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坚

作品数:26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玉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超声
  • 8篇超声诊断
  • 5篇静脉
  • 5篇彩色多普勒
  • 4篇多普勒超声
  • 4篇彩色多普勒超...
  • 3篇消融
  • 2篇导管
  • 2篇新生儿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瘤
  • 2篇血流
  • 2篇阴道
  • 2篇阴道彩色多普...
  • 2篇阴道彩色多普...
  • 2篇孕期
  • 2篇造影
  • 2篇置管
  • 2篇中动脉
  • 2篇妊娠

机构

  • 19篇玉林市第一人...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北流市人民医...

作者

  • 24篇李坚
  • 11篇晏湘梅
  • 6篇胡小韦
  • 6篇刘江泽
  • 5篇卓涛
  • 5篇殷红霞
  • 5篇莫祝宁
  • 4篇陈冬梅
  • 3篇陈海燕
  • 3篇王海
  • 2篇韦兴来
  • 2篇杨雪群
  • 2篇邓兆燕
  • 2篇吴婉秋
  • 1篇陈思烨
  • 1篇段玉会
  • 1篇陈海燕
  • 1篇杨桢华
  • 1篇钱冲
  • 1篇孔晓玲

传媒

  • 3篇临床超声医学...
  • 3篇广西医学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超声诊断...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床旁超声在重症新生儿中心血管通路装置尖端定位的应用效果和价值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究和分析床旁超声在重症新生儿中心血管通路装置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从2018年10月到2019年7月期间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病房中选取其中82例实施中心血管通路置管的早产儿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与分析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这82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两组各41例。对照组患儿实施X线胸片引导定位,观察组患儿实施床旁超声引导定位。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尖端定位的清晰显示率、尖端定位的准率。观察两组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在上肢或下肢的外展和内收状态下移位的幅度。比较两组患儿经手法复位后尖端准确回位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尖端定位的清晰显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68%vs.51.22%,P<0.05)。观察组患儿的手法复位后PICC回位成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vs.66.6%,P<0.05)。观察组患儿肢体内收和外展时的PICC移位幅度平均为2.5 mm;对照组患儿的PICC移位幅因患儿不能连续拍片而未能测量。结论将床旁超声应用到重症新生儿中心血管通路装置的尖端定位中,能够显著提高尖端定位的清晰显示率、准确定位率、观察异位尖端经辅助手法复位后的成功率。
晏湘梅殷红霞段玉会李坚杨宇璐梁雅杏
关键词:重症新生儿床旁超声
B超在经皮肾造瘘钬激光碎石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06年7月应用B超定位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钬激光碎石,治疗肾结石患者10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106例,男78例,女28例,年龄12—77岁,术前经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晏湘梅孔晓玲李坚
关键词:钬激光碎石肾造瘘经皮肾穿刺造瘘静脉肾盂造影结石患者
超声检查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评估的应用
2019年
探讨超声在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术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120例新建立RC-AVF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将AVF成熟患者分为研究组(98例),未成熟患者对照组(22例),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桡动脉血流量(RVF)、阻力指数(RI)、头静脉血流量(CVF)、头静脉管径(CVD)、桡动脉直径(RA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2w,研究组近心端桡动脉、术侧肱动脉血流量、收缩期最大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较术前上升,血管阻力指数均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与术前对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4%)远低于对照组(18.18%)(P<0.05)。结论 超声对检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术后评估价值较大,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观察较为灵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坚晏湘梅陈冬梅
关键词:超声检查术后评估
腮腺血管瘤的超声诊断被引量:1
2007年
莫祝宁李坚
关键词:腮腺血管瘤超声诊断
卵黄囊瘤的超声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卵黄囊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卵黄囊瘤的患者资料,探讨其声像图特点。结果:超声表现为1例呈实质非均质肿块,1例呈单房囊性肿块,2例呈多房囊性不均质肿块,6例呈混合性、部分网状肿块。结论:卵黄囊瘤超声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年龄、血清、临床症状,可以提高其诊断率。
