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为正

作品数:34 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5篇胰腺
  • 15篇重症
  • 13篇胰腺炎
  • 13篇腺炎
  • 13篇急性胰腺炎
  • 12篇重症急性
  • 12篇重症急性胰腺
  • 12篇重症急性胰腺...
  • 6篇切除
  • 6篇重症监护
  • 6篇监护
  • 5篇引流
  • 5篇肝切除
  • 5篇肝再生
  • 4篇预后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病房
  • 3篇胆管
  • 3篇血管

机构

  • 30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山东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医学部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北京清华长庚...

作者

  • 34篇任为正
  • 13篇刘志伟
  • 12篇何蕾
  • 9篇蔡守旺
  • 9篇赵永生
  • 8篇辛宪磊
  • 7篇赵庆华
  • 7篇陈继业
  • 4篇苏茂生
  • 4篇顾万清
  • 4篇王鹏飞
  • 4篇赵莉
  • 4篇杜晓霞
  • 4篇王雪飞
  • 4篇叶鸿飞
  • 3篇董家鸿
  • 3篇李欣欣
  • 2篇程愈
  • 2篇张爱群
  • 2篇赵健

传媒

  • 13篇中华肝胆外科...
  • 4篇中国体外循环...
  • 3篇中国现代普通...
  • 3篇解放军医学院...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0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远期疗效的比较被引量:37
2017年
目的比较解剖性肝切除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远期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共入组260例,获随访236例。回顾其术前基本情况、手术方式、肿瘤情况,随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影响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因素,并进行多因素分析、分层分析,评估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肝癌远期疗效的比较。结果研究显示,解剖性肝切除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75%,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的65%(P〈0.05);无瘤生存率为51%,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的34%(P〈0.05)。抗病毒治疗可以延长HbsAg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手术方式、肿瘤直径、肿瘤分期、抗病毒治疗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手术方式、肿瘤分期、抗病毒治疗、性别影响患者的无瘤生存率。解剖性肝切除可改善肿瘤小于5 cm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P=0.098);改善肿瘤TNM分期T1、T2期患者术后无瘤生存(P=0.059),并可显著改善分期T3、T4期患者的术后总体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P〈0.05)。结论与非解剖肝切除比较,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一定优越性。
翟志超任为正刘志伟陈继业辛宪磊卢实春蔡守旺
关键词:解剖性肝切除无瘤生存率
门脉胆管双重结扎缩短治疗流程、提高分期肝切除预后:替代门脉结扎的新术式
背景和目的:部分肝切除是多种良恶性肝脏疾病的唯一治愈手段。但由于预留肝体积不足,很多患者无法耐受治愈性切除术。为了获得可切除性,门脉结扎术(Portalvein ligation,PVL)早已被作为临床应对预留肝体积不足...
任为正
关键词:胆汁酸盐肝切除
自体左肾静脉在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自体左肾静脉在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PV-SMV)切除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例患者资料,均联合PV-SMV切除重建且以左肾静脉为桥血管。分析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5例患者中女性1例,男性4例,年龄范围33~72岁,平均年龄57岁。手术时间5.4~9.1 h,平均6.8 h。肿瘤最大径2.8~4.8 cm,平均3.8 cm。PV-SMV缺损段长度3.2~4.6 cm,平均3.8 cm,取自体左肾静脉长度3.0~4.1 cm,平均3.4 cm。术后病理3例为胰腺癌,2例为结肠癌胰腺转移。5例患者镜下均可见PV-SMV侵犯。术后住院时间10~25 d,平均12 d。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胃排空延迟、腹水、腹泻各1例。术前肌酐70~98μmol/L,出院时62~107μmol/L。术后肌酐一过性升高,峰值为80~156μmol/L。随访4.3~17.8个月,2例患者因复发和转移于术后14.2、17.8个月死亡。结论左肾静脉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PV-SMV重建的桥血管,管径匹配、侧支丰富,可取用长度足够,位于术野,取用方便,且切除后对肾功能影响为一过性。
任为正辛宪磊刘志伟陈继业蔡守旺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左肾静脉桥血管
选择性肠道去污染对大鼠极限肝切除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肠道去污染对改善大鼠90%肝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选择性肠道去污染(SBD)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前使用庆大霉素、多黏菌素、制霉菌素的三联抗生素和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灌胃,随后均接受90%肝切除术(SHx)。术后采用多种方法对血清脂多糖(LPS)、肝功能、肝脏组织损伤、肠黏膜屏障损伤、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及肝再生等指标进行检测方法。结果90%肝切除术可显著提高大鼠循环血内的LPS水平。术前SBD可抑制肠道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改善肠道黏膜屏障损伤、降低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减轻肝功能损害,减少肝实质炎症反应,改善肝再生,从而改善预后。结论术前SBD可显著改善极限肝切除术的预后。
任为正苏茂生杜晓霞赵莉吴小忠顾万清
关键词:内毒素肝再生预后
