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品数:1,492 被引量:4,861H指数:27
相关作者:欧荣曹山柯任顺元李公昭马弦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51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6篇语言文字
  • 366篇文学
  • 328篇文化科学
  • 32篇经济管理
  • 28篇艺术
  • 18篇政治法律
  • 14篇哲学宗教
  • 14篇历史地理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社会学
  • 5篇军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11篇英语
  • 175篇教学
  • 111篇文化
  • 104篇翻译
  • 98篇语言
  • 76篇文学
  • 66篇教育
  • 48篇语言学
  • 47篇教师
  • 44篇话语
  • 42篇课堂
  • 39篇大学英语
  • 39篇艺术
  • 38篇语义
  • 38篇课程
  • 36篇小说
  • 33篇词汇
  • 30篇语料
  • 29篇英语教学
  • 29篇日语

机构

  • 1,290篇杭州师范大学
  • 32篇浙江大学
  • 14篇北京师范大学
  • 10篇上海外国语大...
  • 6篇复旦大学
  • 6篇湖州师范学院
  • 6篇华中师范大学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浙江工商大学
  • 4篇扬州大学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浙江传媒学院
  • 3篇河海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浙江越秀外国...
  • 3篇浙江中医药大...
  • 3篇香港中文大学
  • 3篇嘉兴职业技术...
  • 3篇文学院
  • 3篇语言文字应用...

作者

  • 48篇冯志伟
  • 45篇殷企平
  • 38篇欧荣
  • 37篇孙立春
  • 30篇钟守满
  • 30篇陈礼珍
  • 26篇吴格奇
  • 21篇詹宏伟
  • 20篇陈思颖
  • 19篇谢萍
  • 18篇卢美艳
  • 17篇陈茂林
  • 17篇王忻
  • 14篇黄四宏
  • 14篇应璎
  • 14篇石松
  • 13篇曹山柯
  • 13篇罗钱军
  • 13篇杨小洪
  • 12篇骆蓉

