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新
- 作品数:25 被引量:97H指数:7
-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锁定钢板小切口治疗胫骨干部及穹窿部骨折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小切口治疗胫骨干部及穹窿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1例胫骨干部及穹窿部骨折患者采用锁钉钢板小切口治疗。结果手术时间60~120(90±30)min。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3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24个月。根据Olerud-Molander评分系统评定:95~100(97.25±2.75)分,优24例,良5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达到93.55%。结论锁定钢板经皮小切口治疗胫骨骨折,固定方法简单,钢板把持力可靠,可早期恢复关节活动,临床效果好。
- 王磊刘欣吴志新韩海生王志生侯金玲
- 关键词:锁定钢板胫骨骨折接骨术
- 多方向空心钉内固定对股骨颈骨折术后颈短缩的控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多方向空心钉内固定术对股骨颈短缩的影响。[方法]2009年6月~2013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186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年龄55~6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平行固定组及多方向固定组。[结果]术后155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平行组患者股骨颈短缩率32.8%,多方向组1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平行组患者股骨骨折愈合率91.8%,多方向组8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平行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70.58±6.85)分;多方向固定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91.69±8.34)分,传统平行组Harris评分低于多方向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行组术后2年股骨头坏死率44.3%;多方向固定组术后2年股骨头坏死率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多方向固定较传统平行固定在有效降低股骨颈短缩率的同时,可更大程度的保护髋关节功能、降低股骨头坏死率。
- 王志生吴志新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
- 动脉硬化患者动静脉内瘘术不同血管吻合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患者动静脉内瘘术不同血管吻合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因终末期肾病需行动静脉内瘘术维持长期血液透析的存在动脉硬化的患者130例。根据临床状况进而实施的吻合方式不同分为显微镜下间断缝合组(100例)和显微镜下连续缝合组(30例)。所选择动脉血管管腔≥1. 5 mm,静脉直径≥2.0 mm,采用显微镜下间断吻合或连续吻合方式对头静脉-桡动脉行端-侧吻合。术后均随访24个月,分别观察早期血栓形成(3周内)、迟发性血栓形成、吻合口狭窄、窃血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2年通畅率。结果随访24个月,2组间术后早期血栓、迟发性血栓、盗血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显微镜下间断吻合组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低于显微镜下连续吻合组[5.0%(5/100)比6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年显微镜下间断吻合组患者动静脉内瘘通畅率明显高于显微镜下连续吻合组[95. 0%(95/100)比40. 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动脉硬化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选择直径≥1. 5 mm的动脉,直径≥2. 0 mm的静脉血管,在显微镜下间断吻合通畅率优于连续吻合,显微镜下间断吻合是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较好的选择。
- 苏铁柱宗双乐齐巍琚绍静李立东李力更吴志新
-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动脉硬化显微镜
- Ruedi-Allgower III型pilon骨折中tillaux骨块的处理
- 目的 tillaux骨块是胫骨远端外侧柱的重要部分,Ruedi-AllgowerⅢ型骨折中常见移位的tillaux骨块,总结tillaux骨折在pilon骨折中的重要性和治疗意义。方法 我科2010-2013年之间治疗的...
- 王磊刘欣吴志新胡永成
- 关键词:PILON骨折手术
- 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游离骨折块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游离骨折块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6—2015-06应用带锁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14例股骨干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游离骨折块的大小分为2组:A组(游离骨折块面积<5 cm^2)58例,B组(游离骨折块面积5~10 cm^2)56例,对2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一期愈合率和总愈合率及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均获得随访平均16.5(12~30)个月。A组骨折愈合时间(t=-9.865,P=0.001)、骨折一期愈合率(χ~2=4.538,P=0.033)及术后功能优良率(χ~2=4.576,P=0.032)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A组可取得更好的骨折愈合效果。2组骨折总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5,P=0.643)。结论游离骨折块会对骨折愈合产生不利的影响,骨折块面积越大,骨折愈合时间越长,一期骨折愈合率和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也越低。
- 王雪兵李力更吴志新王志生刘振腾
-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髓内钉骨折愈合
- 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重建修复陈旧性髋臼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经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陈旧性髋臼骨折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36±3)岁...
- 范文进李力更李冀吴志新张立峰刘丹
- 关键词:髋臼骨折手术
- 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
- 王志生吴志新王慧丽王志强王建生曹晓强赵秀芹
- 课题研究对CT在踝关节骨折应用价值并指出通过CT能清晰显示踝关节X线片所不能显示的骨折及脱位,能看清后踝骨折情况,包括骨折线方向、骨折块大小、粉碎情况等。对后踝骨折通过CT进行系统分型并根据分型进行治疗。自2003年1月...
- 关键词: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治疗微创治疗X线平片
- 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穹窿部骨折
- 2015年
- 目的分析采用胫骨远端前外侧入路结合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穹窿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10—2012-08采用前外侧入路结合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穹窿部骨折18例。结果本组无腓浅神经损伤,术后Burwell-Charley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12例,可接受复位4例,复位差2例。本组均获得平均15.5(12~24)个月的随访。深部感染1例(5.6%),换药后切口延期愈合。皮肤坏死1例(5.6%),使用VSD吸引生长肉芽植皮治疗后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9(2~5)个月。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采用AOFAS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前外侧入路能够提供恢复关节面的必要操作空间,同时有丰厚的软组织覆盖,结合胫骨远端前外侧钢板治疗胫骨远端穹窿部骨折手术效果可靠。
- 王磊刘欣吴志新范文进李建军
- 关键词:前外侧入路内固定
- 骨盆损伤患者死亡病例分析
- 范文进贾庆灵吴志新
- 26例特殊后踝骨折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对一组特殊类型后踝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方法 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特殊后踝骨折患者26例,受伤机制均为扭伤,CT检查显示后踝骨折后外侧为主要骨块,内踝后丘为单独骨块,待局部皮肤条件允许,在俯卧位,采取后内、外侧联合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本组2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4~21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评分标准评分,优19例,良5例,优良率100%。结论对此类特殊类型骨折,优先复位内踝后丘,并以此为复位标志复位后踝,疗效满意。
- 王志生吴志新
- 关键词:后踝骨折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