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作品数:2,681 被引量:8,251H指数:35
- 相关作者:韦龙明钱建平熊彬陈远荣吕玉增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 基于微增模型的海洋可控源电磁法三维非结构化矢量有限元数值模拟被引量:4
- 2018年
- 为了分析海洋中含金属矿的储油气砂层的成分、结构对于海洋可控源电磁场的影响特征,引入多相微增等效介质模型,结合非结构化网格实现了海洋可控源电磁三维矢量有限元正演.首先对多相微增模型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不同参数影响下的等效电导率变化特征.而后,详细推导了频率域可控源电磁法非结构化矢量有限元方程.接着,利用预处理的IDR(s)迭代算法求解线性方程组.最后设计典型的海洋地电模型,通过正演计算,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研究了海洋储油砂层中的金属矿的含量、孔隙度、含水饱和度等参数对于可控源电磁场响应特征的影响.
- 陈汉波李桐林熊彬王恒张镕哲李少朋
- 关键词:非结构化网格矢量有限元
- 地质找矿中大比例尺找矿技术的应用研究
- 2020年
- 在当今的地质找矿工作中,大比例尺找矿技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以大幅度提高找矿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找矿风险,实现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提高矿产资源量,对地质找矿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论文紧紧围绕大比例尺找矿技术的应用展开了认真的剖析,以期更好地应用该技术,不断促进找矿业和社会的健康、长足发展。
- 李瑞霜
- 关键词:地质找矿大比例尺找矿技术
- 废弃HEPA滤网对水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
- 2022年
- 以常用的高效空气微粒过滤(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HEPA)材料为研究对象,设计室内实验,利用纯水、地下水和雨水溶液对其进行浸泡,分析未使用的和废弃的滤网在不同水化学溶液中阴离子的释放/吸附规律,查明其对水环境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单位质量的废弃滤网在不同溶液中阴离子的最大平均释放量(Q_(max))排序为:SO_(4)^(2-)>NO_(3)^(-)>Cl^(-)>F^(-);其中,纯水中Cl^(-)和NO_(3)^(-)的Q_(max)最高,分别为1.2120和0.3387 mg/g,地下水中SO_(4)^(2-)和F^(-)的Q_(max)最高,分别为6.7329和0.0348 mg/g,表明SO_(4)^(2-)是废弃滤网对水环境的主要阴离子污染成分,且地下水和纯水环境更容易受到废弃滤网释放阴离子的污染影响。
- 赵志成彭三曦单慧媚赵艳莲
- 关键词:水环境阴离子
- “四新”背景下地方高校建筑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 2023年
-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面向世界科技发展,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高等教育要肩负起责任。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简称“四新”),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重点内容。由颜功兴、曾静编写,天津大学出版社于2023年1月出版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思政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进行编写,是建筑工程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成果,该书对建筑工程系统的介绍,能够为相关的从业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 刘希军王葆华夏志鹏
-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高等教育文科建设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
- 青藏高原东南缘腾冲地块白垩纪岩浆作用研究现状
- 2025年
- 腾冲地块处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变形变质作用强烈,特别是地块内的高黎贡构造带、叫鸡冠梁子矿床和泸水–龙陵–瑞丽俯冲增生杂岩保存了较丰富的白垩纪岩浆作用记录,为正确认识腾冲地块中生代的构造演化提供了理想窗口。本文综合目前有关腾冲地块白垩纪岩浆作用的重要文献资料,综述了腾冲地块白垩纪岩浆活动特征、岩石成因及其形成演化过程。整体看来,腾冲地块白垩纪岩浆作用的地球动力学机制主要与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主要受控于中特提斯洋的演化。
- 蔡瑾刘丽薇何琪贵
- 关键词:腾冲地块中生代岩浆作用
- 陨石学与天体化学(2001~2010)研究进展
-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陨石学与天体化学研究在中国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在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共开展了5次科学考察,收集到超过1万块陨石,提供了珍贵的研究样品;嫦娥工程的立项和一期工程的成功实施,是陨石学与天体化学发展...
