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娟
- 作品数:7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太阳活动对EUV辐射在大气中吸收过程的影响
- 1992年
- 本文利用A-E卫星在太阳活动21周峰年间观测到的EUV辐射资料,高层大气成分的吸收截面,以及MSIS-86热层大气模式,研究了EUV辐射在大气中的吸收过程;在透射比为1/e和0.1/100时分别计算了透射高度随波长及太阳活动的变化。在波长范围50—1050内对37个波段分别求出了透射高度随太阳天顶角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各波段的透射高度均升高,而且透射比越大则透射高度随太阳活动的变化也越剧烈。当透射比为一定时,太阳天顶角越大则透射高度随太阳活动的变化也越大。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个相反效应,即太阳活动会使Chapman函数变小,这反过来又促使透射高度降低。这两种效应的综合作用结果可较好地解释某些电离层观测中的日没效应。
- 陈耀武徐秀娟洪儒珍
- 关键词:太阳活动
- Chapman函数在实际模式大气中的数值积分计算
- 1990年
- 本文对Chapman阳光掠射函数[Ch(z_p,χ)]进行了数值积分,求得了其在实际模式大气中随观测高度z_p及天顶角χ的变化.计算并讨论了低热层高温度梯度、分子与湍流扩散、重力场及太阳活动对 Ch(z_p,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 km以下,Ch(z_p,χ)与前人用等标高模式及等标高梯度模式的计算结果差别较大.其中高温度梯度的影响起主导作用.特别是太阳活动对Chapman函数影响较显著,高年与低年之间可变化10—40%(在大天顶角时),这有可能推动热层大气中辐射-光化学-动力学耦合关系的变化.
- 陈耀武徐秀娟洪儒珍
- 关键词:太阳日地关系
- 一氧化氮对电离层电子密度的影响被引量:1
- 1995年
- 本文利用电离层电子密度的理论计算模式,研究了一氧化氮对中、低纬度100—200km间电子密度的影响,发现电子密度与一氧化氮密度间存在着正、负相关.正相关,只有当NO+hv121.6nmNO++e这一光电离成为一氧化氮离子的主要生成源时才出现.
- 徐秀娟
- 关键词:一氧化氮电子密度电离层空间物理学
- 一氧化氮冷却率的变化及其作用被引量:1
- 1996年
- 利用最新的NO经验公式,计算了近两个太阳活动周期100-200km间NO的冷却率,研究了太阳和地磁活动对NO和O冷却率的影响.进一步证明了NO冷却是120km以上热层的主要冷却过程.
- 徐秀娟
- 关键词:大气发射一氧化氮
- 低纬100—200km间电子数密度的变化被引量:1
- 1992年
- 利用光化平衡模式计算了低纬100—200km间白天电子数密度的变化。求得E-F_1谷区的谷深,谷宽、谷高的变化特征。获得如下结果:a.太阳活动明显影响电子数密度随高度及太阳天顶角的变化,发现太阳活动指数与电子数密度间不仅存在正相关,而且存在负相关;b.太阳活动明显影响E-F_1谷区的形态。在一定太阳活动条件下,对同一太阳赤纬和地理纬度,谷深、谷宽与太阳天顶角的关系难以用一简单函数来表示;c.太阳耀斑、地磁活动对该区电子密度有明显影响;d.在讨论100—200km间电子密度时不能忽略O^+(2P)和NO的光电离率。
- 徐秀娟陈耀武
- 关键词:太阳活动电离层
- 数据采集系统有效位的计算
- 数据采集系统的动态特性可以用它的有效位数来描述,可由系统的信噪比计算出来,也可用正弦曲线拟合算法求得。
- 汪人先徐秀娟
- 关键词:数据采集信噪比
- 100—200km热层大气光电离率及电子密度剖面对太阳活动的响应
- 1992年
- 本文利用新的太阳EUV辐射资料、中性大气结构模式及大气成分的吸收及电离特性,计算了100—200km大气的光电离率随高度、太阳天顶角及太阳活动的变化,求得了E-F_1谷的变化特征;利用完整的光化模式求得了电子密度随太阳天顶角的变化及对太阳活动的响应,并与IRI模式作了比较.结果表明,1.太阳活动指数与光电离率间的相关关系一般为正,但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或在天顶角大于临界值X_(cr)=60°时,两者之间可出现负相关;2.太阳活动明显地影响E-F_1谷高与谷厚,当天顶角不变时,谷高与谷厚均与太阳活动成正相关;3.本模式与IRI间的偏差因子明显随高度及太阳天顶角而变化.
- 陈耀武徐秀娟洪儒珍
- 关键词:太阳活动电子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