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天舒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2篇骨质疏松症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骨质疏...
  • 1篇原发性骨质疏...
  • 1篇鼠骨
  • 1篇强骨胶囊
  • 1篇去卵巢
  • 1篇总黄酮
  • 1篇脱位
  • 1篇外科
  • 1篇外科治疗
  • 1篇距骨
  • 1篇距骨骨折
  • 1篇距骨骨折脱位
  • 1篇黄酮
  • 1篇胶囊
  • 1篇骨胶
  • 1篇骨碎补

机构

  • 3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篇刘天舒
  • 3篇柳铭
  • 3篇李章华
  • 3篇陈友浩
  • 2篇崔西龙
  • 1篇赵胜豪
  • 1篇肖思杰
  • 1篇金林

传媒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强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系统评价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系统评价强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最近10年关于强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按标准纳入和排除文献后提取资料,采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法对骨密度、骨痛、并发症等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文献5篇,Meta分析发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应用强骨胶囊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2),对比传统药物改善骨痛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强骨胶囊可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缓解骨痛,但还需要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陈友浩李章华崔西龙柳铭刘天舒肖思杰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META分析
21例距骨骨折脱位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外科治疗距骨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自2004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21例距骨骨折伴脱位患者,均急诊切开复位,松质骨螺钉固定,术后中立位管形石膏固定、保持患肢不负重,视复查X片情况进行功能锻炼。结果21例患者经急诊手术治疗后随访6个月~3.8年,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良率为61.91%。结论距骨骨折脱位经急诊手术、解剖复位、有效内固定、术后不负重管形石膏固定等治疗,效果优良,并发症发病率低。
陈友浩李章华崔西龙刘天舒柳铭赵胜豪
关键词:距骨骨折脱位外科治疗
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Cbfa1 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成骨细胞转录因子Cbfa1在去卵巢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大鼠的表达,探讨骨碎补总黄酮调节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 36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术后2、4、6、8周检测血液雌二醇(E2)水平,进行股骨和腰椎骨密度测量、组织学观察和Cbfa1mRNA表达。结果在每个时间点3组大鼠雌二醇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比较股骨及腰椎骨密度,假手术组>模型组(P<0.05)在每一个检测的时间点,药物组在术后2周和术后8周低于假手术组(P<0.05),在术后6周和术后8周高于模型组(P<0.05),其余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学检查示模型组骨组织内骨小梁减少,稀疏,间隔增大,药物组该表现较少,而假手术组骨组织内未见该现象。模型组与药物组Cbfa1 mRNA表达在术后4周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在术后6周和术后8周,假手术组>药物组>模型组(P<0.0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雌激素减少能导致大鼠Cbfa1表达降低,而骨碎补总黄酮能上调Cbfa1表达水平,促使骨髓间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发挥其防治OP作用。
刘天舒李章华陈友浩柳铭金林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去卵巢骨碎补总黄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