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正梅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北京市神经外科科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杂交瘤
  • 2篇细胞
  • 2篇抗体
  • 2篇克隆
  • 1篇电镜
  • 1篇电镜技术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瘤细胞
  • 1篇杂交瘤细胞株
  • 1篇整装
  • 1篇视网膜
  • 1篇网膜
  • 1篇细胞骨架
  • 1篇细胞系
  • 1篇细胞株
  • 1篇免疫
  • 1篇免疫电镜
  • 1篇免疫电镜技术

机构

  • 2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美国国立卫生...

作者

  • 3篇刘正梅
  • 3篇李希斌
  • 1篇邵文钊
  • 1篇历俊华
  • 1篇陈临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解剖学报
  • 1篇免疫学杂志

年份

  • 3篇199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用碳-铂复型与免疫电镜技术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BT_(325)整装细胞骨架的研究
1991年
人脑胶质瘤细胞系BT_(325)细胞用含Triton X-100的缓冲液处理后,用针对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的单克隆抗体,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血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后,将细胞用酒精逐级脱水,然后进行临界点干燥。将干燥后的细胞进行碳-铂喷镀,所得到的碳-铂复型用透射电镜观察。用本法可清晰地观察到完整的细胞骨架,以及微管、微丝与中间丝的形态与分布。在经vimentin单克隆抗体免疫染色的细胞内,中间丝直径较粗;在用GFAP抗血清染色后,只有部分细胞内中间丝直径较粗。如将Triten处理的细胞先用甲醛固定后,再进行免疫染色,中间丝直径增加较少;但如果先进行免疫染色后再用甲醛固定,中间丝直径显著增加。这与免疫荧光观察结果相一致,说明甲醛固定对中间丝分子上的抗原位点起破坏或遮蔽作用。
刘正梅李希斌
关键词:细胞骨架胶质瘤细胞系
抗神经细丝蛋白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与鉴定
1991年
本实验应用 Triton X-100处理,羟基磷灰石初步纯化和 DEAE 纤维素层析的方法,从牛脊髓中提取神经细丝蛋白,免疫小鼠,经细胞融合与鉴定,证明所能分泌抗神经细丝蛋白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特异性高,性质稳定,可以用于细胞学、组织学、病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陈临邵文钊李希斌刘正梅郑玉书历俊华赵景枫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用软琼脂糖培养与免疫吸附法制备鸡胚视网膜单克隆抗体
1991年
细胞融合后,在软琼脂糖培养基上形成杂交瘤克隆,如将附有细胞或其他抗原的滤膜置于培养基表面,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通过扩散与滤膜上的抗原结合,经与^(125)Ⅰ标记的第二抗体反应后,将滤膜进行放射自显影以显示阳性克隆的位置。用本法能快速大规模筛选特异性杂交瘤克隆,已用此法得到多株针对鸡胎视网膜的单克隆抗体。
李希斌刘正梅T.ChenM.Nirenberg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杂交瘤鸡胚视网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