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吉亚
- 作品数:34 被引量:239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广东省2009—2011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9—2011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按终审日期导出广东省2009—2011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个案,对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广东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率分别为95.81%(572/597)、98.37%(422/429)和99.77%(431/432),其中3年间网络报告率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的地市均为河源市(77.27%、94.12%和93.75%);乡镇卫生院网络报告率分别为95.06%(1 386/1 458)、95.91%(1 385/1 444)和99.59%(1 441/1 447),其中3年网络报告率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的地市有汕尾(90.91%、94.55%和96.36%)和揭阳(92.59%、93.67%和97.47%)。3年间各年平均及时报告率分别为98.49%(661 009/671 149)、99.22%(826 351/832 837)和99.59%(862 965/866 558);及时审核率分别为99.67%(668 905/671 149)、99.80%(831 186/832 837)和99.89%(865 577/866 558);3年间各市综合指数率范围在91.04%~100.00%,其中综合指数率较高的地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较低的地市主要集中在粤东和粤西地区。2010—2011年报告平均间隔分别为15和6 h,审核平均间隔分别为63和57 min;全省实验室确诊病例占诊断病例的总比例为31.95%(578 279/1 810 166),其中细菌性痢疾比例较低,仅为13.58%(2 451/18 043);疑似病例占诊断病例比例的总比例为4.08%(73 776/1 810 166)。结论 2009—2011年广东省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总体虽逐年提高,但个别地市综合报告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建议继续加大政府投入,保证网络直报专项经费;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指导,规范报告;加强对疾控机构的管理,提高质量。
- 方艳宋铁叶永隆郭汝宁代吉亚谢雪妹林锦炎
-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
- 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信息的编辑被引量:2
- 2003年
- 阐述了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信息的编辑内容和工作特色,认为编辑工作者适应现阶段工作有必要融入新的观念和掌握相应的知识;编辑工作要正确定位、客观公正,要做好稿件的定质、定量和正确审稿、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平台,贴近社会。
- 朱展鹰代吉亚欧志洪
-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信息平台
- 广东省传染病时空模型预警效能评价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对广东省时空模型试点县区在预警阈值调整前后的时空模型和时间模型的预警效能进行评价,了解时空模型的预警效能是否更优。方法对2008年4月21日-2012年12月31日广东省时空模型试点县区的时空模型和时间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时性和热点定位进行评价。结果预警阈值调整前,时空模型与时间模型的灵敏度分别为67.74%和35.48%(χ2=12.917,P<0.01),特异度分别为20.25%和8.23%(χ2=28.063,P<0.01),及时性M分别为-0.49 d和1.65 d;预警阈值调整后,时空模型与时间模型的灵敏度分别为78.43%和43.14%(χ2=13.326,P<0.01),特异度分别为31.82%和13.35%(χ2=34.325,P<0.01),及时性M分别为-0.27 d和0.67 d;预警阈值调整前后,时间模型均无法从空间上识别热点区域,而时空模型则可以发现空间聚集性异常。结论无论是预警阈值调整前还是后,时空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时性和热点定位均优于时间模型;预警阈值调整后的时空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时性和热点定位均优于调整前。
- 方艳郭汝宁宋铁代吉亚谢雪妹易建荣李灵辉林瑞炎
- 关键词:传染病
- 2014—2023年广东省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广东省2014—2023年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制定切实有效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获取2014—2023年广东省报告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采用WPS 2019和R 4.0.3进行描述性数据分析。结果 除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外,2014—2023年广东省共报告3 783起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 369(62.62%)起发生在学校。报告前5位病种分别为:流行性感冒(18.82%)、其他感染性腹泻病(17.42%)、登革热(17.23%)、水痘(17.00%)及手足口病(6.93%)。珠三角地区报告的事件数占比最多(61.80%)。东翼地区报告的事件中虫媒及人畜共患传染病占比最多(66.09%),各地区之间传染病类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6.35,P <0.05)。在4类传染病中,虫媒及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广东省报告的事件中构成比较高(33.10%)。结论 广东省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各地区多样化的特点,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传染病需根据实际情况在相应的流行季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加强入境监测,关注学校和幼托机构等集体单位。