- 林杨挺缪秉魁徐琳胡森冯璐赵旭晁杨晶
- 关键词:陨石太阳星云小行星撞击
- 文献传递
- 晋蒙地体集宁群金红石成矿规律研究
- 2017年
- 根据晋蒙地体集宁群上部孔兹岩系和下部麻粒岩系的不整合构造接触,将本区划分为4个构造单元。通过对集宁群岩石学特征的分析及变质原岩的恢复,分析出其沉积环境具有差异。同时依据麻粒岩系形成于晚太古代而孔兹岩系形成于早元古代,对金红石的形成过程进行反演,推断其第一次主成矿期为阜平期,含矿岩层为集宁群下部麻粒岩系,右所堡组含石墨黑云角闪片麻岩。后经吕梁期地层重熔成矿物质迁移,最终在集宁群上部孔兹岩系下白窑组下段富集成矿,矿石岩性为含夕线石榴二长浅粒岩。
- 马慧宇赵林涛刘昕光洪文帅万庆
- 关键词:成矿规律
- 硫同位素在探讨卡林型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8年
- 本文以前人在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的硫同位素研究作为实例,着重介绍硫同位素示踪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条件。通过前人的研究,表明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矿石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与地层中黄铁矿硫同位素的组成十分相似,这说明矿床中金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层。同时也发现该区不同矿区、不同含矿地层的卡林型金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差异较大,表明该地区沉积环境有局部差异性,以及部分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样性。
- 王运宝陈红全郑桂青
- 关键词:硫同位素成矿物质来源卡林型金矿
- 颗粒度对喀斯特型铝土矿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
- 2024年
- 岩矿反射光谱是智能矿山岩矿智能感知技术以及遥感信息识别的重要参考依据,由于地物表面粗糙度对反射光谱的影响取决于粗糙高度值与波长关系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因此颗粒度是影响岩石和矿物反射光谱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喀斯特型铝土矿在中国分布广泛,目前有关铝土矿的反射光谱基础数据还非常匮乏。为了探究颗粒度对喀斯特型铝土矿反射光谱的影响规律,本文选取贵州省修文县小山坝喀斯特型铝土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物光谱仪测试不同颗粒度铝土矿(铝土岩)样品的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并结合铝土矿(铝土岩)主量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讨论铝土矿与铝土岩的光谱差异。结果表明:小山坝铝土矿(铝土岩)由于矿物组成的不同而呈现显著不同的光谱特征,其中铝土矿的反射光谱特征主要与一水硬铝石一致,在1400nm和1800nm波长处有明显的波谷特征,由OH振动谱带所致;铝土岩的反射光谱特征主要与高岭石一致,在1400nm、1900nm、2160nm和2200nm波长处有显著的波谷特征,分别由OH倍频合频、H_(2)O的振动谱带以及Al-OH基团拉伸和弯曲振动的合频所致,且在2160~2200nm波段呈双吸收峰特征。此外,不同颗粒度铝土矿(铝土岩)的整体反射率均较高,最高超过28%,且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着颗粒度从<0.04mm增加到3mm,铝土矿和铝土岩的反射率均逐渐减小,且铝土矿特征波谷的整体吸收强度相对稳定,而铝土岩特征波谷的吸收强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本文研究认为可采用小颗粒度的粉末样品在1800nm、1900nm、2160nm和2200nm波长处的特征光谱进行铝土矿和铝土岩的区分。
- 高齐云周丽易泽邦陈正山
- 关键词:铝土矿颗粒度
-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川西木绒锂矿区及外围地电化学技术找矿预测
- 2025年
- 随机森林算法具有能处理高维数据和缺失值,及对小训练样本集具有较高预测效果等优点,因而非常适合勘查地球化学相关的数据处理。本文以川西木绒锂矿区及外围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电化学技术采集到的地电化学数据,运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该区的找矿模型。将已知区地电化学技术采集到的Li元素及与其相关性强的Rb、Cs、Th元素和F1(Li-Rb-Cs-Th)组合元素作为训练指标对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本矿区的最佳随机森林模型,并对预测区的样本数据进行预测。经过多次对模型的训练,使已知区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值均大于80%,将模型运用于预测区,成功圈定了2处靶区。为检验靶区的准确性,对比Li、Rb、Cs、Th的单元素异常图及F1(Li-Rb-Cs-Th)组合元素异常图,所得到的综合异常区域与模型靶区位置一致,表明该随机森林算法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为川西木绒锂矿床的勘探工作提供了新的找矿方向。
- 甘盟刘攀峰岳大斌文美兰文美兰邓鹏高文叶伟
- 关键词:地电化学找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