经窦道胃支架管置入引流术在持续性胰外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经窦道胃支架管置入引流术在治疗持续性胰外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治疗的12例因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外伤或胰腺手术导致持续性胰外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范围30~65岁,中位年龄43.5岁。所有患者均行经窦道胃支架管置入引流术。术后通过门诊复查随访胰瘘复发、新的胰液积聚、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致持续性胰外瘘9例,胰腺外伤致持续性胰外瘘2例,胰腺手术致持续性胰外瘘1例。手术操作时间38~54 min,中位数47 min,均为操作1次成功,置管技术成功率100.0%(12/12)。随访2~29个月,中位数22.5个月。手术后7 d内,所有患者均拔除经皮引流管。1例(8.3%)术后17 d胰瘘复发,考虑支架管堵塞,采用相同方法再次放置支架管后痊愈。术后6个月复查2例(16.7%)支架管脱落,其中1例再次出现假性囊肿(胰瘘复发),观察9个月胰腺假性囊肿逐渐增大至最大径7 cm时,在内镜下放置双猪尾巴引流管痊愈。另1例患者无胰瘘复发或假性囊肿。随访期间,无患者出现新的胰液积聚、发热、出血、感染、器官功能损伤等并发症,无患者死亡。结论经窦道胃支架管置入引流术治疗持续性胰外瘘技术简单、安全、效果好。但长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陈玉辉刘志伟王鹏飞辛宪磊任为正陈继业蔡守旺
关键词:内镜检查胰瘘
连续肾替代治疗医护团队教学培训在重症监护病房的经验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总结连续肾替代治疗医护团队教学在重症监护病房的经验。方法本中心建立了完整的重症监护病房的连续肾替代治疗培训团队,实施培训并设立分层培训内容,持续改进教学培训计划并定期进行考核评估。结果本中心保持每年2次的初学者集中培训频率,截止2020年10月,已完成初学者集中授课48 h,高级初学者培训720 h。病房现有医护人员73.6%完成高级初学者培训并实施连续肾替代治疗,47.4%可担任连续肾替代治疗组长并参与教学培训工作。结论建立一个完整成熟的连续肾替代治疗团队和完整的培训体系可保障连续肾替代治疗的治疗质量,提高安全性。
任为正孔令雪李欣欣何蕾
关键词:连续肾替代治疗重症监护病房教学危重症急性肾损伤
肌钙蛋白T水平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心肌损伤行持续床旁血滤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 总结和探讨肌钙蛋白T在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的预后判断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接受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T,脑利钠肽前体、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变化及死亡率。结果 接受CRRT的SAP患者共计79例,男性56例,女性23例。其中肌钙蛋白T>0.03μg/L的SAP患者共55例,经过CRRT治疗后52%的患者肌钙蛋白T显著下降。死亡风险分析显示,机械通气(OR=19.91,95%CI:2.18~182.05,P=0.008),肌钙蛋白T显著下降(OR=0.23,95%CI:0.05~0.78,P=0.001)并为接受CRRT的SAP患者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心肌损伤预后不良,在进行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SAP患者中,肌钙蛋白T显著下降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是预后良好的因素,可能可以作为CRRT治疗参考。
赵庆华任为正王雪飞赵永生孔令雪刘志伟何蕾
关键词:持续性血液净化重症急性胰腺炎心肌损伤肌钙蛋白T
MicroRNA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Micro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可通过一系列转录加工过程最终形成RNA诱导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silencing complex,RISC),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人体细胞周期、免疫反应、生长发育等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MicroRNA不仅可作为抑癌因子,抑制原癌基因的激活;亦可作为致癌基因促进肿瘤的生长。上述作用参与到肿瘤的发生、生长、侵袭和转移等各个过程,因而为肿瘤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叶鸿飞任为正赵健姜安丽
关键词:微RNAS肿瘤形成过程肿瘤转移
某监护室4例耳假丝酵母感染治疗与防控实践
2024年
目的调查某监护室耳假丝酵母感染的交叉传播,评价感染防控的有效性。方法分析2023年1月-2023年6月某三甲医院耳假丝酵母疫情的临床治疗、病例时空关系和应急处置,并综合既往报道。结果2023年1月-2023年6月医院发生两条独立传播链的跨度5个月的耳假丝酵母疫情,全部患者均有多种细菌感染,包括碳青霉烯耐药菌感染,其中3例同时存在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适当隔离措施、使用专用消毒湿巾给与患者进行去定植处理、积极的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主动筛查及环境监测等措施,同时结合有效合理抗生素(包括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及粘菌素等)控制细菌感染。抗真菌感染使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等治疗。经过上述防控及治疗措施院内耳假丝酵母交叉传播感染共3例,未引起感染暴发,并未发生耳假丝酵母相关死亡病例。结论重症监护病房耳假丝酵母感染经过积极感染防控和合理治疗是可以有效控制耳假丝酵母的播散和蔓延。
赵永生寇佳琪赵庆华韩旭元何蕾任为正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重症急性胰腺炎流行病学
门静脉联合胆管双结扎与单纯门静脉结扎对非结扎侧肝增生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胆管联合门静脉双结扎(B PL)与单纯门静脉结扎(PVL)对非结扎侧肝增生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B PL组和PVL组,每组36只。解剖大鼠肝门部,B PL组结扎大鼠肝左、中叶门静脉和胆管,PVL组结扎大鼠肝左、中叶门静脉。在术后0、1、2、3、5和7 d分别将各组大鼠称重后取下腔静脉血、肝组织,测定血清以及肝内胆汁酸水平,测定转氨酶水平,称量未结扎侧和结扎侧肝重。对于非结扎侧肝脏,W estern blot测定PC N A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i67阳性细胞指数。结果:两组术后均引起一过性转氨酶升高。B PL组肝内胆汁酸于术后1 d升至峰值,随后迅速降低。而PVL组肝内胆汁酸于术后2 d到达峰值,随后缓慢降低。PC N A表达量以及ki-67阳性细胞指数B PL组均比PVL组提前到达峰值。PVL与B PL均可以引起肝脏萎缩-增生综合征(A H C)。但是,B PL更快、更有效。结论:B PL比PVL能更有效地促进非结扎侧肝叶的增生。
潘立超任为正葛新兰张东欣柏佳董家鸿
关键词:胆管结扎肝再生PCNA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