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雅娟
- 作品数:36 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东渡后的佛教妙音鸟形象——日本《舞乐图》与《法华圣卷》中“迦陵频”服饰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本文将日本《舞乐图》与《法华圣卷》中"迦陵频"服饰与中国敦煌壁画、正仓院藏唐传乐器上的"迦陵频伽"妙音鸟形象做比较研究,循迹出"迦陵频伽"伴随佛教东传,逐渐融入日本舞乐文化,产生了今天的日式风格的雅乐"迦陵频"服饰的过程,并为研究迦陵频伽形象起源问题提供依据。
- 程雅娟
- 谁在守护永生之门?--从汉'天门'观看宋、辽、金时期墓门门饰人物
- 古代,常用宫阙来表明仙俗之间的界限,'天阙'即'天宫',是仙人的住所.《楚辞·九歌·大司命》'广开兮天门'.洪兴祖补注云:'天门,上帝所居紫微宫门也'.'天门',即'天之门户',为'天阙'之门.四川宜宾南溪县长顺坡砖室墓...
- 程雅娟
- 关键词:装饰艺术
- 几何图案对针织服装风格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几何图案无疑是毛衫最丰富的语言。她给了毛衫多种表情。使得针织服装的风格更加多元化,更具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几何图案搅动推动着针织时尚界的各种时尚风潮:波西米亚、运动风格、欧谱风格、民族主义装饰等等。几何图案与针织服装的工艺特色完美结合,给人更大的想象空间。
- 程雅娟
- 关键词:几何图案针织服装
- 谁在守护永生之门?——从汉“天门”观看宋、辽、金时期墓门门饰人物
- 古代,常用宫阙来表明仙俗之间的界限,'天阙'即'天宫',是仙人的住所。'天门',即'天之门户',为'天阙'之门。汉代画像砖为我们揭示了古人心目中的'天宫',以及升仙的全过程以及仙界的场景。尽管几千年来,'天门'观念中诸多...
- 程雅娟
- 关键词:生死观
- 从“河洛符命”至“得道升仙”--东亚墓室“龟甲图谶”起源及传播考被引量:1
- 2023年
- 汉代,在《河图》《洛书》受命神话影响下,河洛地区墓室中形成了以“龟甲”为单元框架的图谶壁画。伴随谶纬流传至三燕鲜卑政权,出现在三燕陪葬鞍具上。随着慕容鲜卑与高句丽交流频繁,“龟甲图谶”进入高句丽壁画,并形成以高句丽为中心,辐射到朝鲜半岛南部以及日本列岛的东亚传播圈,容纳佛道思想而发生了系列演变。
- 程雅娟
- 关键词:谶纬龟甲墓室壁画
- 谁在守护永生之门?——从汉“天门”观看宋、辽、金时期墓门门饰人物
- 古代,常用宫阙来表明仙俗之间的界限,"天阙"即"天宫",是仙人的住所。"天门",即"天之门户",为"天阙"之门。汉代画像砖为我们揭示了古人心目中的"天宫",以及升仙的全过程以及仙界的场景。尽管几千年来,"天门"观念中诸多...
- 程雅娟
- 关键词:生死观
- 外输至东亚佛教地区的中原意匠——“柄香炉”溯源与东亚传播辨析被引量:5
- 2016年
- 学术界认为"柄香炉"艺术发源于古印度,并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原,这种观点缺乏足够论证。通过实物与图像资料比对,考证了虽然手持柄香炉初期器型来源于古印度犍陀罗地区,但中原对这种外域器具并未全盘接纳,而是于魏晋时期在传承了中原本土的古老燃烧器具"鐎斗"器型基础上,杂糅了波斯高足而形成了独特的东方"鐎斗"式柄香炉。在五代、宋代时期随着行香文化进一步发展出新的艺术特征,并外输至东亚佛教地区而影响深远。
- 程雅娟
- 关键词:文化传播艺术传播
- 吉美博物馆藏入华粟特人围屏石塌图像新考
- 2024年
- 本文将吉美博物馆藏入华粟特人围屏石塌与《万迪达德》《亚斯纳》《耶斯特》等《阿维斯陀》经文本进行分析,与同时期波斯、粟特、印度的本土文物和图像对比,从多元证据角度释读其图像内涵。吉美博物馆藏入华粟特人围屏石塌图像囊括了中亚、西亚、南亚与中原的文明内涵,所反映的丧葬信仰既受到萨珊波斯文化中“灵魂重生”的浪漫思想影响,也受到了琐罗亚斯德教中“死后审判”思辨思想的影响,两者矛盾却并存。
- 程雅娟
- 关键词:粟特
- 号墓出土缯绣衾被图像考释
- 2025年
- 东海尹湾汉墓2号墓出土缯绣衾被是迄今江苏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汉代刺绣遗存。文章立足于图像学视角解析了该衾被的纹饰体系与文化内涵。研究表明,衾被通过刺绣工艺构建了三阶递进的图像叙事,是时人独特的生死观念与神仙信仰的图像化表现。缯绣衾被具有多重功能,它既是殓尸的实用器具,也是中国古代丧葬礼制从信仰自发到制度自觉演进的实证。并且,该缯绣衾被的艺术风格与承载的文化内涵具有多元性和过渡性特征,这不仅反映了楚汉时期南北方文化与技术的交流,更揭示了中华文化在多元互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动态过程,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提供了一个新的案例。
- 戴浩羽程雅娟
- 关键词:图像学织物图像楚汉文化
- 高丽王朝时期青铜行炉溯源考——兼论丝路艺术东传演变特征被引量:1
- 2017年
- 现藏于韩国与日本的两鼎高丽王朝的青铜佛教香炉,实际上印证了丝绸之路文明传播过程中,东罗马艺术与唐代中原文明相碰撞交流的史实。本文针对两鼎香炉的器型进行溯源研究,还原出高足杯从东罗马时期的"圣杯"器型,发展为中亚伊朗地区的"鎏金银高足杯",并在唐代时期传入中原与传统中原器型相结合产生"唐式高足杯"。在之后的"行香"供佛盛行的社会背景之下,逐渐演变出一种青铜高足行炉并远传高丽王朝的过程。
- 程雅娟
- 关键词:香炉高足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