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运动生物化学教研室

作品数:15 被引量:51H指数:4
相关机构: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赣南医学院康复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教委重点实验室开放性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蛋白
  • 4篇骨骼肌
  • 3篇代谢
  • 2篇中等强度运动
  • 2篇评分
  • 2篇小梁
  • 2篇绝经
  • 2篇肌肉
  • 2篇激素
  • 2篇骨密度
  • 2篇骨小梁
  • 2篇核因子
  • 2篇核因子E2相...
  • 2篇NRF2
  • 2篇PGC-1Α
  • 2篇AMPK
  • 1篇代谢性
  • 1篇代谢性酸中毒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机构

  • 15篇北京体育大学
  • 2篇北京市体育科...
  • 1篇赣南医学院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国家体育总局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航空工业中心...

作者

  • 2篇谭京京
  • 1篇郝鑫
  • 1篇周海涛
  • 1篇周绮云
  • 1篇胡扬
  • 1篇李燕春
  • 1篇许春艳
  • 1篇赵岩
  • 1篇聂晶
  • 1篇衣龙彦
  • 1篇王海燕
  • 1篇王璐

传媒

  • 6篇中国生物化学...
  • 3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中华健康管理...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 1篇2015第十...
  • 1篇第九届全国体...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藜芦醇通过调节SIRT1/NF-κB通路减轻力竭训练致大鼠肾的炎症反应被引量:20
2019年
白藜芦醇是天然存在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uin1,SIRT1)小分子激动剂,其肾的保护作用已在多种肾疾病动物模型中得到了验证。然而,白藜芦醇是否能够改善力竭训练导致的大鼠肾损伤,以及是否通过SIRT1/NF-κB信号通路调节运动性肾损伤大鼠肾炎症反应,尚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on组),白藜芦醇组(Rsv组),力竭运动组(Ex组),力竭运动+白藜芦醇组(Ex+Rsv组)。Rsv和Ex+Rsv组每天灌胃50 mg/kg体重剂量的白藜芦醇, Ex和Ex+Rsv组进行4周力竭训练,最后1次训练后24 h取材。本研究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Ex组大鼠Scr(175.66±16.08 vs.153.34±8.67,P<0.01)、BUN(6.67±0.53 vs.5.37±0.19,P<0.01)和尿NGAL(9.01±0.18 vs.7.48±0.31,P<0.01)水平均显著升高,Ex组大鼠肾组织NF-κB P65在蛋白质水平表达显著升高(0.77±0.10 vs. 0.27±0.03,P<0.01);各组大鼠肾组织SIRT1在蛋白质水平表达上,Rsv组显著高于Con组(0.90±0.14 vs. 0.43±0.15,P<0.05),Ex+Rsv组显著高于Ex组(1.0±0.28 vs. 0.38±0.12,P<0.01);与Ex组相比,Ex+Rsv组大鼠肾组织NF-κB P65(0.57±0.13 vs. 0.77±0.10,P<0.05)和Ac-NF-κB P65(0.52±0.13 vs. 0.78±0.11,P<0.05)在蛋白质水平表达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4周大强度力竭运动导致大鼠出现运动性肾损伤,并激活大鼠肾NF-κB的表达。白藜芦醇可显著提高大鼠肾组织SIRT1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并增加脱乙酰化作用,降低NF-κB P65蛋白质乙酰化修饰水平,进一步降低NF-κB的表达。白藜芦醇减轻力竭训练致大鼠肾的炎症反应的机制可能与SIRT1/NF-κB通路有关。
李方曹建民王传军胡戈董丽吉喆
关键词:白藜芦醇
代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关系及有氧运动干预效果机制被引量:4
2024年
代谢综合症(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种复杂的代谢异常综合征,其标志性特征包括肥胖、高脂血症、肝脂肪变性和胰岛素抵抗等,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通过对肠道菌群、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以及其生存环境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MS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MS病程进展与肠道菌群存在关联作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作为MS的特殊生物标志物在MS病程发展中发出预警,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MS。研究表明,有氧运动是调节肠道菌群安全有效的干预方式。有氧运动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调节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和提高肠黏膜屏障功能。有氧运动干预调节肠道菌群通过降低机体炎症、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机体脂质代谢、改善肠黏膜屏障完整性等机制有效预防MS。因此,本文着重系统梳理MS患者(以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主)肠道菌群特征、MS与肠道菌群的关联作用及分子串扰机制、有氧运动干预调节MS患者肠道菌群预防MS效果及作用机制,以期为有氧运动调节肠道菌群预防MS提供新的角度和思路。
