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芝兰

作品数:22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主题

  • 9篇糖尿
  • 9篇糖尿病
  • 5篇芝兰
  • 5篇甲状腺
  • 4篇亚急性甲状腺...
  • 4篇中医
  • 4篇消渴
  • 4篇急性甲状腺炎
  • 4篇甲状腺炎
  • 3篇神经病变
  • 3篇中药
  • 3篇周围神经病
  • 3篇周围神经病变
  • 3篇外敷
  • 3篇临证
  • 3篇临证经验
  • 3篇病变
  • 2篇血清
  • 2篇炎性
  • 2篇炎性物质

机构

  • 21篇湖南中医药高...
  • 10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湖南中医学院

作者

  • 22篇陆芝兰
  • 4篇许梦君
  • 3篇袁力
  • 1篇曹金枝
  • 1篇袁力
  • 1篇刘晓君
  • 1篇李秋萍
  • 1篇郭曌

传媒

  • 3篇山西中医
  • 3篇中医药导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四川中医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07
  • 1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熏腾方外敷双足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2022年
目的:观察熏腾方外敷双足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组予熏腾方打粉外敷双足。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优于对照组53.33%(P<0.05)。结论:熏腾方外敷双足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黄秀明陆芝兰
关键词: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外治法
379例Ⅱ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02年
通过对近两年在糖尿病专科住院的379例Ⅱ型糖尿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与相关资料研究,找出中医分型的客观依据,为中医辨证治疗及早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将入院后第一次有关实验室化验数据按中医辨证三 型进行分组归纳,全部予统计学处理。糖尿病(消渴病)按从阴虚火旺到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基本病机演变过程发展,气阴两虚代表着病程的主要阶段,阴虚火旺即糖尿病发病早期受环境因素影响和胰岛素抵抗更为突 出,提示了糖尿病早期多方位综合性干预治疗的重要性。
袁力曹金枝陆芝兰李秋萍刘晓君
关键词:中医分型胰岛素抵抗
中药内服和外敷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和外敷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SA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SA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和外敷结合治疗,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实验室指标及血清炎性物质的改善状况,并评估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FT3含量、FT4含量、ESR含量、甲状腺肿块、白细胞计数、TNF-α含量、hs-CRP含量及IL-6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采用中药内服和外敷结合治疗SAT,能够快速缩小甲状腺肿块,缓解疼痛症状,消除局部炎症反应,促进甲状腺功能恢复,且操作简便,绿色经济,毒副反应小。
陆芝兰袁力许梦君杨朝霞
关键词: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
络病理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2013年
目的探讨络病理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08年4月—2012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均给予严格控制血糖、补充维生素B1片、甲钴胺胶囊等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同时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给予中药汤剂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并比较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均有一定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络病理论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中,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还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陆芝兰
关键词:络病理论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8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针对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展开临床治疗研究,了解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方式在治疗效果上的优势。旨在优化治疗方式,提升治疗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月期间内收治的48例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单纯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另行针刺治疗。检测其正中神经以及腓总神经在MNCV、SNCV上的传导速度值,在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之后观察传导速度变化情况;同时对患者治疗效果分层,了解这种临床治疗的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之后正中神经以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明显,且多数患者处于有效治疗范围(显效+有效),无效患者人数较少。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提升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联合穴位注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增加神经传导速度,因此这种方式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陆芝兰
关键词:针刺穴位注射神经病变糖尿病
陆芝兰运用疏肝清热、软坚散结法治疗Graves眼病经验被引量:13
2020年
介绍陆芝兰教授运用疏肝清热、软坚散结法治疗Graves眼病经验。陆芝兰教授认为Graves眼病病机为肝火旺盛、瘀血阻滞,治疗当以疏肝清热、软坚散结为主,方用自拟平突方,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适当加减,临床疗效显著。自拟平突方为陆芝兰教授临床20余年的经验方,其主要由生地黄、赤芍、浙贝母、穿山甲及三七粉等组成,经临床验证,该方效果显著、复发率低,且患者的经济负担小、依从性好。而目前西医对于Graves眼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糖皮质激素,虽然近年来新型免疫抑制剂成为研究热点,但其治疗毒副作用较大,患者病情易反复且依从性差,诸如此类因素导致该病治疗难度极大,患者生活质量也严重下降。由此,中医在治疗Graves眼病疗效及远期预后上高下立见。
申雨萍陆芝兰
关键词:GRAVES眼病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64例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12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4例,对照且6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并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UAER,24 h尿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FBG、HbA1c、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Tch、TG、HDLc与自身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常规西药配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血脂、控制血压,从而改善肾脏微循环,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延缓肾动脉硬化,保护肾功能。
陆芝兰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刺五加注射液
陆芝兰教授连朴饮合白虎加人参汤治疗2型糖尿病临证经验
2025年
连朴饮和白虎加人参汤分别出自《霍乱论》和《伤寒论》,合方具有清热化湿、滋阴降火、益气生津之功。陆芝兰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从湿热兼虚的角度出发,认为“三消”即上消为肺燥、中消为胃热、下消为肾虚。同时结合湖南地理气候及饮食特点,提出湿热浊毒兼虚证是2型糖尿病(T2DM)的病机要素。根据“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理,运用连朴饮合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治疗T2DM,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T2DM提供了参考经验。
张宁陆芝兰
关键词:消渴连朴饮白虎加人参汤临证经验
消渴协定7号方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湿热内蕴证的临床效果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观察消渴协定7号方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湿热内蕴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湿热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消渴协定7号方。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3个月,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的FBG、2 h PBG、HbAlc、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湿热内蕴证患者应用二甲双胍缓释片的基础上加用消渴协定7号方,可以明显增强降糖、降脂效果,改善临床症状。
王婷婷陆芝兰
关键词:肥胖型2型糖尿病湿热内蕴证
体重正常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体重正常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9年1—12月在株洲市某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年龄≥40岁的体重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指标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该人群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代谢综合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40岁体重正常体检者1450人,调查问卷和检测指标均齐的调查对象共1310人,有效率为90.34%。调查对象年龄40~75岁,以50~59岁为主,占46.11%。男女性别比为1.04︰1。共检出代谢综合征258例,检出率为19.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690)、体脂肪率异常(OR=1.806)、吸烟(OR=1.398)、食盐摄入过多(OR=1.409)、糖尿病家族史(OR=1.350)、高血压家族史(OR=4.040)者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较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OR=0.660)者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较小。结论该地区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检出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得到重视,体脂率异常是导致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高危因素,也是重要的判断因素。
殷丹李秋萍陆芝兰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正常体重中老年人影响因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