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殿雷

作品数:25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杭州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细胞
  • 8篇腺癌
  • 6篇胰腺
  • 5篇胰腺癌
  • 5篇吉西他滨
  • 4篇冬凌草
  • 3篇移植瘤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手术
  • 3篇小肠粘膜
  • 3篇SW1990
  • 3篇补片
  • 3篇肠粘膜
  • 3篇大黄素
  • 2篇冬凌草甲素
  • 2篇增殖
  • 2篇制备法
  • 2篇肿瘤
  • 2篇羟基乙酸

机构

  • 22篇杭州市中医院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湖北中医药大...
  • 3篇浙江省立同德...
  • 3篇杭州市西溪医...
  • 2篇温州医学院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23篇刘殿雷
  • 6篇黄海
  • 4篇李晓文
  • 3篇王文龙
  • 3篇卢宏达
  • 3篇陈亚倩
  • 2篇金海敏
  • 2篇周黎明
  • 2篇雷章
  • 2篇罗华
  • 2篇赵金锋
  • 2篇李晔
  • 2篇魏为添
  • 2篇金剑虹
  • 2篇张言涛
  • 1篇崔焌辉
  • 1篇徐海滨
  • 1篇李钢
  • 1篇潘海强
  • 1篇胡祖健

传媒

  • 7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中国临床保健...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康复学报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CL18、MV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配体18(CCLl8)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乳腺外科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90例,癌旁组织标本30例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3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CLl8和MVD在3类组织中表达水平。结果CCL18在乳腺癌组织组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和良性组织组(P=0.000).并且乳腺癌的分期越晚CCLl8在乳腺癌组织组表达水平越高(P=0.000),乳腺癌组织组MVD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00),且表达水平在Ⅲ期乳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P=0.000)。结论CCL18和MVD均可作为乳腺癌标志物之一,两者表达水平对于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的意义。
胡祖健徐海滨任兴昌何俊玲苏昆仑杨欧欧罗华刘殿雷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微血管密度预后
一种用于瘤组织块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的手术刀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瘤组织块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的手术刀,包括刀柄、及与刀柄可拆卸连接的主刀片,还包括有辅助测量装置,该辅助测量装置包括:套设于刀柄上的连接套;与连接套相连接、且垂直于刀柄轴向设置的连接杆;与刀柄轴向平行...
刘殿雷龙景培成伯宁罗华蔡乾荣
文献传递
CHI3L1通过激活TGF-β信号通路促进肝细胞肝癌进展及分子机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CHI3L1对肝细胞肝癌Huh7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观察CHI3L1对Huh7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观察CHI3L1对TGF-β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结果转染CHI3L1后,Huh7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空载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CHI3L1后,迁移、侵袭至下层细胞数均显著多于空载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CHI3L1后,TGF-β刺激后形成的Smad2/3/4复合物增加,CHI3L1促进TGF-β诱导下Smads复合物的形成。转染CHI3L1后的Huh7细胞对TGF-β刺激上调p53非依赖的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21、p15,下调c-myc,抑制Rb磷酸化,上调NOX4;TGF-β抑制剂LY364947可抑制此诱导效应。结论CHI3L1可促进肝细胞肝癌增殖、迁移、侵袭,这种作用可能通过激活TGF-β信号通路实现。
李晓文王后红黄海刘殿雷
关键词:TGF-Β增殖迁移
大黄素联用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细胞Bxpc-3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黄素增强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细胞Bxpc-3裸鼠移植瘤的促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培养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基础上建立荷瘤模型,荷瘤裸鼠用随机区组设计分配方法分为四组:0.9%氯化钠注射溶液组(N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溶液0.2 m L,大黄素组(E组,40 mg/kg),吉西他滨组(G组,125 mg/kg),联合组(E+G组,大黄素40 mg/kg和吉西他滨80 mg/kg)。用药均采用腹腔注射。用药过程观测裸鼠体质量、肿瘤体积和瘤重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来检测移植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NF-κB、Bcl-2和Active caspase 3表达的变化。结果给药结束后,吉西他滨组的裸鼠平均体质量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小,而联合组中裸鼠平均体质量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移植瘤平均体积和瘤重均明显比其他组小;E+G组的NF-κB、Bcl-2的表达与其余各组比较均明显降低,联合组中的Active caspase 3的表达和其余各组相比明显增多。结论大黄素可显著提高吉西他滨对Bxpc-3胰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大黄素抑制凋亡抑制基因NF-κB、Bcl-2的表达从而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凋亡。
魏为添刘殿雷
关键词:大黄素抗肿瘤药
冬凌草对高糖-高脂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线粒体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究冬凌草对高糖-高脂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线粒体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冬凌草组(4 g·kg^-1·d^-1)和高剂量冬凌草组(8 g·kg^-1·d^-1),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各组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制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低剂量冬凌草组和高剂量冬凌草组分别使用4 g·kg^-1·d^-1和8 g·kg^-1·d^-1的冬凌草灌胃治疗3周,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等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溶液灌胃。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r-谷氨酸转移酶(GGT)含量水平;检测大鼠肝脏线粒体含量;测定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及血清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水平。结果相比对照组,模型组大鼠体质量、ALT、AST、GGT、MDA、LDH含量水平显著升高,线粒体含量、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线粒体膜电位差、SOD含量水平显著降低(P<0.05);相比模型组,使用冬凌草处理各组大鼠体质量、ALT、AST、GGT、MDA、LDH含量水平显著降低,且高剂量冬凌草组大鼠显著低于低剂量冬凌草组(P<0.05);相比模型组,使用冬凌草处理各组大鼠线粒体含量、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线粒体膜电位差、SOD含量水平显著升高,高剂量冬凌草组大鼠显著高于低剂量冬凌草组(P<0.05)。结论冬凌草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并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成伯宁刘殿雷史婷婷田芳金剑虹