- 陈唯一郭汝宁黄云黄建华杨美玲代吉亚石凤翔梁文佳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
- 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报告系统的建立
- 2003年
- 方艳徐勇代吉亚彭国文余德文
-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报告系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 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卫生与健康”网站建设方案
- 2001年
- 代吉亚徐勇邢休东温艳春
- 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在疾控机构应急能力评估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23
- 2014年
- 目的构建评估指标体系,评价广东省疾控机构应急能力。方法运用专家咨询法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分别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对广东省疾控机构应急能力综合评价,并进行两种方法的比较验证。结果建立的指标体系由8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组成。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所得结果的相关性很高,综合评分排名非常接近。与广东省2009年绩效考核结果相比,均有很高的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贴近实际情况,指标体系的可信度较高,两种方法计算的权重系数都比较合理。但由于熵值法忽视了决策者的主观意向,不适用于跨年评估,因此对于应急能力评估体系而言,宜采用主观赋权的层次分析法,或者采用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统计方法。
- 代吉亚宋铁郭汝宁吴发好方艳刘国恒
- 关键词: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熵值法
- 某小学一起群体性急性肾炎发病的病因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通过对一起群体性急性肾炎暴发疫情的调查和分析,探讨此类疾病的病因及控制策略。方法病例的定义为2003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新兴县里洞镇某小学(下称hw小学)出现水肿、且尿常规检测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的14周岁以下的儿童。选择hw小学未发病的学生为内对照,分别以该镇无急性肾炎病例的大江镇小学和塔脚小学的学生为血清学检测和细菌培养的外对照,分析链球菌感染情况和致病菌群。结果hw小学共有21名学生患病,罹患率为7.55%(21/278)。病例组、内对照和外对照组的抗“O”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7.62%、19.39%和2.94%,3组抗“O”检测阳性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例组、内对照和外对照组的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61.90%3、5.41%和11.90%,3组链球菌检出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hw小学学生的群体性急性肾炎发病与儿童咽部链球菌感染有关。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居民卫生习惯,改善环境卫生状况,降低咽部带菌率,可降低群体性急性肾炎的发病率。
- 代吉亚李灵辉钟豪杰罗会明汤宏伟
- 关键词:疾病暴发流行肾炎链球菌感染
- 应用加权秩和比法评价广东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评价广东各地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探索加强医疗机构报告质量的对策。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抽查掌握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相关指标,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级别、各地域报告质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报告质量综合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相关关系。运用加权秩和比法(WRSR)对21个地市的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档。结果 2017—2019年广东省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P<0.01),省级医疗机构报告质量总体上优于其他级别(P<0.01);珠三角地区优于粤东、粤西和山区。各地医疗机构报告质量综合率与人均GDP呈中度正相关(r=0.608)。加权秩和比法将21个地市分为优、良、中、差4档,各档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广东省各区域传染病报告质量不均衡,粤西和粤东地区报告率尚未达到十三五规划指标要求,应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还可通过加强行政监管,规范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等方式提升传染病报告质量。
- 代吉亚黄建华郭汝宁刘国恒黄琼
- 关键词:传染病报告质量综合评价加权秩和比法
- 广东省1997~2002年流动人口发病趋势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研究了流动人口的发病特征和流行趋势。方法我们根据1997~2002年法定传染病综合年报表,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东省外省流动人口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与本地发病数比为016∶1,而且病例数呈逐年增长趋势,从1997年13625例增长至2002年18465例,增加了3552%,其中疟疾病例比本地的还多,麻疹、艾滋病、新生儿破伤风为本地发病的近半数。结论对流动人口应采取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
- 曾汉武陈茂香罗会明方艳代吉亚徐勇
- 关键词:流动人口发病趋势疟疾麻疹新生儿破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