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血流
  • 1篇多普勒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血流速度
  • 1篇血流向量成像
  • 1篇血脂
  • 1篇术后
  • 1篇术前
  • 1篇术前术后
  • 1篇平均血流速度
  • 1篇左室
  • 1篇颅内
  • 1篇介入
  • 1篇介入性
  • 1篇颈内
  • 1篇颈内动脉
  • 1篇颈内动脉严重...
  • 1篇颈总动脉
  • 1篇类风湿

机构

  • 3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大庆龙南医院

作者

  • 3篇符颖
  • 2篇韩秋
  • 2篇李广霞
  • 2篇陈晓旭
  • 1篇李素梅
  • 1篇宁彬
  • 1篇伏冬梅
  • 1篇张玲

传媒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超声回声跟踪技术联合高频超声评价血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总动脉病变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超声回声跟踪(ET)技术联合高频超声评价不同血脂水平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颈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47例符合2010年ACR/EULAR新分类标准的RA患者,根据血脂水平分为高血脂组20例和血脂正常组27例。应用高频超声及ET技术对RA高血脂组、RA正常组及47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斑块情况及动脉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及硬度指数(β)僵硬度参数的测量。结果 RA高血脂组颈总动脉IMT异常及斑块发生率均高于RA血脂正常组及对照组(均P<0.05);而RA血脂正常组与对照组间IMT异常及斑块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RA高血脂组颈总动脉僵硬度参数Eρ及β均高于RA血脂正常组及对照组(均P<0.05),而RA血脂正常组颈总动脉Eρ及β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ρ、β均与IMT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679及0.706(均P<0.001)。结论高频超声及ET技术均能够准确反映不同血脂水平对RA患者颈总动脉IMT、斑块发生率及僵硬度的影响,为临床中RA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李广霞李素梅韩秋伏冬梅符颖
关键词:超声检查多普勒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的颅内前、后侧支循环开放的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是对以明确诊断的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对通过TCD检查来观察颅内前、后侧支循环开放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26例患者,用TCD常规方法检查颅内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结果在26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TCD表现患侧ACA2血流方向逆转,在双侧病变中有2例双侧ACA1方向正常。结论TCD已经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的临床检查,并且它的意义不仅是单纯血流速度的减慢或增快,而是通过全面检查颅内血管的血流并综合分析,对颅内侧支循环有一种即方便又经济的方法。
符颖宁彬李广霞陈晓旭韩秋
关键词:颈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评价AMI患者PCI术前术后左室涡流变化特点
2014年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术后左心室收缩期涡流状态变化。方法:选择健康检查者25例(正常对照组)和AMI患者30例(AMI组),分别对健康检查者和AMI患者PCI术前、术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连续三个心动周期标准三切面彩色血流动态图,分析左心室收缩期涡流横径、纵径、横向、纵向位置及最大向量速度,比较涡流在正常对照组、AMI组术前、术后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MI组术前左心室收缩早期涡流纵径增大[分别为(27.08±4.37)和(21.64±5.41)min,P<0.05],最大向量速度减小[分别为(25.23±8.42)和(32.83±12.23)cm/s,P<0.05]。术后1个月AMI组涡流流量、强度、最大向量速度较术前增加(P<0.05)。结论:健康成人左心室收缩期涡流遵循一定的规律,AMI患者左室收缩期涡流不规则,导致能量的损耗,PCI术后患者的涡流状态有所改善。VFM技术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PCI术前、术后心腔内血流变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陈晓旭张玲符颖
关键词:血流向量成像放射学介入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