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强新华

作品数:34 被引量:202H指数:8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佛山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脓毒
  • 11篇脓毒症
  • 8篇随机对照研究
  • 8篇前瞻性随机对...
  • 7篇严重脓毒症
  • 7篇通气
  • 6篇氧合
  • 6篇体外膜肺氧合
  • 6篇外膜
  • 6篇膜肺
  • 6篇机械通气
  • 6篇肺氧合
  • 5篇综合征
  • 5篇集束化治疗
  • 4篇血液
  • 4篇血液净化
  • 4篇预后
  • 4篇随机对照试验
  • 4篇脓毒症患者
  • 4篇器官

机构

  • 30篇佛山市第一人...
  • 3篇广东省妇幼保...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34篇强新华
  • 26篇周立新
  • 14篇温伟标
  • 13篇誉铁鸥
  • 11篇李轶男
  • 9篇方滨
  • 9篇毛克江
  • 8篇黎昌
  • 6篇余志辉
  • 5篇邵劲松
  • 5篇黎文研
  • 4篇郭伟光
  • 4篇邹毅成
  • 3篇赵慧
  • 2篇康焰
  • 1篇曾添辉
  • 1篇莫韶妹
  • 1篇谭家驹
  • 1篇金晓东
  • 1篇马明远

传媒

  • 3篇岭南急诊医学...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2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1
  • 4篇2009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5例脑死亡公民器官捐献供体评估和器官功能维护体会
目的 探讨脑死亡公民器官捐献潜在供体的评估和器官功能维护要点.方法 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共完成55例脑死亡公民器官捐献(DBD)潜在供体的评估和33例脑死亡器官捐献供体器官功能维护以及无偿器官捐献工...
誉铁鸥方滨梁丽姬周立新毛克江强新华温伟标黎昌
心脏骤停后综合症优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背景目的 2008年底以国际复苏委员会(ILCOR)为代表的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学界,于里斯本正式发表《心脏骤停后综合症共识报告》。报告依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针对心脏骤停后综合症(PCAS)目前比较普遍认同的有效治疗...
强新华周立新李轶男誉铁鸥
关键词:心脏骤停集束化治疗
文献传递
集束化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器官功能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集束化治疗对综合ICU严重脓毒症患者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选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收住ICU的18岁以上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配入集束化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器官功能指标和SOFA评分的变化。结果...
李轶男邹毅成周立新温伟标强新华邵劲松
关键词:集束化治疗严重脓毒症器官功能随机对照试验
文献传递
西维来司他钠治疗急性肺挫伤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究西维来司他钠治疗急性肺挫伤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水平的影响。方法54例急性肺挫伤患者,根据用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研究组给予西维来司他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多索茶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IL-6(9.62±3.03)ng/L、TNF-α(37.12±9.02)ng/L、CRP(5.03±1.39)mg/L低于对照组的(13.76±3.21)ng/L、(48.27±11.26)ng/L、(7.74±2.11)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O_(2)、SaO_(2)高于本组治疗前,PaCO_(2)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PaO_(2)(80.34±8.69)mm Hg(1 mm Hg=0.133 kPa)、SaO_(2)(95.93±6.41)%高于对照组的(64.35±5.48)mm Hg、(86.22±7.45)%,PaCO_(2)(40.57±5.22)mm Hg低于对照组的(51.42±5.54)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高。结论西维来司他钠治疗急性肺挫伤患者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降低炎性反应,有显著的临床用药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王利剑强新华
关键词:急性肺挫伤疗效炎性因子水平
体外膜肺氧合在严重胸外伤抢救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9年
胸外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胸外科疾病,可引起急性肺损伤,导致低氧血症,从而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改善低氧血症一直是严重胸外伤抢救中的重点[1,2]。为保证良好的气体交换,避免通气过度和气道高压,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是最佳的选择[3,4]。ECMO能有效改善低氧血症,提高组织氧摄取率,降低手术风险[5,6]。本文报道2例严重胸外伤抢救患者,探讨ECMO在严重胸外伤抢救中的应用。
温伟标周立新方滨强新华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严重胸外伤抢救
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液体管理方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病人在机械通气时液体管理的新方法与效果。方法:将38例ARDS患者随机分成中心静脉压(CVP)组和胸腔液体水平(TFC)组,分别根据监测得到的CVP或TFC数据增加补液或利尿,使CVP或TFC维持在设定的范围,对两组患者氧合指数、心率、血压、血乳酸、尿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开始时指标相近,严格液体管理24小时后TFC组比CVP组的氧合指数明显升高、心率减慢、平均血压升高、血乳酸下降、尿量明显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应用TFC进行液体管理比CVP更加准确、有效。
毛克江李轶男强新华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症机械通气液体管理
谷氨酰胺双肽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重症患者胰岛素抵抗及预后的影响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外源性谷氨酰胺双肽补充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重症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临床结局影响。 研究方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2005年1月-2006年2月入住华西医院ICU的病人,随机分入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
强新华
关键词:谷氨酰胺双肽全胃肠外营养血气分析胰岛素抵抗
乌司他丁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器官功能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收住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的18岁以上严重脓毒症患者,将其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经典脓毒症常规治疗,乌司他丁治疗组在经典脓毒症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1万~2万U/(kg·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器官功能指标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乌司他丁治疗组治疗后24 h动脉血乳酸明显降低,治疗后72 h舒张压明显升高(P<0.05).乌司他丁治疗组治疗后3d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3d和7d血肌酐和SOFA评分亦低于对照组同期,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同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循环功能和肝脏功能,对肺和肾脏功能也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黎文研周立新誉铁鸥方滨温伟标强新华黎昌余志辉
关键词:乌司他丁严重脓毒症器官功能随机对照试验
BIPAP通气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救治中的应用被引量:24
2017年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SIMV)通气两种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对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呼吸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分为SIMV组(对照组)及BIPAP组(试验组),两组患儿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使用SIMV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30min后,试验组改用BIPAP通气模式,对照组仍使用初始参数,监测患儿接受机械通气0h(基础值),24、48、72h时的气道峰压、肺泡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机械通气时间、28d病死率及住重症医学科(ICU)时间。结果 30例患儿均平稳度过了急性呼吸衰竭期,两组各有1名患儿在治疗后期转院继续治疗,其中对照组转院的患儿最终放弃治疗死亡,其余28例患儿均临床治愈出院,两组患儿的28d病死率分别为6.6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机械通气24、48、72h后,患儿的气道峰压、Pplat、PaCO2显著下降(P<0.05);肺顺应性及PaO2/FiO2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BIPAP模式用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的机械通气治疗,能提供更好的有效通气,改善氧合及呼吸功能,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
冼燕珊周立新强新华莫韶妹曾添辉马洁葵
关键词:肺水肿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神经源性肺水肿
功能残气量导向的机械通气策略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2021年
目的:探讨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导向的机械通气策略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入住ICU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94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7例,干预前均采用经验性机械通气治疗策略,对照组采用静态P-V曲线法滴定PEEP,观察组以FRC为导向调整机械通气策略,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呼吸力学、呼吸氧合力学、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呼吸力学相关指标(FRC、PEEP、Cst、PIP、Pplat、Pm)、呼吸氧合指标(PaO_(2)、OI、SaO_(2) SvO_(2)、Lac)、血流动力学指标(CI、SVRI、PVPI、EVLWI)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气道出血、气胸、气管插管堵塞或脱落等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脏器功能损伤评分(SOFA)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FRC导向的机械通气策略能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降低患者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黎昌郭伟光强新华
关键词:功能残气量机械通气重症肺炎并发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