5 4 9° ,矫正丢失 6 4 % ,无断棍、植骨不融合及假关节的病例。 结论 重度侧凸术前侧凸的柔韧性 <2 0 %的患者 ,单纯前路松解对增加脊柱的活动度意义不大 ,术后畸形的矫正效果不佳 ,应考虑前路的截骨来增加?
- 王以朋徐宏光邱贵兴仉建国于斌
- 关键词:前路松解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