晏湘梅李坚
关键词:卵黄囊瘤超声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早期妊娠黄体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S-CDFI)检测妊娠黄体血流情况对早期妊娠的鉴别诊断及评估妊娠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TVS-CDFI检测78例早期妊娠的妇女,将78例分为4组:正常早期妊娠组24例,先兆流产能维持妊娠组19例,先兆流产不能维持妊娠5例+胚胎停止发育组9例共14例,宫外孕组21例,观察妊娠黄体的内部回声情况、血流分布特点,并测定其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值。结果:妊娠黄体二维超声声图像表现为:低回声42例,混合回声21例,无回声15例。CDFI显示妊娠黄体周边呈环状、半环状、不连续点状彩色血流信号,其中正常早期妊娠组、先兆流产能维持妊娠组以环状、半环状血流信号为主,各占95.8、94.7,先兆流产不能维持妊娠+胚胎停止发育组、宫外孕组以不连续点状血流信号为主,各占71.4、76.2。妊娠黄体动脉RI正常早期妊娠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V、PI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VS-CDFI检测妊娠黄体血流对于早期妊娠的鉴别诊断及评估妊娠预后有临床价值。
韦兴来莫祝宁晏湘梅刘江泽胡小韦梁健李坚陈小玲
关键词: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妊娠妊娠黄体
彩超对周围浅表血管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彩超对周围浅表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周围浅表血管瘤行彩超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毛细血管瘤6例,表现为不规则的点状强回声或实质性低回声结节,频谱多普勒示为低速低阻血流。海绵状血管瘤15例,表现多为内部呈网格状或蜂窝状,可夹杂小片状无回声区,频谱多普勒显示有动脉及静脉血流频谱。蔓状血管瘤4例,表现为不均质的低回声区伴有片状无回声区,频谱多普勒可显示高速的血流频谱。混合性血管瘤5例,同时具备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各自的特征,频谱多普勒显示既有高速低阻的动脉血流,亦有低速的静脉血流。结论:彩超对周围浅表血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莫祝宁李坚
关键词:浅表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超声检测晚孕期子宫下段厚度在疤痕子宫再次分娩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应用超声检测晚孕期子宫下段厚度在疤痕子宫再次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晚孕正常组100例(A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组(B组)80例,超声经腹部高频探头测量所有孕妇的子宫下段厚度,疤痕子宫行剖宫产者术中经腹腔高频探头测量子宫疤痕中段厚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B组子宫下段厚度有显著差异(P<0.05),术前子宫下段厚度术中子宫疤痕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破裂组与子宫完好组子宫下段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测晚孕期子宫下段厚度在疤痕子宫再次分娩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陈海燕刘江泽胡小韦殷红霞李坚
关键词:超声疤痕子宫子宫下段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置管引流
2010年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置管引流术的成功率、安全性,以及肝功能改善的情况。方法对15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置管引流,观察胆汁引流情况,有无并发症,以及胆红素降低情况。结果 144例成功置管,失败7例;141例术后引流通畅,胆红素明显降低,3例引流不通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胆汁性腹膜炎、胆管门静脉瘘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置管引流术方法安全、准确,对改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肝肾功能,改善全身状况有积极的作用。
卓涛胡小韦李坚
关键词:超声引导引流黄疸梗阻性
超声造影在微小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微小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6例高危微小肝细胞肝癌患者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扫描和病理组织活检,比较灵敏度和特异度。观察肝内病灶在超声造影不同时相的增强表现特点。结果 156例高危患者中微小肝癌87例,超声造影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16%和74.71%,均高于常规超声(48.28%和50.57%)和增强CT(65.52%和5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87例微小肝癌患者中,71例(81.61%)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表现为"快进快出"型,即动脉相病灶高增强,门脉相或延迟相消退为低回声; 16例(18.39%)表现为"快进同出"型,其中直径<1 cm者占68.75%(11/16)。结论超声造影对微小肝癌的诊断效能高于常规超声和增强CT,但仍存在一定的漏诊率。
卓涛陈海燕陈冬梅李坚
关键词:超声超声造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