关键词:氧化性应激冬凌草
经鼻高流量氧疗在创伤性肺损伤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9年
创伤是急诊科急症之一,其中胸部创伤又是其最常见类型.临床中继发于严重胸部创伤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常有较高的病死率,是需要临床医生特别关注的一种疾病.此类患者常需要呼吸支持治疗,而无创通气(NIV)因患者耐受度差,加之此类患者易产生严重气道并发症而临床中应用较少[1].而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O)是近几年新兴的呼吸辅助装置,其主要机制为经鼻导管提供准确氧浓度及经湿化的高流量氧气(最高60L/M),其次该装置还通过充满上气道死腔,产生一个2~5cm H2O的呼气末正压(PEEP)从而改善氧合,被国外广泛应用于成人及婴幼儿患者[2-3].本研究通过对创伤性ARDS患者给予传统文丘里面罩氧疗和HFNCO氧疗系统进行分析比较,探讨HFNCO氧疗在创伤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洪丽朱诗乒张京臣刘殿雷
关键词:创伤性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肺损伤严重胸部创伤
急性结肠炎大鼠胃肠动力改变与ICC破坏有关研究
2016年
目的在大鼠结肠炎模型基础上,初步探讨炎性肠病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急性结肠炎组。肠炎组采用乙酸灌肠法制备,造模第3天,两组均禁食24h,次日经口灌入印度墨汁,麻醉后剖腹取出贵门至直肠末端快速测量墨汁在胃肠道的推进长度及胃肠道全长的长度,计算胃肠传输速率;用透射电镜观察远端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的超微结构变化;采用Weston Blot方法检测ICC膜上c-kit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肠炎组胃肠传输速度明显减慢(P〈0.05);电镜下,对照组远段结肠肌层超微结构为ICC呈纺锤形,有巨大的卵圆形核及向外伸展的长突起,胞质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大量的内质网,ICC与肠神经元及平滑肌细胞之间紧密联系;而肠炎组远端结肠肌层中ICC体积增大,胞质内线粒体肿胀、部分线粒体空泡样变,溶酶体数目增多,出现次级溶酶体内质网扩张,ICC与神经细胞及平滑肌间连接松散;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肠炎组远端结肠ICC c-kit蛋白质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炎性肠病可导致胃肠动力障碍,其机制与ICC的破坏有关。
范玲吴东方刘殿雷
关键词:结肠炎CAJAL间质细胞电子显微镜
基于多种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探究DAP3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意义及鸦胆子苦素D的干预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阐明DAP3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进一步探究鸦胆子苦素D对乳腺癌细胞中DAP3基因的干预作用。方法:从Oncomine和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提取并挖掘关于乳腺癌中DAP3基因表达的数据,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进行患者生存周期分析,探讨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采用CCLE数据库分析DAP3在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鸦胆子苦素D对乳腺癌细胞中DAP3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Oncomine数据库中共收集417个不同类型的研究数据集,其中关于DAP3表达有统计学差异的研究结果有22个,DAP3表达增高的研究有22个,其中9项研究涉及DAP3在乳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共包括1 118个样本,包括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乳腺导管小叶混合型癌、管状乳腺癌、乳腺导管癌与正常组织比较。Oncomine数据库中搜集9项DAP3基因表达有差异的乳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数据集的在线分析表明,DAP3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DAP3的m RNA表达量与乳腺癌总体生存率存在相关性,高表达DAP3的患者总体生存率较差,低表达DAP3的患者预后较好(P<0.05)。亚组分析结果提示,DAP3基因表达水平除了基底细胞样亚型、雌激素受体阴性亚型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亚型乳腺癌外,对其他类型的乳腺癌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LE数据库分析提示DAP3在乳腺癌细胞株中高表达,并且其mRNA表达水平在各类癌细胞系中排名靠前。分析GEO数据库中的数据集GSE85871发现,鸦胆子苦素D可使乳腺癌细胞DAP3基因表达下调(P<0.05)。结论:DAP3基因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且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这也许是鸦胆子苦素D干预乳腺癌细胞的一个新靶点。
王文龙王文龙卢宏达卢宏达刘殿雷
关键词:乳腺癌GENEEXPRESSION
生物纳米补片的制备法及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黄芪甲苷诱导BMSC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颗粒修饰的小肠粘膜下层基质构建生物纳米补片的制备方法,先采用复乳法制备出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颗粒(PLGA);采用脱细胞技术,制备具有天然三维超微结构的小肠粘...
黄海陈亚倩刘殿雷李晓文
文献传递
急性胰腺炎诊疗及营养支持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胰腺炎的诊疗及营养支持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肠内营养支持,即为患者留置鼻肠管,当患者肝功能恢复后每天通过鼻肠管滴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1000~1500mL;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支持,即实施TPN治疗,将营养液混合后通过静脉持续注入患者体内。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营养支持10d后体质量及上臂肌围变化,并检测血液相关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水平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机体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和疗效,还可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凯诚赵金峰刘殿雷李钢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诊疗进展营养支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