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
- 作品数:24 被引量:171H指数:8
-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护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社区儿童创伤事件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通过对社区儿童创伤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创伤症状的因素,为进行有效的社区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并运用埃森创伤症状调查问卷(ETI)对筛检出创伤事件儿童1 793名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创伤事件中自身经历发生频率居前3位的依次是一个对自己很重要的人死亡(34.58%),其他造成精神负担的事情(9.65%),被冷落或被抛弃(8.92%);目击创伤事件发生频率居前3位的依次是严重的事故、火灾或爆炸(32.01%),一个对自己很重要的人死亡(17.51%),严重的疾病(14.17%);认为是最严重创伤事件居前3位的依次是一个对自己很重要的人死亡(49.14%),严重的事故、火灾或是爆炸(23.54%),自然灾害(7.70%)。创伤症状量表得分为(21.26±14.02)分;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创伤症状得分的影响因素只有是否为班级干部。结论:社区应建立儿童创伤事件监测体系,关注社区经历创伤事件的儿童,提供有效的社区干预。
- 张林关持循杜思怡林晓明刘堃郭蕾蕾陈卓张黎黎
- 关键词:儿童少年信度
- 基于聚类分析的社区老年人健康需求状况调查及分类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健康需求状况,探讨健康需求项目彼此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健康需求项目间的共性,为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评价及健康干预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于2011年3一月,采用多级抽样方法,抽取锦州市642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社区老年人的一般情况和健康需求。并对39项健康需求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放问卷642份,有效回收611份,有效回收率为95.2%。社区老年人对各项健康服务的健康需求率为1.3%~69.7%,其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定期组织体检(69.7%,426/611)、日间护理中心(67.4%,412/611)、建立社区家庭急救呼叫系统(66.1%,404/611)。社区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分为3犬类:基础需求类(24项)、健康教育类(13项)、急救类(2项)。结论社区老年人对各项服务的健康需求不一致,健康需求项目问具有相似性,应分类管理,有利于提高健康干预效率和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 张林林晓明刘堃郭蕾蕾陈卓张黎黎
- 关键词: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聚类分析
- 辽宁省小学生家长突发事件认知与安全知识水平现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调查辽宁省小学生家长对突发事件认知水平与安全知识水平现状,为对小学生进行安全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突发事件调查问卷,对从辽宁省沈阳、大连、锦州、营口、辽阳、铁岭6个城市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3 13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家长对突发事件种类的全面知晓率为24.5%,认为突发事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家长比例为73.7%,对突发事件表示重视的家长占90.1%;母亲对突发事件的认知程度要高于父亲(P=0.00);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突发事件的认知程度要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家长(P=0.00);家庭收入高的家长对突发事件的认知程度要高于家庭收入低的家长(P<0.05);家长对突发事件的人为事故、应对策略、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5个方面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分别为16.5%,30.3%,31.3%,54.1%,54.7%;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家庭收入家长对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公共卫生、应对策略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不同居住地的家长对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社会安全、公共卫生、应对策略5个方面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父亲对孩子的安全重视程度高于母亲(P=0.00)。结论学生家长对突发事件认知水平及安全知识知晓率亟待提高。学校应通过加强对家长的安全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应急避险能力。
- 翟燕雪刘堃陈卓
- 关键词:健康教育知识
- 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在社区初中生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在社区初中生中的应用,并对其信效度进行评价,为社区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评估提供简单、有效的工具。方法 2013年5—7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锦州市部分社区中1 200名七、八、九年级在校学生,采用翻译后的家庭教养方式量表(parenting style scale)对其进行评估,并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结果不同年级儿童在专制教养方式和放任教养方式2个维度的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教养方式量表3个子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63、0.61、0.40。家庭教养方式量表3个子量表与实际结构大致相符合。结论中文版家庭教养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尚可,可用于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评估。
- 杜思怡刘堃陈卓陈芳高涵张黎黎张林
- 关键词:儿童信度
- 社区经历创伤事件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社区经历创伤事件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的关系,为社区青少年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6—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锦州市、丹东市、营口市、辽阳市6市共6 152例中小学生,对其中1 793例经历创伤事件的社区青少年应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调查其家庭教养方式,应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调查其心理韧性水平,比较不同特征社区经历创伤事件青少年的家庭教养方式及心理韧性得分。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是否曾是学生干部青少年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是否曾是学生干部青少年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青少年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居住地及是否曾是学生干部青少年心理韧性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得分与心理韧性各维度的得分及总分均呈正相关(r为0.158~0.475,P<0.05);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得分分别与目标专注、人际协助、情绪控制、积极认知维度的得分及心理韧性总分呈负相关(r为-0.411^-0.141,P<0.05);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得分分别与目标专注、家庭支持、情绪控制维度的得分及心理韧性总分呈正相关(r为0.068~0.181,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是否曾是学生干部、年龄、性别是心理韧性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社区经历创伤事件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存在相关关系,家长应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心理韧性。
