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 作品数:48 被引量:169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参菊血压贴透皮吸收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刘敏徐标
- 关键词:透皮吸收药理学
- 颈项透明层增厚在产前诊断中的分析应用
- 目的: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translucency,NT)增厚中核型分析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microarrayanalysis,CMA)技术的应用,及其染色体异常检出情况的分析。 ...
- 刘敏
- 关键词:颈项透明层侵入性检查染色体异常产前诊断
- 文献传递
- 快速右心室起搏对犬心肌动作电位影响的研究
- 目的犬快速频率(230±10次/min)右心室起搏3周后,构建心衰模型。进而探讨心衰犬单个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变化。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将10只杂种犬分成两组(即起搏犬组和对照组)杂种犬经快速频率右心室起搏,3周后比较两组...
- 王邦宁宋兵陈大年骆志刚刘敏胡泽平
- 关键词:右心室起搏心肌动作电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 文献传递
-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
- 目的: 本研究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为理论框架开展针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综合护理干预,探讨干预对产妇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临床制定科学的产后盆底康复计划、提高产妇盆底康复效果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2...
- 刘敏
-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
- 医院微信公众号中乳腺癌健康科普视频的可理解性和可实施性评估
- 刘敏
- 太和圣肝胶囊治疗中老年胆系结石的临床观察
- 2000年
- 张士勇刘敏
- 关键词:胆通胆系结石中医药疗法
- 口服辛伐他汀滴丸致不良反应1例
- 2016年
- 患者男,64岁。2015年10月7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甘油三酯3.8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5.43 mmol/L,诊断为高脂血症。遵医嘱服用辛伐他汀滴丸(商品名:剑之亭,兴安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50609)10 mg,睡前服。7 h后,患者出现腹部胀气、尿中出现淡红色血尿,无腰酸和水肿,尿常规检查:RBC(++),Pro(+),WBC(-)。停药后,症状消失。
- 司福国崔佳王兆斌刘敏
- 关键词:辛伐他汀滴丸血尿药品不良反应
- 慢经消融致房室传导阻滞二例
- 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路已成为根治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AVNRT)的首选方法,由于该手术成功率高,己在临床广泛推广。但也有一定的手术风险,尤其是在射频消融过程中或术后出现的房室传导阻滞(AVB),如果AVB不能恢复,患者多...
- 胡泽平程源王邦宁刘和俊陈大年骆志刚刘敏宋兵曹海学曹中
- 关键词:房室传导阻滞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心脏疾病
- 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对无痛人工流产女性炎症反应及疼痛介质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采用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对受术者炎症反应及疼痛介质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22年4月-2024年4月收治的自愿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女性152例,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两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瑞马唑仑联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麻醉效果,治疗前后炎症指标、疼痛介质及疼痛感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麻醉用药追加次数、手术出血量、定向力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麻醉有效率(97.4%)高于对照组(88.2%)(P<0.05);术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18.84±3.25 pg/ml)、高迁移率族蛋白(B151.84±11.27μg/L)、肿瘤坏死因子α(13.18±3.56 p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3.16±3.68 pg/ml、63.29±12.54μg/L、16.51±3.84 pg/ml),P物质(1.46±0.37μg/ml)、前列腺素(172.75±19.84 pg/ml)、去甲肾上腺素(2.86±0.76 pg/ml)以及皮质醇(25.32±4.32μg/ml)等疼痛介质水平与视觉模拟评分(2.15±0.53分)均低于对照组(1.89±0.47μg/ml、203.54±22.53 pg/ml、3.49±0.85 pg/ml、32.75±4.54μg/ml、3.11±0.92分),不良反应发生率(6.6%)低于对照组(17.1%)(均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麻醉应用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有助于减轻受术女性体内炎症反应,抑制疼痛介质释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 刘敏余艳萍陈仁军唐银萍吴艳
- 关键词:无痛人工流产术舒芬太尼镇痛炎症反应
- 颈项透明层增厚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核型分析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胎儿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孕11~13^(+6)周行NT厚度检查的胎儿共32100例,超声提示NT≥2.5 mm共546例(1.70%),其中行核型分析联合CMA者235例。本研究将这235例孕妇纳入研究,根据NT厚度分为2.5~2.9 mm组(47例)、3.0~3.4 mm组(106例)、3.5~4.4 mm组(56例)、4.5~5.4 mm组(15例)和≥5.5 mm组(11例),根据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分为单纯NT增厚组(A组,182例)、合并其他组(包括高龄、血清学筛查异常及不良孕产史;B组,53例)。结果:1)235例中44例染色体异常(18.72%);2)核型分析、CMA对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各自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总体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NT增厚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随之增加(P_(trend)<0.001);3)CMA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18.30%(43/235),较核型分析异常染色体检出率高[14.04%(33/235)],其中核型正常而CMA增加检出11例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CNVs),而核型分析1例染色体易位CMA未见异常;4)A组、B组异常染色体检出率分别为14.29%(26/182)和33.96%(1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A组、B组ROC曲线下面积(0.741、0.674)显示,行侵入性检查截断值分别为3.25和2.85时,敏感度为0.793和1.000,特异度为0.569和0.379,约登指数为0.362和0.179。结论:核型分析联合CMA可更有效提高异常染色体的检出,有益于产前诊断;单纯NT增厚及NT增厚合并其他,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建议分别取3.0 mm和2.5 mm为截断值行侵入性检查。
- 刘敏陈先侠
- 关键词:颈项透明层侵入性检查染色体异常截断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