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久臣

作品数:32 被引量:235H指数:9
供职机构: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地球化
  • 9篇地球化学
  • 8篇土壤
  • 8篇重金
  • 8篇重金属
  • 6篇地质
  • 4篇污染
  • 3篇地下水
  • 3篇地质背景
  • 3篇氧化池
  • 3篇水处理
  • 3篇水处理系统
  • 3篇酸性矿山
  • 3篇酸性矿山废水
  • 3篇土地资源
  • 3篇盆地
  • 3篇中硒
  • 3篇脱贫
  • 3篇脱贫攻坚
  • 3篇硫回收

机构

  • 2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国土资源部
  • 2篇青岛大学
  • 2篇江西省地质调...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青岛聚创环保...

作者

  • 32篇刘久臣
  • 22篇汤奇峰
  • 12篇刘晓端
  • 11篇谭科艳
  • 10篇朱晓华
  • 10篇黄园英
  • 7篇刘斯文
  • 6篇袁欣
  • 6篇徐清
  • 5篇杨永亮
  • 5篇王晓春
  • 3篇焦杏春
  • 3篇张玲金
  • 3篇张明
  • 3篇袁欣
  • 2篇罗松光
  • 2篇王喆
  • 2篇路国慧
  • 1篇殷效彩
  • 1篇刘菲