- 张林关持循杜思怡林晓明刘堃郭蕾蕾陈卓张黎黎
- 关键词: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心理韧性
- 心理韧性在儿童少年家教方式与创伤间中介效应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家教方式对儿童少年创伤症状的影响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为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于2013年6—12月对辽宁省沈阳、大连、锦州、丹东、营口、辽阳6市筛检出创伤事件的1 793名儿童少年应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埃森创伤症状量表(ETI)、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学生性别、家庭教养方式及学生心理韧性对创伤症状有预测作用,可以解释创伤症状19.3%的变异量(P<0.05);家庭教养方式对创伤症状有直接效应(λ3=-0.20,P<0.05),家庭教养方式通过学生心理韧性对社区儿童少年创伤症状有间接效应(λ5=-0.27,P<0.05),家庭教养方式通过直接效应和心理韧性的间接效应解释创伤症状24.2%的变异量。结论家庭教养方式通过学生心理韧性对社区儿童少年创伤症状起中介效应。
- 张林关持循翟燕雪杜思怡林晓明刘堃郭蕾蕾陈卓
- 关键词:儿童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心理韧性结构方程模型
- 辽宁城市中学生及其家长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知晓现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了解辽宁省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突发事件的安全知晓水平现状,为中学生安全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6个城市12所中学2 792名学生和2 769名家长,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学生踩踏、伤害、溺水、食物中毒、触电、交通事件、火灾、地震8个方面的突发事件安全知识,家长对突发事件应对策略、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人为事故、社会安全5个方面安全知识。结果中学生对踩踏、伤害、溺水、食物中毒、触电、交通事件、火灾、地震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6%,19.9%,25.1%,31.8%,46.7%,49.1%,71.6%,72.9%;男生对触电安全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女生(χ2=8.99,P=0.00);不同年级学生对踩踏及溺水事件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45,20.18,P值均<0.05);家长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人为事故、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及公共卫生方面的安全知识知晓率依次为26.0%,27.9%,28.1%,45.6%,48.6%;高学历家长对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的知晓率高于低学历家长(P值均=0.00);居住在城市的家长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知晓率高于居住在农村的家长(P值均=0.00);家庭收入高的家长除社会安全知识外的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知晓率高于家庭收入低的家长(P值均=0.00)。学生及家长获得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网络及报纸。结论中学生及家长的突发事件安全知识水平偏低,学生获得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为新闻媒体。要加强学校突发事件安全知识教育,发挥学校安全教育主渠道作用。
- 翟燕雪刘堃陈卓
- 关键词:知识城市
- 学生及家长安全知识水平现状及影响学生安全知识水平因素分析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对3。6年级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安全知识问卷调查,了解其安全知识水平现状,并对影响学生安全知识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学生安全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营口市4所小学3—6年级679名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安全知识水平调查。结果家长与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全面知晓率分别为64.80%、15.17%。调查显示,除踩踏事件外,家长在其他方面的安全知识知晓人数均超过其总人数的50%,学生在各种类型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均相对较低。另外,90%的家长表示非常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44%家长表示经常给孩子讲解安全知识,而仅23%的家长表示非常了解孩子的安全知识水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学生安全知识得分影响因素依次是:学生性格、家长文化程度、家长职业、经济收入、家长安全知识得分、是否给孩子讲解安全知识。结论家长应提高自身的安全知识水平,加强对孩子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并对其安全问题投入更多的关注,学生应该提高自身的安全知识水平,增强自我安全防范及自我保护能力。
- 陈卓刘堃郭蕾蕾张林林晓明
- 关键词:小学生学生家长突发事件
- 营口市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应急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1
- 2013年
-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应急能力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随机抽取的营口市2所中学、4所小学1 018名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及应急避险能力调查。结果学生对触电(73.58%)、食物中毒(62.08%)、交通(60.41%)等方面的安全知识知晓率较高。除与触电相关的安全知识以外,在其他7个方面安全知识知晓率中学生均高于小学生。学生获得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分别为广播电视(80.94%)、网络(68.17%)、安全手册(54.72%)。应急避险能力得分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学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学生安全知识得分因素依次为学生年龄、性格、应急避险能力得分以及家长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对孩子安全问题重视程度、是否给孩子讲解安全知识。结论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应急避险能力水平较低。应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重视学生的安全健康教育。
- 陈卓刘堃林晓明郭蕾蕾张林
- 关键词:知识
- 中小学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建立中小学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青少年家庭养育方式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锦州市共3 045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运用SPSS17.0和Amos7.0软件对中小学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结果建立了以"学生应急能力"为内因潜在变量,以"家教方式"、"学校社会对学生安全重视程度"、"学生心理韧性"为外因潜在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显示,"家教方式"通过"学生心理韧性"对"学生应急能力"有间接效应(0.23,P=0.00),"学校及社会重视程度"对"学生应急能力"有直接效应(0.24,P=0.00),"学生心理韧性"对"学生应急能力"有直接效应(0.25,P=0.00),三者共可解释"学生应急能力"16%的变异量。结论学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受到自身、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多方因素影响,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韧性,大力开展突发事件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能力。
- 翟燕雪刘堃陈卓
-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