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蒙
- 作品数:12 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涿州市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药并用致严重不良事件1例被引量:3
- 2013年
- 患者,男,82岁,因"肺部感染"于2012年7月1日入院。既往肺结核并支气管扩张病史50年。入院体检:T39.2℃,P 84次/min,R 18次/min,BP 110/65 mmHg,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闻及少量细湿啰音。
- 蔡然张杰根刘晓蒙
- 关键词:伏立康唑泮托拉唑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
- 伏立康唑的严重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被引量:30
- 2013年
- 伏立康唑在国内外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报道的不良反应包括神经系统损害、肝胆系统损害、视觉损害、皮肤反应、变态反应、肾功能损害、周围性水肿、骨膜炎、低血糖等。应用时应充分了解药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正确判断疾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 蔡然张杰根刘晓蒙
- 关键词:伏立康唑药物不良反应抗真菌药
- 西维来司他钠致高胆红素血症一例
- 2024年
- 本文报道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使用西维来司他钠治疗后出现胆红素升高,皮肤及巩膜黄染,不伴有转氨酶异常。临床药师对其临床症状与药物关联性进行分析,考虑为西维来司他钠引起的不良反应,建议停药。停用西维来司他钠后,患者胆红素水平逐渐下降,停药6 d后基本恢复正常。此案例提示临床应用西维来司他钠疗程超过5 d时,应监测患者胆红素水平,以确保用药安全。
- 刘晓蒙訾铁生
-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
- 伏立康唑肝毒性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3年
- 伏立康唑是一种新型广谱三唑类抗真菌药,通过抑制真菌中由细胞色素P450(EYP)介导的14-α-甾醇去甲基化,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产生抗真菌作用。伏立康唑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能通过血脑屏障等特点,
- 蔡然戴富林张杰根崔艳杰刘晓蒙
- 关键词:伏立康唑药物毒性药物性肝损害
- 临床药师开展伏立康唑不良反应重点监测的意义被引量:9
- 2013年
- 伏立康唑是一种新型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存在个体差异大、不良反应多、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2012年我院开展了临床药师在呼吸科对伏立康唑不良反应进行重点监测的项目,一是对伏立康唑的安全性做出进一步评价,促进合理用药,二是对单一药品不良反应重点监测这一模式的可行性及意义进行探究。经过为期6个月的临床监测,这一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使医务人员对伏立康唑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不良反应重点监测作为一种新的监测模式显示出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可以把开展伏立康唑不良反应重点监测的经验、方法推广到对其他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中,在不断地尝试与探索中完善我国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 蔡然张杰根刘晓蒙
- 关键词:伏立康唑临床药师
- 42例伏立康唑治疗肺真菌感染患者的不良反应被引量:33
- 2013年
-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治疗肺真菌感染的不良反应。方法: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临床药师在呼吸科病房对应用伏立康唑的患者给予药学监护,重点监测不良反应。对应用伏立康唑前后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采用Naranjo法评定药物与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对患者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持续时间、处理方法、临床转归等进行描述与评价。结果:42例患者中15例发生伏立康唑相关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由于相互作用导致严重不良反应2例。结论:伏立康唑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较多,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谨慎合并用药。
- 蔡然张杰根刘晓蒙戴富林
- 关键词:伏立康唑肺真菌病临床药师
- 西维来司他钠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
- 2025年
- 探讨西维来司他钠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涿州市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105例诊断为ALI/ARDS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使用西维来司他钠分为西维来司他钠组(55)和对照组(50)。统计氧合指数(PaO2/FiO2)、无呼吸机天数(Ventilator-free days,VFD)、ICU 住院天数以及7d、28d病死率等指标以评估西维来司他钠有效性。收集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血常规以及应用西维来司他钠后28d内不良反应信息以评价西维来司他钠的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西维来司他钠组在治疗第3天和第5天,PaO2/FiO2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第7天,两组PaO2/Fi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VFD及ICU 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7d及28d病死率、28d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西维来司他钠组发生了5例与西维来司他钠相关的轻度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9.09%。西维来司他钠组在治疗第7天,嗜酸粒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维来司他钠可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ALI/ARDS患者的PaO2/FiO2,在改善VFD、ICU住院天数以及降低7d、28d病死率方面无显著作用。西维来司他钠常见不良反应为轻度肝功能异常,可升高嗜酸粒细胞计数。
- 訾铁生刘晓蒙遆露莹崔艳杰袁亚松
-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安全性
- 伏立康唑肝毒性风险因素研究
- 蔡然李忆兰张钗宋彦增韩硕张淑娟王淑文刘晓蒙王新张占强赖斌张杰根
- 该项目研究内容为伏立康唑肝毒性风险因素。伏立康唑在临床应用广泛,肝毒性较常见,常导致患者停药。查阅国内外文献,伏立康唑导致肝毒性的影响因素还不明确。因此,项目组进行了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以确定影响因素,减少或者避免肝毒...
- 关键词:
- 关键词:伏立康唑
- 替考拉宁致急性肾损伤一例被引量:3
- 2013年
- 患者男,85岁,因发热、活动时喘憋、全身乏力于2012年12月18日入院。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血压病史。查体:血压110/60mmHg(1mmHg=0.133kPa),
- 蔡然刘晓蒙张杰根戴富林
- 关键词:替考拉宁急性肾损伤
- 伏立康唑肝毒性风险因素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相关的肝毒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3年7月1日至2015年4月20日应用伏立康唑治疗至少2个剂量的患者。比较了发展为肝毒性和没有发展为肝毒性患者的特征,对患者的特征及肝毒性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对潜在的风险因素(年龄、基础疾病、肝病史、治疗持续时间、合并使用的其他肝毒素药物)之间的关系进行loj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6%发生肝毒性,其中8.6%(6/70)为生化肝毒性,10%(7/70)为临床肝毒性。没有患者因为肝毒性停止治疗。可以认为使用伏立康唑≥10 d和<10 d生化肝毒性和临床肝毒性发病率不同,莫沙必利、莫西沙星是引起临床肝毒性的危险因素。结论使用伏立康唑具有较高的肝毒性风险,尤其是合并使用肝毒性药物,使用时应进行密切监测。
- 张淑娟蔡然赖斌张占强宋彦增李忆兰张钗刘晓蒙王新张杰根韩硕
- 关键词:抗真菌药伏立康唑肝毒性影响因素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