传媒

  • 41篇外国文学研究
  • 38篇外国文学
  • 34篇海外英语
  • 31篇杭州师范大学...
  • 21篇文教资料
  • 20篇中国翻译
  • 20篇英美文学研究...
  • 18篇浙江外国语学...
  • 17篇现代语文(下...
  • 16篇外语教学
  • 14篇外国语
  • 13篇杭州师范学院...
  • 12篇当代外国文学
  • 12篇英语研究
  • 12篇外国语文
  • 1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1篇电影评介
  • 11篇美育学刊
  • 10篇国外文学
  • 10篇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 42篇2025
  • 67篇2024
  • 49篇2023
  • 58篇2022
  • 70篇2021
  • 87篇2020
  • 76篇2019
  • 45篇2018
  • 57篇2017
  • 65篇2016
  • 77篇2015
  • 86篇2014
  • 76篇2013
  • 76篇2012
  • 65篇2011
  • 74篇2010
  • 47篇2009
  • 42篇2008
  • 34篇2007
  • 26篇2006
1,4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第三人称代词深层回指现象在英汉互译中的对比分析——以语篇翻译为例被引量:1
2020年
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语篇衔接手段,回指对语篇的连贯和衔接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实现语篇回指的手段中,人称代词出现频率较高,其中第三人称代词是重要组成部分。人称代词是回指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理解语篇含义起到关键作用。文章从第三人称代词深层回指角度出发,分析其在英汉语言以及英汉互译中的运用差异,指出在语篇互译中,正确理解语篇,并不是运用浅显的语法知识在语篇中找出回指词所对应的内容,而是更大程度上依赖译者对语篇信息的推敲分析,这对于英汉互译中回指现象的处理和语篇的正确、灵活翻译及衔接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张梦楚
关键词:第三人称代词深层回指英汉对比英汉互译
受众视角下良渚文化传播效益研究
2024年
良渚古城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然而,大多人对良渚文化的认知尚停留在浅层,目前良渚文化的传播仍较缺乏具有系统性与针对性的以受众视角为切入点的研究。文章将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探索,对良渚文化的传播渠道及目标受众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丰富受众视角下的良渚文化传播的研究。研究发现良渚文化的传播渠道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线上媒体、社交网络和实地推广等方式。此外,通过分析目标受众的需求,从“认知–态度–行为”三个层面分析良渚文化的传播效益,进而提出了关于提升良渚文化传播效益的建议与启示,以期进一步扩大良渚文化的影响力,让良渚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真正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
林姝扬柯安彤黄思懿孙萝
关键词:良渚文化受众
《挪威的森林》译作风格与译者因素
2011年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而林少华和赖明珠的译本都是该作的经典译本,这两个译本具有不同风格。译者的知识背景和翻译观不仅会影响译者对原作的理解和表达,而且对译作风格有很大影响,并决定着译作的最终效果,因此,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很有必要。
孙立春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知识背景翻译观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综艺突破——基于《种地吧》的分析
2024年
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引领下,国内乡村综艺节目不 断涌现。而在内卷与快节奏的大环境中,治愈类慢综艺逐渐 受到现今年轻人的关注与喜爱。本文以近年讨论度较高的《种 地吧》为研究对象,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 播客体及传播效果五方面探析乡村振兴视域下该节目的传播 策略,探究其出圈原因,为其他同类节目提供一定的借鉴意 义。
骆静雯
关键词:综艺节目
余华《第七天》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
2024年
余华是深受外国文学影响的作家,他曾在采访中 提及外国文学对他的影响,表示:“作为一位中国作 家,我却有幸让外国文学抚养成人。”可见,谈余华的 小说叙述风格,无法脱离外国文学对其的影响。国内 学界虽有不少对余华作品中外来文化接受的研究,但 目前没有直接将其作品与魔幻现实主义联系,或者说 弱化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力。事实上,余华长篇小 说《第七天》中体现了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和创造 性转化。
吴润琰
英语教师跨文化教学培训项目初探被引量:11
2017年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外语教学也越发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师跨文化教育却没能满足跨文化外语教学发展的需求。目前,不少大学英语教师和中学英语教师都面临着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困惑。本研究以这部分教师为研究对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培训的理念为基础,对英语教师跨文化教学培训项目进行了探讨。研究提出了培训目的,设定了培训内容、并对培训方法和测评方式提出了建议。
潘晓青朱丽华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中日惯用语中“花”的隐喻对比研究
2025年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系统探讨了汉语和日语中“花”的隐喻表达及其文化内涵的异同。研究聚焦于中日惯用语中“花”的隐喻意义,旨在揭示两国语言对同一自然意象的不同认知模式与文化映射。本研究为跨文化语言认知提供了理论支持,并深化了对中日文化异同的理解。This research employs contrastive analysis to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associated with “flower”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idiomatic language. Focusing on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s of “flower” within Sino-Japanese idiomatic contexts, the study aims to elucidate divergent cognitive patterns and cultural mappings projected onto this shared natural imagery across the two linguistic systems. The findings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cross-cultural linguistic cognition while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cultural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秦晴刘琛琛
关键词:隐喻惯用语
混合学习:高校教学在网络技术环境中的重构
混合学习,是网络技术环境孕育出的第二代E学习方式,使个性化学习碎片融合为社会化的知识体系,本文旨在介绍混合学习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展示笔者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建构的混合学习动态模型及背后的理论思考,扼述混合学习对学生和教师的挑...
杨小洪
关键词:混合学习模式网络环境课堂教学英语课程
文献传递
“王,秉承鸿业”——论庞德在《御座诗章》中的“以讹传讹”被引量:2
2013年
埃兹拉·庞德一生推崇中国文化和儒家思想,其长篇史诗《诗章》多处从中国文化中提取素材。但庞德为何在《诗章》第八篇《御座诗章》中对清代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官员情有独钟?《御座诗章》中有何"讹误"?它因何而起?《御座诗章》如何因这位官员而与清代"畅销书"《圣谕广训》发生了联系?庞德为何要在《御座诗章》中借用《圣谕广训》?这些便是本文要论析的问题。
欧荣
关键词:白话
默会视野中人文课堂的教学结构被引量:4
2007年
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的相互脱节是单向传授型课堂模式的致命痼症。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为重构课堂教学中的知行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阐明了明言知识与默会知识、辅助意识与焦点意识在认知过程中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并推动认识由局部到整体、由纷杂线索到综合意义的不断发展。传统课堂重视明言知识忽视默会知识,因而扭曲了学习的进程。课堂重构的关键是恢复默会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创造一个能够对书本知识进行个性化筛选和个性化赋值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建构一个有助于默会的知识升华为明言知识的平台。
杨小洪
关键词:默会知识学习环境教学流程教师发展
共1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