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 作品数:11 被引量:58H指数:6
- 相关机构: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学教研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营养状态和认知功能对P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机制探索——基于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营养状态和认知功能对P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机制。方法收集某院365例PD患者资料;采用简易营养评估量表(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MN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Ⅱ)分别评估PD患者的营养状态、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采用协方差分析和简单效应分析检验调节效应。采用近似误差均方根(root-mean-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RMSEA)、赤池信息量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一致性赤池信息量准则(consistent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CAIC)和期望交叉验证指数(expected cross-validation index, ECVI)指标评估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的性能。结果中介效应结果:路径MNA→MMSE→UPDRSⅡ的中介效应无统计学意义Z=-1.83(P=0.067),β=-0.079, 95%CI(-0.164~0.006);路径MMSE→MNA→UPDRSⅡ的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Z=-2.33(P<0.001),β=-0.106, 95%CI(-0.195~-0.017),中介效应占比为16.48%。调节效应结果:MMSE和MNA交互效应系数为β=-12.792(P=0.013),95%CI(-22.845~-2.740),t=-2.500。简单效应结果:潜在营养不良时,认知障碍组比认知正常组UPDRSⅡ评分平均高2.553分,95%CI为1.008~4.099;营养不良时,认知障碍组比认知正常组UPDRSⅡ评分平均高7.780分,95%CI为6.838~8.723。出现营养不良时,认知障碍与认知正常组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F=36.557(P<0.001),潜在营养不良时候,认知障碍与认知正常组的差值无统计学意义F=2.829(P>0.05)。结论 MMSE→MNA→UPDRSⅡ的中介路径成立,但是中介效应较弱;PD发展机制中,营养状态介导并调节了认知功能对P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 韩敏秦瑶葛晓燕韩红娟崔靖余红梅
- 关键词:帕金森病营养状态日常生活能力中介效应
- 高中生心理弹性和自尊在家庭功能与手机依赖间的中介作用分析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明确家庭功能对高中生手机依赖情况的作用关系,探索心理弹性和自尊在高中生家庭功能与手机依赖间的作用机制,为解决高中生手机依赖的状况提供思路。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本溪市697名在校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的贝叶斯结构方程模型对心理弹性和自尊在高中生家庭功能和手机依赖间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结果家庭功能(C.S.=1.0006,β=-0.271,95%CI:-0.365~-0.179)、自尊(C.S.=1.0001,β=-0.368,95%CI:-0.474~-0.259)和心理弹性(C.S.=1.0009,β=-0.162,95%CI:-0.254~-0.070)对高中生的手机依赖状况均有负向作用,家庭功能不仅直接作用于手机依赖(C.S.=1.0006,β=-0.271,95%CI:-0.365~-0.179),还通过自尊(β=-0.368)和心理弹性(β=-0.043)间接作用于手机依赖,家庭功能对手机依赖的间接效应为-0.137(C.S.=1.0010,β=-0.137,95%CI:-0.190~-0.090),占总效应(C.S.=1.0007,β=-0.407,95%CI:-0.491~-0.321)的33.66%,其自尊中介的间接效应是心理弹性中介的间接效应的2.19倍。结论家庭功能对高中生的手机依赖情况有负向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和自尊在家庭功能和手机依赖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刘洋高菲菲唐杨马洪林
- 关键词:心理弹性自尊家庭功能手机依赖
- 轻度认知障碍逆转为认知正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21年
- 轻度认知障碍(MCI)通常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高风险人群和治疗靶点。尽管每年有近10%~15%的MCI患者进展为AD,但MCI的认知轨迹高度可变,多数MCI患者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展为AD,部分逆转为认知正常(NC)。迄今为止,关于MCI逆转为NC的意义尚无定论,且国内外MCI逆转为NC的系统研究仍然有限。本文系统梳理了MCI的逆转率、逆转原因、逆转的潜在影响因素及逆转的研究意义,提出了此类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展望。
- 秦瑶张嘉嘉吴妍葛晓燕韩红娟崔靖白文琳余红梅
- 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阿尔茨海默病逆转
- 同伴关系调节自尊在中学生家庭功能和手机依赖间的中介作用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对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明确同伴关系和自尊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1326名中学生家庭功能、自尊、手机依赖等相关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及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上的差异性比较,利用Mplus 8.3软件对自尊在中学生家庭功能和手机依赖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同伴关系在其中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家庭功能对中学生手机依赖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91,95%CI:-0.361~-0.224,P<0.001),自尊在家庭功能与手机依赖间起中介作用(β=-0.066,95%CI:-0.096~-0.044,P<0.001),同伴关系调节自尊在家庭功能和手机依赖间有中介作用(β=0.117,95%CI:0.046~0.188,P=0.001)。结论家庭功能不仅可直接作用于手机依赖,还可以通过自尊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且自尊的中介效应会随着同伴关系的提高而增加。
- 刘洋马洪林高菲菲
- 关键词:家庭功能手机依赖自尊
- 基于LASSO logistic回归模型的轻度认知障碍逆转预测模型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逆转为认知正常(normal cognition,NC)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基于美国公共数据库NACC,数据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体格检查、疾病史、认知功能、抑郁状况、精神症状和日常活动功能,构建LASSO 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自变量,通过十折交叉验证法选择模型中的最优调和系数λ;采用AIC和BIC与全变量logistic回归和逐步logistic回归进行比较,基于AUC、Brier评分和校准曲线分别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并绘制森林图和列线图。结果共纳入397例MCI患者,其中124例MCI患者逆转为NC,逆转率为31.23%。LASSO logistic回归模型(λ=0.044),纳入的自变量为年龄、BMI、高脂血症、维生素B12缺乏症、他人报告认知障碍、FAQ、MMSE、CDR和动物命名正确数;AIC=188.364,BIC=232.187,均低于全变量logistic回归(207.940/299.570)和逐步logistic回归(196.489/260.232);AUC、Brier评分和校准曲线均显示LASSO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更好。结论MCI患者逆转为NC受多个因素影响,应关注未患有高脂血症和维生素B12缺乏症、日常活动功能和认知功能较好的低龄MCI患者,对其进行健康管理干预和预防性护理,减少其未来疾病进展的风险。
