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心室
  • 2篇室间隔
  • 2篇手术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蛋白
  • 1篇动力学改变
  • 1篇动脉瓣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绞痛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心前区
  • 1篇心前区疼痛
  • 1篇心室间
  • 1篇心室间隔

机构

  • 5篇新疆喀什地区...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7篇买买提艾力
  • 1篇郭永忠
  • 1篇阿地力
  • 1篇严红
  • 1篇胡玉英
  • 1篇张总刚
  • 1篇张抒扬
  • 1篇乔丽盼
  • 1篇玛依努尔
  • 1篇依马木
  • 1篇阿依努尔
  • 1篇杨小密
  • 1篇阿吉古
  • 1篇米丽娅

传媒

  • 3篇新疆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1例报告
2008年
郭永忠买买提艾力张总刚
关键词:冠脉搭桥术体外膜肺氧合病例简介心前区疼痛肺纹理增多
维吾尔族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5例早期介入治疗的疗效
2008年
买买提艾力阿依努尔阿地力米丽娅杨小密阿吉古
关键词:早期介入治疗维吾尔族疗效心脏不良事件手术成功率随访结果
29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
2010年
买买提艾力
关键词:主动脉窦瘤破裂外科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力学改变室间隔缺损手术方法
血清基础C-反应蛋白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及预后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血清基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非冠心病、冠心病患者将来近、远期发生心血管事件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327例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和/或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前测定血清基础hs-CRP水平,将患者分为CRP<0.3 mg/dl(n=162)和CRP≥0.3 mg/dl(n=165)两组,分析住院期间、术后1及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基础血清CRP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比稳定性心绞痛、CAG正常者明显增高(5.15±0.40vs0.27±0.05,0.26±0.35,P<0.01);30 d内近期各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ACS和CRP水平增高组明显高于SAP和CRP水平不高组(4.86%vs2.44%,P<0.05;16.36%vs3.70%,P<0.01)。远期6个月各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是在ACS和CRP升高组显著高于SAP和CRP低者(12.50%vs6.10%,P<0.05;26.06%vs13.58%,P<0.01)。结论血清基础CRP水平无论是对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还是非冠心病患者有助于预测将来近、远期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及预后的强有力指标。
买买提艾力张抒扬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心血管事件血管成形术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危险分层及处理
2005年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g syndrome,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心肌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证.广义上讲,ACS包括ST段据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和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狭义上讲,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NSTEMI,UAP/NSTEMI又合称为不稳定冠状动脉疾病(UCAD).近年来,随着对UAP/NSTEMI病理生理的深入认识,以及有关急诊胸痛诊治的绿色通道与胸痛中心(chest paincenter,CPC)的建立,对这类患者的早期识别、诊断、危险分层与制上应的干预对策,尤其是早期危险评估、抗血栓药物治疗的进展及早期有创治疗的研究明显降低了UAP/NSTEMI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预后.
买买提艾力买买提热夏提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SYNDROMENSTEMI冠状动脉疾病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临床疗效观察
2004年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心功能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 5 8mm ,左心室射血分数≤ 0 45 ,NYHA心功能Ⅱ~Ⅳ级 ]经治疗随访达 8个月者共 68例 ,包括治疗组 3 8例 [美托洛尔剂量平均为 ( 4 2 0 75± 12 10 0 )mg/d( 6 2 5mg~2 5mg/次 ,2次 /日或 3次 /日 ) ]和对照组 3 0例。治疗 8个月 ,观察美托洛尔对患者症状、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应用心脏彩色超声仪测定基线值及 2个月、5个月、8个月左心室结构及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经过 8个月治疗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 ,有极显著性差异 ( 0 5 0± 0 0 2vs 0 41± 0 0 2 ,P <0 0 1) ,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下降 ,有极显著性差异 [( 165 5± 3 9 3 )mlvs( 183 1± 3 9 3 )ml,P <0 0 1] ;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下降 ,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强心 ,利尿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基础上 ,应用美托洛尔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心功能和心室重塑。
买买提艾力乔丽盼玛依努尔
关键词:治疗组美托洛尔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塑左心室显著性差异
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心室起搏中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心室起搏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需要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应用主动螺旋电极行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简称主动电极组。应用被动电极植入右室心尖部(RVA)起搏简称被动电极组。记录两组术中及术后的各项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主动电极组植入即刻起搏阈值比被动电极组要偏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动电极起搏QRS波时限明显短于被动电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感知、阈值、阻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无导线脱位,起搏参数与植入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是稳定,安全,可行的。
艾尼瓦尔.阿布力孜艾比不拉.麦麦提严红买买提艾力胡玉英依马木
关键词:主动电极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