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油菜
  • 3篇药效
  • 3篇药效试验
  • 3篇油菜菌核
  • 3篇油菜菌核病
  • 3篇菌核
  • 3篇菌核病
  • 2篇多菌灵
  • 2篇治理技术
  • 2篇三唑酮
  • 2篇杀菌作用
  • 2篇水稻
  • 2篇农业
  • 2篇农业结构
  • 2篇农业结构调整
  • 2篇小麦
  • 2篇小麦病害
  • 2篇协同杀菌作用
  • 2篇病害
  • 1篇稻飞虱

机构

  • 10篇江苏太湖地区...
  • 1篇昆山市农业局

作者

  • 10篇陈茂林
  • 6篇杨代凤
  • 4篇李沛元
  • 4篇刘才南
  • 3篇沈国清
  • 3篇陆长婴
  • 2篇季明东
  • 2篇徐润成

传媒

  • 3篇上海农业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上海农业科技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江苏省植物病...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害灵防治油菜菌核病效果分析被引量:1
1998年
油害灵是杀菌剂与微量元素的复配剂,室内离体测定结果表明对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田间小区活体试验效果更为明显,比多菌灵常规剂量的防效提高10%以上,增产超过15%,菌核病大发生年份增产幅度达21.2%~49.9%。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为一、二次有效分枝、单株角果、千粒重增加。多年大面积示范表明,该药对菌核病的防效可达80%左右。
陈茂林刘才南严大富汤留弟管乃椿杨代凤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油料作物
宁虫素对水稻螟虫的毒力及防治效果被引量:2
2001年
研究了宁虫素对水稻螟虫的毒力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宁虫素对水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具有较高的毒力 ,其LC50 分别为 3 .75mg/kg、2 .0 2mg/kg和 0 .0 8mg/kg ,该药对水稻螟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 ,对二化螟、三化螟、纵卷叶螟的共毒系数分别为 2 0 6.17,178.61和 185.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宁虫素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应及保穗效果 ,单位面积 ( 666.7m2 )用 3 0 g、2 0g、10 g宁虫素对稻纵卷叶螟药后 7d的防效分别为 98.0 7%、91.15%、80 .2 6% ,14d的防效分别为 10 0 .0 %、99.3 5%、93 .3 4 % ;用 2 5g宁虫素对二化螟田间防效为 86.8% ,保穗效果为 88.8%。
杨代凤沈国清葛玉林徐勇惠吕卫东李沛元陈茂林
关键词:水稻螟虫毒力药效试验复配农药
油菜菌核病菌有性体的形成与发展初步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油菜菌核病菌的有性体——子囊孢子,在该病害发生中起决定的作用。产生子囊孢子的子囊盘与土层温度有关,本地区2月下旬和3月上旬土层温度回升快,始见期就早;而且萌发的多少与土层的深度有关,土表与深层中的菌核产盘量少,表土层(2~3cm)中最多。通过田间子囊孢子的捕捉与花瓣带菌率的测定表明,本地子囊孢子出现有两个高峰,一个在4月初,另一个在4月20日左右。阳光和某些刺激物质有关。对人工诱发与田间捕捉的子囊孢子进行了形态比较。
刘才南陈茂林杨代凤包建昌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菌土层深度
油菜蚜虫种群消长和为害损失及药剂试验被引量:8
2000年
田间观察、试验表明 ,太湖地区蚜虫的主要发生种类有萝卜蚜和桃赤蚜。主要为害期有 :苗期和果荚期 ,苗期以萝卜蚜为主 ,果荚期则以桃赤蚜为主。控制苗期和果荚期蚜虫的为害是确保油菜不受损失的关键。损失率测定表明 ,油菜后期遭受蚜虫危害后 ,会引起千粒重的明显下降 ,最高达 44.2 9%。试验还表明 ,乙虫脒防治油菜蚜虫药效高 ,残效长 。
陈茂林杨代凤
关键词:油菜蚜虫种群消长为害损失药剂防治药效试验
多菌灵和三唑酮混配对小麦病害的协同杀菌作用被引量:20
2000年
研究表明 ,多菌灵和三唑酮经合理混配后对抑制小麦赤霉病菌和白粉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显示增效作用 ,对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也显示了增效作用 ,说明两者混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陆长婴季明东李沛元徐润成陈茂林
关键词:多菌灵三唑酮混配小麦侵染性病害
太湖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与害虫发生演替及治理技术回顾与展望(综述)被引量:3
2002年
基于太湖地区主要农作物害虫发生演替及其治理过程的回顾 ,分析了未来太湖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对害虫发生的影响及其治理对策 ,提出了害虫发生突发化、防治技术无害化、综合治理组织形式社会化、防治决策灰色化、植保服务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沈国清杨代凤陆长婴陈茂林丁宗泽
关键词:害虫农业治理技术
太湖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与害虫发生演替及治理技术回顾与展望(摘要)
回顾与展望产业结构调整对本地区主要农作物害虫发生及其治理技术的影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产业结构调整与害虫发生演替近五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自然条件的改造和生产力的发展,本地区耕作制度不断演替,总...
沈国清杨代凤陈茂林李沛元丁宗泽
关键词:水稻三化螟二熟制稻飞虱纵卷叶螟农业结构调整
文献传递
移栽油菜苗期使用多复丹药效试验
2002年
刘才南陈茂林汤留弟
关键词:移栽油菜苗期药效试验
多菌灵和三唑酮混配对小麦病害的协同杀菌作用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小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和小麦纹枯病(Rhizoctonia cerealis)是危害小麦最严重的病害,防治上当前主要以多菌灵(苯并咪唑类)...
陆长婴季明东李沛元徐润成陈茂林
关键词:三唑酮多菌灵小麦病害协同杀菌作用
文献传递
油菜菌核病人工接种方法的改进和应用被引量:8
1994年
油菜菌核病是影响油菜产量与品质的最主要病害。如何深入研究其发生规律和找出控制其危害的质优价廉药剂是本地区一个重要实际问题。我们从1991年起承担了江苏省科委下达的多发性油菜病虫草害防治关键技术的课题,通过该病菌的培养和改进其人工接种方法的探索,并在药剂试验及由该病导致菜籽产量损失情况测定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一些结果,一并初报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菌核病病原收集 病原收集于江苏省昆山市淀东乡百亩油菜丰产方。供测活体是本所油菜育种组选育的“226”品系。供试培养基质是PDA。
刘才南陈茂林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人工接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