- 秦瑶韩红娟陈杜荣王浩基葛晓燕白文琳崔靖余红梅
- 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逆转LOGISTIC回归模型
- 心理弹性中介负性生活事件对留守儿童亲社会倾向的作用:基于贝叶斯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 探索留守儿童负性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亲社会倾向间的综合作用关系。方法 利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横断面的问卷调查收集4 716名留守儿童负性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亲社会倾向的数据,采用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算法的贝叶斯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变量间关系的探索。结果 留守儿童的亲社会倾向显著低于普通儿童(F=15.110,P<0.001),负性生活事件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留守儿童的亲社会倾向(C.S.=1.000 8,β=-0.077, 95%CI:-0.119~-0.036),还可以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产生间接作用(C.S.=1.000 7,β=-0.264, 95%CI:-0.292~-0.237)。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对亲社会倾向的作用大部分是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产生的。
- 周丽兰熊燕刘洋唐杨高菲菲
- 关键词:留守儿童负性生活事件亲社会倾向心理弹性
- 中国痴呆症疾病负担研究及未来预测分析被引量:8
- 2023年
-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我国痴呆症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和现状,并对未来25年疾病负担进行预测,以期为痴呆症疾病的科学防控和延缓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ge-period-cohort,APC)分析年龄、时期和队列因素对痴呆症发病和死亡风险影响;应用Nordpred模型对未来25年疾病负担进行预测。结果 我国痴呆症整体疾病负担自1990年以来呈现上升趋势,女性高于男性。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显示,痴呆症发病率呈现低龄化趋势,在70~74岁组后明显上升。死亡风险在75~79岁组后明显上升。发病风险随时期变化单调上升,2015—2019年发病风险最高,死亡风险随时期变化近似“S”型,2005—2010年死亡风险最高。越晚出生的队列发病风险较高,死亡风险较低。Nordpred模型预测显示,在未来25年内,ASIR值将继续增加,ASMR值平稳下降,但每年新增发病和死亡人数将持续增加。结论 1990年以来我国痴呆症疾病负担居高不下,未来发病和死亡人数将持续上升,女性人群和老年人群疾病负担重,低龄人群发病风险急剧上升。
- 熊屹立于宝乙刘声悦薛巧娣唐文君葛晓燕
- 关键词:痴呆症疾病负担
- 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的中国中老年抑郁症状发展轨迹与痴呆症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中国中老年抑郁症状发展变化趋势的异质性,揭示不同抑郁组别变化轨迹,以及其与痴呆症状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医护人员在临床前期为抑郁症状人群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建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采用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构建抑郁评分模型,对不同抑郁组别变化轨迹进行分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究不同抑郁组别变化轨迹与痴呆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纳入受试者1996例,其抑郁症状呈现出三种不同的轨迹变化,分别定义为抑郁低危人群、抑郁高危人群、抑郁晚发人群。与抑郁低危人群相比,抑郁高危人群更容易出现中老年人群痴呆症状(HR=1.227,95%CI:1.052~1.429);与抑郁低危人群相比,抑郁晚发人群也更容易出现中老年人群痴呆症状(HR=1.332,95%CI:1.120~1.584)。结论中老年人抑郁发展轨迹存在异质性,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有助于精准区分痴呆风险人群,今后应积极检查情感状态,对于出现抑郁症状患者应早期干预和治疗,并定期随访其认知功能,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延缓痴呆的发生。
- 熊屹立刘声悦杨金燕葛晓燕
- 关键词:痴呆症抑郁症状中老年人
- 基于神经影像数据的阿尔茨海默病多分类诊断模型的研究进展与挑战被引量:7
- 2020年
- 全球医疗保健技术的发展在促进寿命延长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老龄化,从而增加了高龄人群认知衰退和痴呆的风险。痴呆症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一种,它是一种严重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生活自理能力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AD早期诊断困难,无特效治疗药物,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WHO预测2020年老年性痴呆在中国疾病负担中将升至第4位,为未来20 a我国前20项可预防的重大疾病和健康问题[1]。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s,MCI)通常被认为是正常衰老向AD的中间过渡阶段,是一个超早期预测AD的关键时间窗和治疗关键期。MCI人群已被证实具有高异质性,可进一步分为稳定型MCI(stable MCI,sMCI)和进展型MCI(progressive MCI,pMCI)。近年来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对各种影像标记物的研究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AD风险个体的早期识别,有关AD的早期诊断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进步,促使其诊断关口不断前移。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利用人口学特征、神经心理测试、结合单模态或多模态神经影像对AD进行二分类研究,并达到了较高的分类准确率。但在临床实践中,二分类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仍需要关注AD的多分类诊断研究。
- 葛晓燕韩红娟罗艳虹范炤刘龙王蕾余红梅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 基于临床和神经影像学信息预测轻度认知障碍的高危人群进展到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 背景与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是最常见的痴呆症,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每85人将会有1人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 葛晓燕崔凯刘龙秦瑶崔靖韩红娟罗艳虹余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