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涛

作品数:98 被引量:555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94篇医药卫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5篇吸烟
  • 9篇气温
  • 9篇污染
  • 8篇气候
  • 7篇多态
  • 7篇多态性
  • 7篇气候变化
  • 7篇基因
  • 6篇孕妇
  • 6篇发病
  • 6篇META分析
  • 5篇队列研究
  • 5篇影响因素
  • 5篇时间序列
  • 5篇寿命损失年
  • 5篇温度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健康
  • 5篇病例

机构

  • 77篇广东省疾病预...
  • 30篇中山大学
  • 16篇暨南大学
  • 1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0篇广东药科大学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广州市疾病预...
  • 4篇珠海市疾病预...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吉林省疾病预...
  • 3篇佛山市疾病预...
  • 2篇广东药学院
  • 2篇桂林电子科技...
  • 2篇广东省职业病...
  • 2篇广西体育高等...
  • 2篇湖南省疾病预...
  • 2篇上海市疾病预...
  • 2篇浙江省疾病预...
  • 2篇云南省疾病预...
  • 2篇增城市疾病预...

作者

  • 98篇刘涛
  • 61篇马文军
  • 52篇肖建鹏
  • 36篇曾韦霖
  • 23篇李杏
  • 20篇陈维清
  • 19篇林华亮
  • 14篇许晓君
  • 14篇许燕君
  • 13篇罗圆
  • 9篇王辉
  • 8篇张永慧
  • 7篇丁鹏
  • 6篇何志辉
  • 6篇刘涛
  • 6篇胡梦珏
  • 6篇吴晓瑛
  • 6篇宋铁
  • 6篇周珊宇
  • 6篇邱泉

传媒

  • 30篇华南预防医学
  • 13篇中华流行病学...
  • 7篇环境卫生学杂...
  • 6篇中华预防医学...
  • 6篇环境与职业医...
  • 5篇中华疾病控制...
  • 3篇环境与健康杂...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法医学杂志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年份

