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振勤
- 作品数:26 被引量:115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活素治疗失代偿性心衰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观察新活素在临床上治疗失代偿性心衰合并肺动脉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失代偿性心衰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8),对照组包括基础药物联合西地那非和多巴酚丁胺进行治疗;新活素治疗组则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活素静脉注射,两组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临床指征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NT-proBNP、肺动脉收缩压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左心射血分数、,6min步行路程等指标则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新活素在治疗失代偿性心衰合并肺动脉高压中可以发挥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冯振勤周伟伟赵波赵志强
- 关键词:新活素
- 改良桡动脉穿刺置管行冠脉诊疗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 探讨直人结合透壁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在冠状动脉诊疗术中的价值.方法 119例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分为3组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穿透法组39例,直入法组39例,直入结合穿透法41例,比较三组一次穿刺置管的成功率.结果 直入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最低(51%),穿透法稍高(64%),而直入结合穿透法的成功率(83%)明显高于前两组.结论 直入结合穿透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的直入法和穿透法.
- 于宗良顾明朱建中许浩军冯振勤谷惠敏
- 关键词:桡动脉路径穿刺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新型治疗模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评估借助外埠心脏介入专家赶赴县级医院,就地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2004年3月至2006年4月,我院共对21例AMI患者采用外请心脏介入专家,就地实施急诊PCI进行治疗。患者年龄40~83岁,平均72.6岁,男性16例,女性5例。前壁心肌梗死16例,下壁心肌梗死5例(其中1例并右室梗死)。起病3~12h,平均6.2h。结果21例患者中,除1例病变严重,转上级医院行冠脉搭桥外,对20例就地实施了急诊PCI,16例为直接PCI,4例为补救性PCI,梗塞相关动脉共置入支架21枚。其中1例因球囊不能通过病变而失败,故手术成功率95%。死亡1例,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伴早期心源性休克患者,虽对两处IRA成功置入支架,但患者术后因休克不能纠正而死亡。另有两例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经抢救均成活。平均随访(16±1)个月,PCI组共3人死亡(2人心原性死亡,1人非心源性死亡),剩余17例患者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县级医院采用外请专家就地行急诊PCI治疗AMI的方法安全、可行、有效。
- 谷惠敏于宗良周缨冯振勤赵志强顾明许浩军汪强
- 关键词:心肌梗塞血管形成术乡村
- 血浆髓过氧化酶与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浆髓过氧化酶(MPO)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临床关系。方法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78例CAD患者血浆MPO、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值,并与46例非CAD患者进行对比。结果CAD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患者血浆髓过氧化酶水平显著增高,且与CRP、WBC呈正相关;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MPO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MPO水平可以预测冠心病ACS的危险性,对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 于宗良姚永良谷惠敏赵志强顾明朱建中冯振勤许浩军汪强李联邦孙学明周伟伟宋建平杨向军
- 关键词:髓过氧化酶冠状动脉疾病急性冠脉综合征
- 心脏介入术后发生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分析与防治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后发生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50例心脏介入术后临床资料。结果:850例发生血管迷走反射19例,其中拔管时18例,其他时间1例;冠脉造影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治疗13例,心脏介入开展早期12例,近期7例,股动脉穿刺18例,桡动脉穿刺1例,经快速补液和及时静脉应用阿托品、多巴胺后症状均缓解。结论:心脏介入术后发生血管迷走反射与术者水平、穿刺血管、手术时间相关,及时处理可避免严重后果。
- 冯振勤谷惠敏
- 关键词:血管迷走反射介入治疗
- 曲美他嗪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浆BNP及Hcy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炎症因子、脑钠肽(BN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120例明确诊断为CHF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20mg/次,2次/d),各60例,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LVRT)、E峰减速时间(EDT)、左室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值(E/A)、左心房内径(LAD)等心功能指标及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NP及Hcy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曲美他嗪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3.3%比80.0%,P=0.032);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曲美他嗪组治疗后LVRT[(92.1±4.6)ms比(74.5±2.7)ms]、EDT[(165.3±5.1)ms比(139.2±3.9)ms]、LAD[(41.1±2.6)mm比(33.1±1.8)mm]均显著减小,E/A比值[(0.89±0.21)比(1.16±0.51)]显著增加(P均<0.01);血清IL-6[(16.3±2.8)ng/ml比(11.3±1.3)ng/ml]、TNF-α[(3.17±0.99)ng/ml比(2.01±1.12)ng/ml]、BNP[(311.4±27.9)pg/ml比(278.2±31.3)pg/ml]及Hcy[(15.6±4.2)pg/ml比(11.3±2.7)pg/ml]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抑制心房重构,疗效显著。
- 冯振勤周伟伟赵波
- 关键词:心力衰竭高半胱氨酸曲美他嗪
-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心外原因致晕厥3例被引量:1
- 2014年
- 1临床资料
1.1病例1患者男性,72岁,因“2月来反复晕厥6次”于2012年5月24日入院。患者近2月来反复晕厥6次,持续数分钟,无抽搐,伴恶心、呕吐,偶有二便失禁,此次因散步时突发恶心、呕吐、大汗,继之意识丧失,5 min后意识转清,急诊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在46~50次/分,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0.28 s,间歇性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查头颅CT未见异常,心脏超声显示各房室大小正常,瓣膜活动未见异常。入院初步诊断为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立即行临时心脏起搏治疗。
- 谷惠敏赵志强冯振勤王俊峰
-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反复晕厥植入术后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起搏治疗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中所遇问题及并发症的处理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介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手术中所遇的问题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分析单中心CRT植入过程中所遇问题及并发症的发生与相应处理。结果共有4例患者出现问题或并发症,其中男3例、女1例。例1冠状静脉窦难以寻找,而改为右室双部位起搏;例2术中发生冠状静脉窦静脉夹层;例3术中突发急性左心衰竭,左室电极导线难以固定而留置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钢丝;例4左室电极导线置于心中静脉,在右房、右室电极植入时反复出现空气栓塞。结论 CRT术前应充分抗心力衰竭治疗,术中避免静脉夹层及空气栓塞,必要时右室双部位起搏,难以固定时留置PTCA钢丝于靶静脉内是可行的。
- 谷惠敏顾明冯振勤赵志强于宗良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室电极并发症
- 静脉使用胺碘酮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2例
- 2009年
- 例1,男,58岁,因“反复胸闷、气急4年,再发1周”入院,患者4年来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急,尚能从事轻微日常活动.间断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周来再发并加重,胃纳差。尿量减少,双下肢轻度水肿。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史。查体:BP120/75mmHg,自主体位,口唇不绀,颈静脉充盈,两肺底少许湿哆音,心界扩大,心率70次,分,律齐,心前区可及2/6级收缩期杂音,肝未及肿大,双下肢轻度水肿。
- 冯振勤
- 关键词:颈静脉充盈胺碘酮反复胸闷尿量减少
- 稳心颗粒联合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律失常患者异位搏动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所致心律失常患者异位搏动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2014—2016年收治的AMI所致心律失常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稳心颗粒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异位搏动情况及心率变异性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室性异位搏动及室上性异位搏动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室性异位搏动及室上性异位搏动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所占百分比(PNN50)、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 h内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及24 h内每5分钟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NN50、RMSSD、SDNN及SDANN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稳心颗粒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AMI所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室性异位搏动及室上性异位搏动的发生,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且安全性较高。
- 冯振勤吕晓蕾赵志强谷惠敏
- 关键词:心肌梗死稳心颗粒麝香保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