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长亮

作品数:18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主题

  • 10篇旋翼
  • 10篇直升
  • 10篇直升机
  • 8篇桨叶
  • 5篇旋翼桨叶
  • 4篇动载
  • 4篇动载荷
  • 4篇载荷
  • 4篇直升机旋翼
  • 4篇鸟撞
  • 4篇光纤
  • 4篇光纤光栅
  • 4篇光纤光栅传感
  • 4篇光纤光栅传感...
  • 4篇光栅
  • 4篇光栅传感器
  • 4篇感器
  • 4篇传感
  • 4篇传感器
  • 3篇直升机桨叶

机构

  • 15篇南京航空航天...
  • 8篇中航工业哈尔...
  • 6篇清华大学
  • 2篇南京工业大学
  • 2篇哈尔滨飞机工...
  • 1篇中国商用飞机...

作者

  • 18篇林长亮
  • 6篇韩东
  • 6篇王浩文
  • 3篇谭剑锋
  • 3篇陈仁良
  • 2篇陆洋
  • 2篇吴超
  • 2篇张亚军
  • 2篇孙秀文
  • 1篇宫少波
  • 1篇李建波
  • 1篇王益锋
  • 1篇吴世杰
  • 1篇刘洋
  • 1篇刘明亮

传媒

  • 2篇振动工程学报
  • 2篇航空学报
  • 2篇航空工程进展
  • 1篇振动与冲击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2017年(...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旋翼/平尾气动干扰对直升机配平特性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旋翼/平尾气动干扰建模是直升机全机配平模型和飞行动力学模型的核心内容。常规全机配平模型主要通过旋翼下洗流或诱导速度等方式间接考虑旋翼对平尾的气动干扰作用,但未充分考虑旋翼对平尾非定常气动干扰产生的非线性气动载荷,因而仍难于准确体现旋翼/平尾气动干扰对全机配平特性的影响。为此本文基于非定常面元/黏性涡粒子法,通过在平尾面元中增加由旋翼和平尾尾迹时变干扰产生的非定常压力项,建立旋翼/平尾气动干扰模型,直接计算平尾非线性气动载荷,并耦合基于GA/LM混合优化的直升机全机配平方法,构建旋翼/平尾气动干扰作用下的直升机全机配平特性分析方法。通过计算UH-60A直升机的旋翼操纵量和机体姿态,并与试验测试值对比验证本文方法的准确性。通过与基于诱导速度考虑旋翼/平尾气动干扰的直升机配平结果比较表明,后者难于体现直升机低速纵向操纵量和机体俯仰角突增现象,而本文方法能较好地体现直升机低速纵向操纵量和机体俯仰角突增,且与OH-6A、EH-101等试验测量的特性一致。研究不同平尾构型对旋翼/平尾气动干扰下直升机全机配平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低平尾产生较大的低速纵向操纵量突增,而高平尾则增加高速纵向操纵量;前置平尾产生较大的低速纵向操纵量突增,右旋直升机的右置平尾有利于减小低速纵向操纵量突增和机体俯仰角。
谭剑锋吴超王浩文林长亮
一种用于旋翼桨叶的埋入式传感器的粘接方法及旋翼桨叶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旋翼桨叶的埋入式传感器的粘接方法及旋翼桨叶,涉及旋翼桨叶动载荷技术领域,能够提高旋翼桨叶动载荷测试数据的可靠性,且易于长时间使用。本发明包括:采用上层胶膜(3)和下层胶膜(5)夹持光纤光栅传感器...
周国臣韩东刘政林长亮
文献传递
倾转机翼无人机过渡状态气动特性研究
2025年
倾转机翼构型无人机在连续倾转过渡过程中具有复杂非定常气动特性。以虚拟桨盘模型替代真实桨叶,通过添加动量源项的方法对旋翼流场进行计算,结合动网格技术对其进行流场非定常气动仿真,计算并分析旋翼/固定翼附近流场气动干扰与升阻力特性,针对过渡段运动状态完成模型建立与前飞速度—倾转角运动方程迭代拟合。结果表明:倾转初始状态无人机受到旋翼下洗流影响较小,由固定翼提供主要升力,在30°~50°倾转角的倾转过程中,倾转机翼段阻力增大,旋翼需用拉力增大。倾转机翼外段受旋翼下洗流干扰升力下降,倾转末期由旋翼承担主要升力作用。
马凯林长亮潘明龙王熊陆洋
关键词:重叠网格动网格技术气动特性
直升机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振动控制技术是直升机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而且振动水平决定着直升机设计的成败。本文对国内外在直升机振动主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做了综述,对于各种振动主动控制技术,从其工作原理、减振效率、型号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林长亮王金亮张亚军孙秀文
关键词:振动直升机