  • 2篇2023
  • 6篇2022
  • 9篇2021
  • 14篇2020
  • 5篇2019
  • 10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心型肥胖在吸烟与β细胞功能关系中的中介效应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了解吸烟量对β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中心型肥胖在吸烟量与β细胞功能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 2006-2007年在广州和珠海市参加慢性病筛查研究的社区居民中选择1440名吸烟者为研究对象,调查人口学特征和每天吸烟量,测量腰臀比,并检测空腹血清C肽浓度.结果 控制混杂因素后,以每天吸烟1~10支者为对照组,每天吸烟11~20支者和>20支者出现较高C肽浓度(大于中位数)的OR值分别为1.53(95%CI:1.22~1.90)和1.92(95%CI:1.32~2.79).吸烟量与中心型肥胖成正相关(a=0.21),并且控制了中心型肥胖的作用后(b=0.94),吸烟量与β细胞功能的关联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c'=0.33);中心型肥胖对吸烟量的中介效应值为37.54%.结论 吸烟可能是β细胞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并且中心型肥胖可能是二者关联中的一个部分中介因素.
刘涛王辉邱泉谭荔荔陈崴余学清孙小丽陈维清
关键词:中心型肥胖吸烟Β细胞功能中介效应
广东省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3
2022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开展手足口病的综合防控和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7年5—7月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和河源市龙川县2家医院抽取的339例新发手足口病确诊患儿和与确诊患儿在同家医院就诊或同社区居住的339名无腹泻、胃肠炎及既往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与手足口病相关疾病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例组患儿家中<14岁儿童数≥3个、近1个月使用中成药、经常吸吮手指、偶尔在地上打滚和玩耍、经常在地上打滚和玩耍、每次体育活动时间40~59 min和近1个月接触手足口病患者的比例分别为12.09%、13.57%、18.29%、55.46%、24.78%、14.75%和20.35%,均高于对照组儿童的5.90%、9.73%、10.06%、44.97%、21.30%、8.88%和0.59%(均P <0.01);父亲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母亲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经常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后洗手、近1个月偶尔食用含益生元食物、近1个月经常食用含益生元食物、偶尔喝凉茶和经常喝凉茶的比例分别为23.01%、20.65%、70.50%、60.18%、18.88%、2.65%、52.51%和9.14%,均低于对照组儿童的34.91%、31.86%、84.91%、76.33%、23.96%、12.43%、60.36%和12.13%(均P <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近1个月使用中成药、经常吸吮手指、每次体育活动时间20~59 min和近1个月接触手足口病患者是广东省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近1个月经常食用含益生元食物和偶尔喝凉茶是广东省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广东省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受接触史、卫生习惯、益生元食用和疾病用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陈思秇吴为彭接文刘涛郑婵娇张丹桃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儿童病例对照研究
评估气象对广东省登革热时空预测模型的贡献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评估气象因素对广东省登革热预测系统的贡献。方法基于Spearman相关性分析选择恰当形式的气象因素协变量,对广东省2008-2012年本地登革热分别构建无气象因素和有气象因素时的贝叶斯时空模型,预测广东省2013年本地登革热,用DIC和RMSE分别评价模型的拟合和预测效果。结果月平均气温和月累计降雨量在滞后3个月时与登革热发病数的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26和0.1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与登革热发病数的相关性较弱,随滞后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波动范围较小;与无气象因素的模型相比,纳入气象因素的贝叶斯时空模型的DIC更小,为967.57,拟合效果更好,其预测结果在时间趋势上与真实情况一致,高峰月份10月预测准确,并且在空间维度上能改善广东省85%的地区的预测效果。结论纳入气象因素可提高贝叶斯时空模型对广东省登革热的预测效果,未来可结合人口流动进一步提高模型在空间维度上预测的准确性。
敖琳珺张昱勤许欢刘涛肖建鹏马文军赵星肖雄
关键词:登革热气象贝叶斯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蚊媒自动监测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蚊媒自动监测系统,包括设置在后台服务器中的图像预处理模块和蚊媒类型识别模块,用于对待识别的蚊媒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其中,所述图像预处理模块用于对蚊媒图像进行标准化、光照校正和去噪处理;所述蚊媒...
马文军刘涛刘礼平蔡松武黄宇琳
文献传递
基于体感温度-寿命损失年暴露反应关系确定体感温度的健康风险预警阈值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基于体感温度-寿命损失年(YLL)暴露反应关系确定体感温度的健康风险预警阈值,为气象健康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7年全国364个区(县)逐日死亡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分布非线性滞后模型和多变量Meta分析方法分析体感温度与YLL率的暴露反应关系。基于该暴露反应关系,采用回归决策树模型确定体感温度的健康风险预警阈值。本研究按不同死因中不同年龄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研究期间总人群平均每日YLL率为23.6人年/10万,日均体感温度为15.7℃。不同人群体感温度与YLL率暴露反应关系均呈“U”形曲线,由体感温度导致老年人的YLL率远远高于年轻人。日均超额死亡数也随着风险等级的升高而上升。结论基于体感温度与YLL率的暴露反应关系,利用回归决策树模型确定体感温度的健康风险预警阈值,经验证预警效果良好。本研究为建立气象健康风险预警系统提供参考。
陈思齐俞敏周脉耕周纯良肖义泽黄飚许燕君赵亮胡建雄许晓君刘涛肖建鹏曾韦霖郭凌川李杏马文军
关键词:体感温度寿命损失年
吸烟与CYP2A6基因多态性对2型糖尿病的交互作用
目的:探讨吸烟和CYP2A6基因多态性对2型糖尿病的交互作用。方法:以1344名吸烟者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吸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测空腹血糖和CYP2A6基因的基因型。根据CYP2...
刘涛王辉邱泉谭荔荔陈葳余学清陈维清
