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
- 作品数:21 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基于科学史策略的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 2024年
- 生物科学史包括大量蕴含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的教育内容,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重要价值。本文以血液循环发现过程的课堂实践为例,提出科学史教学策略和具体实施过程。通过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正向价值观及科学方法论,逐步培养学生生物学基本的科学素养。
- 宋红雨薛秀花陈超
- 关键词:科学史教学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 一种陈皮葛根多肽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陈皮葛根多肽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将传统中药陈皮、葛根与生物活性多肽I9‑27结合,通过微波提取、复合、干燥等步骤制成新型降脂制剂。本发明首次将传统中药陈皮、葛根与现代生物多肽技术结合,结合微波辅...
- 张文生倪瑛陈超张丽慧史培军
- 川陈皮素干预阿尔茨海默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川陈皮素来源于中药陈皮的多甲氧基黄酮(polymethoxyflavonoids,PMFs)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肥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现代研究发现其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药物治疗为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川陈皮素通过抑制淀粉蛋白β-分解酶1的活性,增加中性内肽酶的活性,调控cAMP/PKA/ERK,减轻淀粉样蛋白神经毒性;提高乙酰胆碱转移酶的活性、降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增强谷氨酸受体-1的磷酸化水平,提高神经元突触可塑性;调节活性氧、超氧化酶歧化物、丙二醛水平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减轻神经细胞氧化损伤;调节PI2K/AKT和NF-κB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神经炎症损伤;逆转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改善微管细胞骨架紊乱;调节胰岛素信号传导和线粒体功能,改善昼夜节律、睡眠周期失调。表明川陈皮素通过多种机制发挥防治AD的作用,但目前关于川陈皮素治疗AD的临床研究尚少,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以期为AD治疗新药的研发提供前期基础。
- 王帆倪瑛李卫岗陈超张文生
- 关键词:川陈皮素阿尔茨海默病药理机制新药研发
- 玉米淀粉分支酶IIb(ZmSBEIIb)互作蛋白的筛选及其功能解析
- 植物淀粉中直链与支链淀粉的相对含量是决定淀粉类经济植物的产量与品质的核心因素。植物淀粉代谢中直链与支链淀粉形成的调控分子机制已成为植物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淀粉分支酶是淀粉生物合成中的一个关键酶,它催化葡萄糖残基以...
- 陈超
- 关键词:玉米淀粉酵母双杂交支链淀粉分子设计
- 绿化隔离带建设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呈加速推进的态势。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蔓延的出现,由此引发了城市无序、低效扩张,城市生态环境恶劣等问题。而绿化隔离带的建设,则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和途径。 ...
- 陈超
- 关键词:绿化隔离带空间结构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
- 白血病NPM1基因突变快速检测与分型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建立一种通过荧光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NPM1突变基因快速检测和分型的方法。方法:设计Nucleoplasmin(NPM1)第12号外显子突变基因mut A、mut B、mut D和野生型的一对共用引物和一条荧光单链探针(分子信标),依据PCR产物与探针的熔解曲线峰值对A、B、D型基因突变进行检测与分型。结果:本方法可对NPM1的A、B、D型基因突变和野生型进行有效分型,灵敏度为1%。通过对62份AML临床样本进行检测,本方法的检出率、分型结果与临床样本测序信息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NPM检测方法,PCR体系简单稳定,操作便捷,结果易于判读,可以与测序法互为补充作为AML早期诊断或伴随诊断的NPM1突变快速检测分型方法。
- 陈超林珺龙凯杨玉春李志鹏
- 关键词:NPM1
- 小神经胶质细胞在阿尔兹海默症中的病因学作用
- 2016年
-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由Aβ共聚物以及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在脑部积累导致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根据发病年龄可分为早发性(early-onset Alzheimer's disease,EOAD)和晚发性(late-onset Alzheimer's disease,LOAD)。随着对AD的深入研究,许多报道揭示了由小神经胶质细胞引发的炎症反应以及小神经胶质细胞中部分遗传因素在AD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本文综述了小神经胶质细胞在AD发展过程中的病因学作用。
- 韩宇浩陈超李志鹏杨泽
- 关键词:小神经胶质细胞阿尔茨海默症炎症反应
- Tau蛋白的磷酸化对阿尔兹海默症影响的相关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脑性不可逆转性脑功能损害。其病因复杂,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如今研究的其中一种理论认为Tau蛋白的异常聚合会和束状细丝(straight filament,SF)一同组成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导致神经纤维内的微管变形,从而导致神经元变性甚至死亡。大量的神经元的死亡会导致AD的发生。因此,有必要摸清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机理来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 刘晏伊陈超李志鹏杨泽
- 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症TAU蛋白神经纤维缠结
- 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研究
- 2016年
-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是由于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疾病。目前,伴随着该病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随着人们对T2D遗传病因学研究的深入和对疾病关联基因的不断了解,越来越多针对T2D的研究将关注点对准了T2D的易感基因。本文将针对20个已经得到验证的T2D易感基因和其在中国人群中的研究现状加以综述,内容包括T2D易感基因功能、致病机制和在中国人群中T2D易感基因的研究现状。
- 张瑾琨陈超李志鹏杨泽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致病机制基因功能
- 北京地区2006~2008年流脑病例的核酸检测与结果分析
- 2012年
-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对2006~2008年北京地区流脑病例进行核酸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北京地区流脑病例的抗凝血标本和脑脊液标本,利用普通多重PCR和多重实时荧光PCR进行流脑病例病原学检测。结果 (1)2006~2008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实验室共收集到79例流脑病例标本。脑膜炎奈瑟氏菌、肺炎链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三者总检出率为31.65%(25/79),其中脑膜炎奈瑟氏菌检出率为29.11%(23/79),占总阳性率的92%(23/25);肺炎链球菌检出率为2.53%(2/79),占总阳性率的8%(2/25),B型流感嗜血杆菌未检出。脑膜炎奈瑟氏菌血清群分布A群、C群和未定型所占比例分别为:65.22%、26.08%、8.70%。(2)流脑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灵敏性明显优于流脑多重普通PCR;(3)抗凝血标本脑膜炎奈瑟氏菌检出率明显低于脑脊液标本。结论北京地区引起流脑病例的主要病原菌血清型为A和C群。仅检测流脑病例血液标本可能会造成漏检。
- 罗明龚成张铁钢陈超陈萌
- 关键词:流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