文献传递
基于非定常面元/黏性涡粒子混合法的旋翼/平尾非定常气动干扰被引量:18
2014年
旋翼/平尾非定常气动干扰是导致直升机纵向"抬头(Pitch-up)"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在直升机设计阶段准确分析旋翼/平尾非定常气动干扰以及由此引起的低速纵向操纵特性变化,通过涡量等效原则和Neumann物面边界条件建立了适用于旋翼/平尾气动干扰分析的非定常面元/黏性涡粒子混合法。该方法耦合了考虑尾迹时变效应的非定常面元法、黏性涡粒子法及涡量镜面法,以准确模拟旋翼和平尾的非定常气动载荷、旋翼尾迹的非定常特性以及旋翼尾迹对平尾的气动干扰效应。首先通过计算NASA ROBIN(Rotor Body Interaction)旋翼尾迹几何和诱导速度分布,并与实验测量值、时间精确自由尾迹及CFD计算结果对比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相比于时间精确自由尾迹,本文方法计算精度更高。随后分析了旋翼/平尾非定常气动干扰对平尾向下气动载荷和气动导数的影响,并分析了平尾构型对旋翼/平尾非定常气动干扰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旋翼尾迹与平尾干扰导致低速状态的平尾载荷突增,气动导数反号;低平尾气动载荷突增较大,高平尾较小,但高速气动导数反号;前置平尾载荷突增量减小,但对应速度范围较宽;右旋直升机右平尾载荷突增量较小,但气动导数特性基本不变。
谭剑锋王浩文吴超林长亮
关键词:直升机旋翼平尾气动干扰
一种用于旋翼桨叶的埋入式传感器的传输接口的连接方法及旋翼桨叶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旋翼桨叶的埋入式传感器的传输接口的连接方法及旋翼桨叶,涉及旋翼桨叶动载荷测试技术领域,能够提高埋入旋翼桨叶的光纤光栅传感器数据信号的传输接口的可靠性。本发明包括:S1、在旋翼桨叶(1)的根部安装...
周国臣刘政韩东林长亮
文献传递
直升机桨叶扬起下坠过程碰撞模型影响研究
2018年
为研究直升机桨叶扬起下坠接触过程动力学问题,根据Hamilton原理建立桨叶扬起下坠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并用Newmark积分法求解了桨叶动响应。用等效碰撞模型和有限元模型模拟桨叶与限动块间的碰撞,对比分析不同碰撞模型时桨叶的动力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等效碰撞模型的动响应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桨尖最大负向位移误差为2.07%,响应时间误差为7.40%;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更好,桨尖最大负向位移误差趋近于0,响应时间误差为2.82%;等效模型分析结果趋于保守,可用于桨叶扬起下坠问题工程分析。
吴世杰韩东林长亮
关键词:直升机桨叶动响应
一种用于旋翼桨叶的埋入式传感器的传输接口的连接方法及旋翼桨叶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旋翼桨叶的埋入式传感器的传输接口的连接方法及旋翼桨叶,涉及旋翼桨叶动载荷测试技术领域,能够提高埋入旋翼桨叶的光纤光栅传感器数据信号的传输接口的可靠性。本发明包括:S1、在旋翼桨叶(1)的根部安装...
周国臣刘政韩东林长亮
文献传递
碳纤维复合材料孔隙率评估曲线的拟合及应用
采用接触式脉冲反射法超声A扫描对标准孔隙率试块进行衰减值的数据采集。利用二次型拟合得到等厚度的复合材料孔隙与超声衰减以及材料厚度的关系曲线,即孔隙率评估曲线。为了方便阶梯厚度材料的检测以及孔隙率的评估,根据孔隙率评估曲线...
宋瑶张智慧林长亮
关键词:无损检测超声波检测插值法
文献传递
直升机桨叶鸟撞试验方法的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12年
由于直升机旋翼的工作特点,使得全尺寸旋翼鸟撞试验很难进行,而在飞行器结构抗鸟撞的设计过程中,鸟撞试验是最终、最有效的检验方法,因此开展直升机桨叶鸟撞试验研究十分必要。采用Arbitrary Lagrangian Euleri-an(ALE)流固耦合方法分别对旋转状态的桨叶鸟撞以及端部受集中载荷作用的静止状态桨叶鸟撞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发现两种状态下桨叶的动态响应结果很接近,说明采用集中载荷替代离心载荷的静态鸟撞试验可以较好地模拟旋转状态下桨叶鸟撞试验,从而为直升机动部件鸟撞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林长亮王浩文陈仁良
关键词:直升机桨叶鸟撞数值模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