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绍平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病理
  • 3篇临床病理
  • 3篇免疫
  • 2篇预后
  • 2篇组织化学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细胞
  • 2篇临床病理分析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复习
  • 2篇病理分析
  • 2篇病理特征
  • 1篇动力学评价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血管
  • 1篇血管肉瘤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症

机构

  • 7篇武警重庆市总...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8篇冯绍平
  • 4篇向德兵
  • 2篇高海军
  • 2篇卢国秀
  • 2篇白雷震
  • 1篇易萍
  • 1篇郭渝明
  • 1篇黄寅虎
  • 1篇郭建新
  • 1篇刘贵伦
  • 1篇钟彦文
  • 1篇罗开强
  • 1篇聂伟
  • 1篇郑秀惠
  • 1篇钟小林
  • 1篇郑英如
  • 1篇吴晓华
  • 1篇张沁宏
  • 1篇李力
  • 1篇陈俊

传媒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中国医刊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四川肿瘤防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胃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胃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 1例原发于胃的上皮样血管肉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临床表现及大体病理无特征性 ;镜下瘤细胞呈上皮样特征 ,异型性明显 ,表达CD31、CD34、Vim。结合文献 ,消化道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男性多于女性 ,平均发病年龄为 6 0 4岁。结论 消化道上皮样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 ,术前确诊困难 ,预后差 ,转移率高 ,平均生存时间为 7个月 ,主要与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癌等鉴别。
冯绍平卢国秀向德兵
关键词:文献复习预后病理特征
消化道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消化道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 (epithelioidangiosarcoma ,EA )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预后。方法 :对1例原发于胃的上皮样血管肉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胃大弯侧距离贲门口 3 0cm处见一带蒂的 2 1cm× 1 8cm× 1 5cm的肿块。术后 4个月发生肿瘤肝转移而死亡。结合文献 ,消化道原发性EA男性多于女性 ,平均发病年龄为 60 4岁 ,临床表现及大体无特征性 ;瘤细胞呈上皮样特征 ,不典型增生明显 ,表达CD3 1、CD3 4 、Vim。结论 :消化道原发性EA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 ,术前确诊困难 ,预后差 ,转移率高 ,平均生存时间为约 7个月 ,主要与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恶性黑色素瘤。
冯绍平卢国秀向德兵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脾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脾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预后。方法 收集 1987~ 2 0 0 2年间 6例脾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脾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的临床表现有 :左上腹疼痛、乏力、脾脏肿大、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改变 ;所有病人均施行了脾脏切除术和化疗 ,生存时间为 10个月至 15年 ;均为B细胞性 ,未见T细胞性 ;免疫组化结果 :CD2 0 、CD79a、LCA 3例均为强阳性 ,CD684例阳性 ,CD45RO、CD3 、CD566例均为阴性。结论 脾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主要采取脾脏切除术并辅以化疗或放疗 。
冯绍平向德兵白雷震高海军
关键词:病理预后
肾不典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被引量:1
2004年
患者女性,43岁.因左侧腰痛10余年,加重1个月入院.疼痛为持续性胀痛,无放射及缓解.查体:左肾区压痛、叩击痛(+).CT示左肾巨大囊实性占位性病变.
张沁宏冯绍平吴晓华
关键词:病理检查病理诊断免疫组化
腹腔内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腹腔内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原发于腹腔的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为小圆形,呈巢团状排列,周围结缔组织及血管明显增生。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上皮性、间叶性、神经性标记物。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瘤是一种特殊的高度恶性肿瘤;预后极差,主要应与小细胞未分化癌、尤文氏肉瘤、PNET、神经母细胞瘤等鉴别。
冯绍平钟彦文郭渝明聂伟高海军白雷震
关键词: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血流动力学评价被引量:1
1999年
刘贵伦罗开强谢卫东冯绍平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脂蛋白血症血流动力学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17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发病年龄 2 6~ 71岁。左侧 9例 ,右侧 6例 ,双侧同时发病 2例 ,均为临床ⅠE期。 10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6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淋巴瘤 ,1例为T细胞性淋巴瘤。 16例患者瘤细胞表达CD2 0 或CD79a,1例患者瘤细胞表达CD3 和CD45RO。所有患者瘤细胞均不表达CD3 0 、CD68、CK、Syn、PR、ER。结论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极为少见 ,术前诊断困难 ,组织学类型主要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其预后与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有关。
冯绍平向德兵张继强陈俊周雄
关键词:原发性淋巴瘤乳腺临床病理分析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LBP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应用价值的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LBP液基细胞沉降式制片染色检测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液基细胞沉降式制片染色检测技术对本院妇产科1 170例育龄期妇女进行宫颈脱落细胞检测,诊断标准采用TBS分类系统,并通过阴道镜检查及多点宫颈活检术对宫颈脱落细胞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1 170例细胞学检查结果阳性94例,其中ASC-US 42例,LSIL45例,HSIL6例,SCC1例;经阴道镜检查及多点宫颈活检术后提示:ASC-US中8例CINⅠ,LSIL中18例CINⅠ~CINⅢ,HSIL中5例CINⅠ~CINⅢ,SCC中1例原位癌以上。结论LBP液基薄层细胞学能早期发现宫颈癌变,可作为宫颈癌筛查的方法之一。
冯绍平李力易萍郭建新郑秀惠郑英如黄寅虎钟小林
关键词:液基细胞学宫颈癌早期筛查阴道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