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超

作品数:15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盛京自由研究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2篇腹腔
  • 12篇腹腔镜
  • 11篇切除
  • 9篇切除术
  • 7篇单孔
  • 7篇胆囊
  • 7篇胆囊切除
  • 6篇胆囊切除术
  • 5篇单孔腹腔镜
  • 3篇直肠
  • 3篇手术
  • 3篇结直肠
  • 3篇腹腔镜胆囊
  • 3篇腹腔镜胆囊切...
  • 2篇单抗
  • 2篇胆道
  • 2篇多孔
  • 2篇药物疗法
  • 2篇荧光
  • 2篇直肠癌

机构

  • 15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吕超
  • 14篇吴硕东
  • 6篇于宏
  • 5篇李勇男
  • 5篇姚殿波
  • 5篇于晓鹏
  • 4篇韩金岩
  • 4篇田雨
  • 4篇陈永生
  • 3篇吴玉立
  • 3篇孔静
  • 3篇范莹
  • 2篇郑铎
  • 2篇苏洋
  • 1篇王鹏
  • 1篇章权
  • 1篇曾娟
  • 1篇邓天麟

传媒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肿瘤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腋窝入路单孔内镜甲状腺切除术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经腋窝入路单孔甲状腺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12月完成经腋窝入路单孔内镜甲状腺切除术11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5.6岁(17-47),诊断甲状腺腺瘤2例,甲状腺单发结节8例,其中伴囊性变4例,甲状腺单侧多发结节1例。结节平均直径为3.2 cm(2.0-5.5)。对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美容满意度等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 11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未有中转多孔或开放手术。10例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1例行单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30.5 min(100-180),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9.5 m L(10-30),术后平均引流量为143.2 m L(25-190),平均住院时间为5.2 d(4-7),术后疼痛评分2.6分(2-5),切口满意度评分4.6分(3-5)。结论在严格选择病例的基础上,腋窝入路单孔甲状腺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于宏吴硕东范莹田雨章权吕超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手术甲状腺切除腋窝入路
贝伐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以FOLFIRI(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和伊立替康)为主的细胞毒性化疗方案对CRC的治疗有显著疗效。贝伐单抗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一线治疗CRC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其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为靶点,能特异性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组织生长和肿瘤细胞血行转移。本文对贝伐单抗联合标准化疗方案FOLFIRI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简要综述。
郑铎吕超吴玉立吴硕东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药物疗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贝伐单抗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结直肠癌目前常规化疗方案为FOLFOX方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大量临床试验证明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方案治疗恶性肿瘤安全有效,但有高血压、神经毒性、胃肠道出血和穿孔等不良反应产生。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应用此联合方案对整体生存时间、肿瘤应答率和生存质量进行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或Meta分析来进一步研究证明。
吴玉立吕超郑铎吴硕东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药物疗法
Mirizzi综合征诊断与治疗10年回顾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总结10年间Mirizzi综合征(MS)的诊治经验,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回顾2004—2013年间收治的27例MS患者临床资料,包括3例保守治疗,24例手术治疗,主要将24例手术患者的术前资料、手术方式、术后恢复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24例手术患者中,术前确诊率为54.2%(13/24),术前MRCP对MS的确诊率高于彩超和腹部CT,23例(95.8%)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胆囊炎。1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中,除1例因腹腔粘连严重转为开腹,术后腹痛症状反复外,余未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远期随访结果良好;14例开腹手术患者中,术后2例出现少量胆汁漏,随访发现1例长期腹痛,1例T管拔除延迟,1例出现切口疝及肠梗阻。结论:MS的术前确诊率低,完善术前检查有助于提高术前确诊率,以便合理选择术式,减少术中并发症。腹腔镜手术治疗MS具有一定的优势。
曾娟吕超吴硕东
关键词:MIRIZZI综合征腹腔镜
经脐单孔腹腔镜肾上腺囊肿切除被引量:2
2013年
肾上腺囊肿临床较为少见。根据文献报道,该病的尸检发病率为0.064%~0.180%。多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常在体检中发现。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经腹腔入路和经后腹腔入路的腹腔镜。肾上腺囊肿切除已有较多报道。
李勇男吴硕东姚殿波吕超
关键词:肾上腺囊肿单孔腹腔镜囊肿切除腹腔镜技术后腹腔入路经腹腔入路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远期随访结果分析
目的: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利用脐部自然皱褶作单一手术入路,可隐藏术后体表的瘢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的优点。有研究证实,较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SILC并不会导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而且...
吕超吴硕东田雨孔静范莹于宏李勇男于晓鹏陈永生韩金岩姚殿波
回顾性对比分析传统多孔与单切口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目的 通过对比单孔与传统多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Single-incision vs.traditional multiport cholecystectomy,SlLC vs.TMLC),进一步探讨经'经脐单切口三孔法...
吕超于晓鹏姚殿波吴硕东苏洋田雨范莹孔静于宏李勇男陈永生
经脐单孔与多孔法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脐单孔法与多孔法腹腔镜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两种方法的疗效、安全性、可行性以及患者满意度。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2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胆道血管外科腹腔镜肝脏手术27例,其中单孔组13例,多孔组14例。对丽组围手术期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两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CP=0.358)和术中出血量(P=0.595)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孔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早于多孔组(12±0.4d vs 1.5±0.5d,P=0.029)。所有患者均于术后8d内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2年,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患者满意度评分单孔组明显高于多孔组。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切除术可以达到与多孔腹腔镜手术相同的疗效,且美容效果好,具有可行性,其应用价值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于晓鹏吴硕东王鹏苏洋于宏陈永生吕超
关键词:肝切除术腹腔镜单孔法
吲哚菁绿荧光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21年
吲哚菁绿荧光胆道造影技术在胆道外科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可为外科医生实时提供胆道解剖的线路图,有望提升Calot三角解剖的安全性,从而避免胆道损伤。吲哚菁绿荧光导航给药途径包括经外周静脉注射及经胆道直接注射。本文现就吲哚菁绿荧光胆道造影不同给药方式的优势与局限性进行系统综述,并总结得出两种途径各自适宜的临床情况,提出不同途径联合应用的可能,使吲哚菁绿荧光胆道造影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视化,并能更好地推广应用。
王潇宁吴硕东邓天麟吕超汪聪邱锐
关键词:吲哚菁绿
荧光导航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吲哚菁绿最佳术前注射时机分析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荧光显影效果最佳的术前吲哚菁绿注射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2例患者资料,男性42例,女性60例,年龄范围15~87岁,平均年龄49岁。12、7、8、6、6、7、8、10、8、8、8、7、7例患者分别于术前0.5、1、2、3、4、5、6、7、8、9、10、11、12 h静脉注射吲哚菁绿1 ml(2.5 mg/ml),比较术中显影情况、胆囊管与肝脏荧光强度对比值。结果不同时间点注射的患者术中肝脏荧光强度,与0.5 h的患者比较,5、6、7、8、9、10、11、12 h的患者术中肝脏荧光强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时间点注射的患者术中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及肝总管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5 h的患者荧光强度对比值低于6、7、8、9、10、11、12 h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注射时间为7 h,荧光强度对比值可达峰值0.29。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7 h静脉注射2.5 mg吲哚菁绿,术中肝外胆道荧光显影效果最佳。
汪聪吴硕东吕超王潇宁邱锐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吲哚菁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