关键词:吸烟CYP2A6基因多态性
文献传递
广东省、安徽省和吉林省体感温度与手足口病发病的关系及其空间异质性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广东省、安徽省和吉林省(3个省份)共46个城市体感温度与手足口病发病的关系、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手足口病早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2009-2018年、安徽省2009-2015年和吉林省2013-2018年的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及同期气象数据。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46个城市体感温度与手足口病发病的关系,通过Meta分析合并不同城市的结果,采用Meta回归方法分析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因素。结果3个省份46个城市的每日体感温度与手足口病发病总体上呈非线性关系,广东省和吉林省的发病风险关系相似,即随体感温度升高而增加,而安徽省的发病风险随体感温度上升先增加,在18.1℃达峰值后下降。不同体感温度的滞后作用不同,较高体感温度的影响更大、持续时间更久。经纬度、平均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可能是体感温度与手足口病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的原因。结论体感温度是一个同时评估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3种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关系的综合指标,其升高会增加手足口病的发病风险,体感温度与手足口病关系的空间异质性与所处地理位置和当地气象因素有关。
孟浩蓉赵庆龙黄飙肖建鹏刘涛朱志华龚德鑫万东华黄存瑞马文军
关键词:手足口病体感温度空间异质性
广州孕妇孕期硒暴露水平与孕晚期胎儿头围的关系被引量:1
2021年
[背景]硒(Se)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过量的硒会产生毒性。孕妇孕期硒暴露水平与胎儿发育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目的]了解广州市孕妇孕期硒暴露与孕晚期胎儿头围的关系。[方法]所有孕妇均来自2016年起在广州进行的产前环境与后代健康(PEOH)队列。研究对象分别在孕早期(孕周≤13周)完成基线调查并建立随访档案,在孕晚期(孕周≥28周)进行随访。调查包括面对面采访的问卷调查并从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孕妇的产前护理记录,另分别收集孕早期和孕晚期孕妇各15.0 mL尿液,孕晚期对胎儿进行超声检查,记录胎儿头围的生长发育情况。根据是否提供尿样及所有资料的完整性,孕早期和孕晚期分别剔除部分对象后,研究共纳入2739名孕妇;其中孕早期和孕晚期各纳入孕妇2138、1383名,分别分析孕早、晚期孕妇硒暴露与孕晚期胎儿头围的关系。尿硒浓度(ω_(Se))通过尿肌酐校正(计量单位为:μg·g^(-1),以肌酐计,后同),并经自然对数转换为lnω_(Se)。调整孕妇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和孕前体重指数、孕次、孕周数、胎儿性别、二手烟暴露、钙片的摄入、肉与海鲜的摄入等因素后,应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估算孕妇硒暴露水平与胎儿头围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性别进行分析。[结果]在2739名孕妇中,年龄≥30岁的有1926人(70.3%),男胎有1474人(53.8%),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有2313人(84.4%),怀孕期间有二手烟暴露的871人(31.8%),孕周≥37周的有2637人(96.3%)。孕早期和孕晚期孕妇的硒暴露水平的中位数及第25、75百分位数分别为38.5(30.1,44.5)μg·g^(-1)和38.9(28.7,54.0)μg·g^(-1)。孕晚期胎儿头围为(218.1±41.4)mm。经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未观察到孕早期的硒暴露与孕晚期胎儿头围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但孕晚期孕妇尿lnω_(Se)每增加一个单位,胎儿头围减小值及其95%可信区间(CI)为7.04(3.41~10.67
陈邓周王嘉琪周鹤董墨染刘欣马文军张波刘涛曾转萍
关键词:微量元素头围出生队列研究孕期
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输入风险评估与预警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评估广东省各市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输入风险,并进行短期风险预警。方法获取截至2020年2月25日广东省21个地级市和其他各省报告病例数及百度迁徙指数,计算广东省各城市的累计疫情输入风险指数,对输入风险指数与病例报告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定滞后时间,最后根据风险指数划分疫情输入风险等级。结果广东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347例,90.0%的病例聚集在珠三角地区。广东省平均每天的疫情输入风险指数为44.03。在各市的输入风险来源中,湛江市的最大风险来自海南省,其他市均来自湖北省,广东省的相邻省份也有较大影响。广东省滞后4 d的疫情输入风险指数与每日新增病报告例数的相关性最高(r=0.73)。各市累计4 d的风险预警显示,未来4 d东莞、深圳、中山、广州、佛山和惠州市具有高输入风险,累计输入风险指数分别为38.85、21.59、11.67、11.25、6.19和5.92,最高风险仍来源于湖北省。结论广东省外来人口较多的城市具有较高的疫情输入风险,湖北省和广东省的邻近省份是输入疫情的主要省份。
胡建雄刘涛肖建鹏何冠豪容祖华殷李华万东华曾韦霖龚德鑫郭凌川朱志华曾丽连康敏宋铁钟豪杰何剑峰孙立梅李艳马文军
关键词:风险评估预警
广州市温度变异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归因死亡风险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估温度变异(TV)对心脑血管疾病(CVD)的死亡效应,并进一步量化其归因死亡风险。方法收集广州市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逐日CVD死亡数、气象资料和空气污染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TV对CVD死亡的风险,并基于风险计算可归因于TV的CVD死亡数和百分比。结果TV与CVD死亡呈近线性关系,随着TV的升高,CVD死亡风险增加。以结局前6 d的温度变异作为暴露水平时(TV_(06))的死亡风险最高。TV_(06)每升高1℃,CVD死亡风险增加2.30%(95%CI:1.42%~3.19%),归因死亡百分比为11.50%(95%CI:10.54%~12.47%)。在亚组分析中,女性的归因死亡百分比(11.85%,95%CI:10.49%~13.22%)稍高于男性(11.10%,95%CI:9.81%~12.41%);65岁以上人群的归因死亡百分比(13.20%,95%CI:12.13%~14.28%)高于0~64岁人群(2.15%,95%CI:-0.01%~4.36%);不同病因中,高血压病的归因死亡百分比最高(21.14%,95%CI:17.71%~24.67%)。结论广州市TV可导致CVD死亡风险增加,加重疾病负担。65岁以上人群和高血压病患者的归因死亡风险更高,应针对易感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胡建雄吴君乐潘蔚娟李旋曾丽连孟瑞琳容祖华何冠豪肖建鹏马文军刘涛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