传媒

  • 9篇岩矿测试
  • 3篇地球学报
  • 3篇地质通报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球
  • 1篇土壤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地学前缘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方某工业区大气总悬浮颗粒物重金属来源解析及其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解析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的重金属来源可为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和环境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研究了中国南方某工业城市冶炼厂周边冬季TSP和表层土壤(0-20 cm)中的重金属环境效应。采用大气主动采样技术收集TSP样品,原子荧光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其中重金属的含量,结合富集因子法和Pearson系数法分析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TSP中Zn、Pb、Cd含量最高达到30809.06×10^-6、9902.91×10^-6、1011.21×10^-6,分别是中国土壤背景值的201.43、222.53、5616.20倍,属于污染严重级别;Ni、Cr含量分别是中国土壤背景值的1.83倍和2.96倍。冶炼厂、火力发电厂和化工厂等人为源是Zn、Pb、Cd、Hg、As等重金属富集的主导因素;土壤重金属含量与TSP重金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判定研究区土壤的重金属来源主要为大气沉降。
王喆谭科艳陈燕芳刘斯文朱晓华刘久臣汤奇峰袁欣
关键词:工业区总悬浮颗粒物重金属土壤质量
江西赣州市石城县天然富锌土地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被引量:8
2021年
中国地质调查局支撑赣州六县脱贫攻坚工作,在赣州石城县布置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400 km2。通过调查,共发现富锌土壤85.48 km2。在调查的基础上,对石城县土壤中锌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土壤环境质量与肥力状况,以及大气质量、灌溉水质量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调查区成土母质空间分布及锌含量特征,对土壤中锌的成因来源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当地土壤Zn含量主要受控于成土母质的Zn含量。将石城县天然富锌土地资源与区域农业、地方旅游、地质文化村等相结合,提出了富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为石城县富锌土地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刘久臣魏吉鑫张明张明马逸麟
关键词:脱贫攻坚紫色土
江西赣州市瑞金盆地天然富硒土地资源特征与保护利用被引量:7
2020年
江西瑞金盆地作为赣州四大盆地之一,是赣州农业产业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中国地质调查局支撑赣州六县脱贫攻坚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在瑞金盆地及周边部署了716 km2的调查面积,通过调查共发现富硒土壤130 km2。在调查成果基础上提取瑞金盆地天然富硒土地资源,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含量分布特征、环境质量、营养状况、大气质量、灌溉水质量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土壤中硒的来源进行了推定,提出了瑞金盆地天然富硒土地资源与区域农业、旅游、特色小镇、地质文化村等"富硒土地+"的保护利用建议,为瑞金市富硒土地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汤奇峰徐春丽刘斯文魏吉鑫张明张旭刘久臣
关键词:脱贫攻坚煤系地层
江西赣州瑞金-石城地区土壤与白莲果实中Se及其他有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7
2020年
为了配合赣州六县脱贫攻坚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选择江西瑞金和石城采集了表层土壤及70件白莲-根系土样品,测定了土壤和白莲果实中Se等23项元素指标,包括有益人体健康的10项微量元素。调查结果表明:①石城县白莲中Cd、Pb、Cr、Hg和As五种重金属均低于GB2762—2017标准中限量值,瑞金市白莲中除有36%Pb超标现象外,其他重金属都不超标。其对应根系土中5种重金属含量低于筛选值,瑞金—石城表层土壤是绿色安全的,并分别圈定了绿色富硒基地2块,面积分别为瑞金92 km^2和石城5.6 km^2;②瑞金—石城白莲富硒率较高,达80%以上,并富含人体所需的10项微量元素,这将为开发富硒白莲提供技术支撑;③在非富硒土壤中发现了富硒白莲,可能主要与土壤中硒的生物有效性和白莲自身特性有关。
黄园英魏吉鑫刘久臣刘久臣刘斯文
关键词:白莲
地球化学工程技术修复江西某Pb超标耕地的应用被引量:7
2017年
为了判别地球化学材料在土壤改良与重金属修复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江西龙南某地被稀土采矿废水污染而废弃的农耕地为对象,用黏土矿物等材料组成的三种修复方案对249 km2的废弃地进行修复。一周期后,比较修复前后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易迁移态的变化来评价该技术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地Pb超标程度最重,达101.50 mg·kg-1。Cd、Hg、As次之,分别为0.13 mg·kg-1、0.13 mg·kg-1、2.98 mg·kg-1,均超赣州市土壤背景值含量,超龙南地区土壤Pb的均值,修复目标为Pb。该地土壤中Pb的易迁移态含量与总量不显著相关。经地球化学工程技术修复后,Pb易迁移态降低了3.25%,修复效果明显。一周期后,Pb的易迁移态平均降幅为1.40%,修复效果稳定。修复效果最佳的方案C能使Pb降低幅度达到3.38 mg·kg-1,在经济上体现为最廉价,体现了地球化学工程技术的优势。
谭科艳王喆王喆陈燕芳王卓刘久臣刘久臣汤奇峰袁欣
关键词:重金属
华北平原土壤环境重金属元素分布规律及其意义被引量:17
2011年
为全面深入掌握华北平原的重金属元素分布状况,本文以2002年以来在华北平原范围内的3省2市开展的区域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制得华北平原区域内As、Hg、Cr、Cu、Ni、Pb、Zn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图。本文分析了该7种重金属元素在华北平原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成因。在7种重金属元素的基础上,本文还制得华北平原土壤环境重金属元素的综合评价图。本文对该土壤环境综合评价图进行了分析,综合表达了重金属元素在华北平原的总体分布状况。土壤环境元素地球化学图与综合图共同分析得出的结论可以为农业、环保、医疗及相关政府决策部门提供重要依据。
谭科艳刘晓端汤奇峰刘久臣袁欣杨永亮
关键词:重金属地球化学图华北平原
川西高原地区水体中硒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川西高原是大骨节病比较集中的区域之一,低硒是大骨节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研究该地区硒含量对于防治大骨节病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研究川西高原阿坝地区大骨节病高发区水体样品中硒的含量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水体中硒含量较低,地下水的硒含量明显高于地表水和山泉水;山泉水的硒含量为0.001~0.058μg/L,平均值0.0067μg/L,硒的分布受地质背景、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Eh值)等条件的控制,低硒的地质环境是导致山泉水的硒含量很低的最主要因素;地表水的硒含量为0.001~0.148μg/L,平均值0.0221μg/L,硒分布的影响因素为地质背景、地理条件以及水体地球化学条件;地下水的硒含量为0.001~0.210μg/L,平均值0.0523μg/L,硒分布的影响因素为地质背景、pH值和Eh值,有机质含量也是关键因素之一。研究认为,对于以山泉水为主要饮用水源的藏民,低硒的山泉水不能提供人体需要的硒营养,不适合作为水源;川西高原地表水资源丰富,但水中的元素迁移性极强,地表水中的硒不易进入生态链的循环,也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地下水的硒含量较高,应推广作为当地的生活饮用水,减少大骨节病的发病率。
李杰李杰刘久臣汤奇峰袁欣袁欣朱晓华
关键词:原子荧光光谱法地质背景
浙西北典型黑色岩系地质高背景区镉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被引量:1
2025年
本文选择浙西北典型黑色岩系分布区的安吉县上墅乡,有针对性的对当地镉(Cd)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其对人群健康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照《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要求,上墅乡表层土壤镉元素超标严重,高值区域主要位于上墅乡中部与北部地区,与黑色岩系地层分布表现出空间一致性。Cd元素在向下的垂向剖面中呈现出表聚现象,其表层土壤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对镉元素可产生富集作用,致使表层土壤更容易出现镉元素超标现象。研究区农田土壤中镉元素化学形态组成高低顺序为:离子交换态>腐殖酸结合态>残渣态>铁锰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水溶态,其中的离子交换态处于绝对高的水平,农田土壤中镉元素的活性强,有效组分含量高,容易在土壤中发生迁移。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镉元素致癌风险较高,但在当地开展的包含平均寿命、慢病发病、骨骼损害疾病等指标的实际健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区镉元素地质高背景并未对当地人群健康产生实际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仅仅从地质高背景的镉元素高含量水平推断人体健康风险具有误导性,人体对镉的吸收以及镉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地质高背景区的人体健康评价更应以实际调查为主。
刘久臣刘大文盖楠路国慧贾文彬刘斯文关子骞汤奇峰
关键词:黑色岩系重金属
纳米镍/铁对氯代烃脱氯机理探讨
纳米镍/铁颗粒因具有高的比表面积,高反应活性,能够快速对四氯乙烯(PCE)和四氯化碳(CT)脱氯,反应过程是以氧化-还原为主.PCE 降解过程中没有氯代中间产物产生,生成的最终产物为占起始总碳质量103%的乙烷(C2H6...
黄园英袁欣谭科艳刘晓端刘久臣汤奇峰刘菲
关键词:氯代烃脱氯
一种酸性矿山废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酸性矿山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由左至右依次连接的铁去除单元、硫酸盐还原单元、硫回收单元、锰去除单元和末端净化单元,铁去除单元包括通过管道由左至右依次连接的铁氧化池、铁絮凝池和铁沉淀池,硫酸盐还原单元...
谭科艳蔡敬怡候士田王喆袁欣赵奕然朱晓华刘久臣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