王丽张之豪李燕春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肠道菌群有氧运动
姜黄素调控Nrf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缓解6周大强度运动致大鼠运动性肝损伤被引量:8
2020年
姜黄素(curcumin)作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激动剂,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已在多种疾病模型中得到验证,但姜黄素能否通过调控Nrf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缓解大强度运动(high-intensity exercise)所致大鼠肝氧化应激损伤尚不清楚。本研究证明,大鼠训练期间以200 mg/kg/d的5 mL/kg姜黄素灌胃,可缓解6周大强度运动所致大鼠运动性肝损伤。肝组织形态观察及损伤指标检测发现,姜黄素可显著升高鼠肝指数(P<0.05)及肝胆碱酯酶活性(P<0.05),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P<0.01),并改善肝组织形态病理性变化。Nrf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的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姜黄素显著上调肝内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质表达水平(P<0.05)。氧化应激指标检测发现,姜黄素显著升高肝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或P<0.01),降低肝内丙二醛浓度(P<0.05)。细胞凋亡水平检测及相关蛋白质的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姜黄素显著降低肝细胞凋亡水平(P<0.05),增强抗凋亡蛋白质B淋巴细胞瘤因子-2表达(P<0.05),减弱促凋亡蛋白质Bcl-2相关X蛋白表达(P<0.05),并提高后两者比值(P<0.05)。以上结果表明,6周大强度运动期间进行姜黄素补充,能通过上调Nrf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表达,改善相关抗氧化酶活性,进而有效缓解大鼠肝氧化应激状态,抑制肝细胞凋亡,保护肝组织结构和功能正常。
胡戈曹建民周绮云周海涛牛衍龙郭娴魏江山曾伟鹏付添聪王璐
关键词:姜黄素大强度运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中国北方汉族男性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多态分布及其与低氧训练效果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基因外显子1中(CAG)n多态在中国北方汉族男性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低氧训练后VO2max变化的关联性。方法:65名中国北方汉族健康青年男性进行为期30天HiHiLo(常压低氧)训练,晚上居住房间氧浓度为14.3-14.8%(模拟海拔2800-3000米),每周进行3次75%常氧VO2max的低氧训练,训练环境氧浓度约15.4%(模拟海拔约2500米)。实验前后测试体重和VO2max等指标,采用GeneScan和测序方法分析AR(CAG)n多态的等位基因(基因型)。结果:(1)共观察到(CAG)12、(CAG)16-28、(CAG)30共15种重复次数的等位基因(基因型),其中22次重复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最高;(2)当分别以21和22次重复为分割点划分基因型时,短链组体重基础值均显著低于长链组;(3)当分别以21和22次重复为分割点划分基因型时,低氧训练后短链基因型携带者ΔVO2max和ΔrVO2max均显著高于长链组(P〈0.01)。结论:中国北方汉族男性AR基因(CAG)n多态与HiHiLo(常压低氧)训练效果之间存在关联,重复次数较少基因型携带者的低氧训练敏感性较好。
王海燕胡扬郝鑫许春艳李燕春衣龙彦聂晶
高脂饮食对SD雄性大鼠脂代谢和性激素的影响
研究目的:高脂饮食习惯是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幼龄SD雄性大鼠进行8周高脂饮食饲养,研究高脂饮食对幼龄SD雄性大鼠成长过程中身体基本形态、脂代谢及性发育的影响。研究方法:健康雄性3周龄初断乳的S...
赵岩严翊李良孙景权谢敏豪
关键词:高脂饮食雄性大鼠性激素
文献传递
SFN激活Nrf2提高小鼠低氧环境下运动耐力和红白肌乳酸代谢被引量:4
2020年
运动耐力与骨骼肌中乳酸的产生和消除密切相关。有文献表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在运动引起的骨骼肌抗氧化、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和能量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明确Nrf2激活对低氧环境下的乳酸代谢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预先给与小鼠补充Nrf2激活剂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N),而后给小鼠在低氧环境下(11.2%O2)进行一次性递增负荷至力竭的运动,观察小鼠在低氧环境下的运动耐力和红白肌乳酸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氧下一次性力竭运动显著增加小鼠血乳酸水平(P<0.05)。但补充SFN组小鼠运动后血乳酸水平仅是未补充组的76%(P<0.05),并且补充SFN小鼠在低氧下进行力竭运动的跑动距离从577.0±52.9m增加到636.3±101.4m(P<0.05),力竭运动时间也提高了1.1倍(P<0.05)。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骨骼肌中蛋白质的相对表达。结果显示,在红肌中,SFN-Control/SFN-Exercise组与相应PBS-Control/PBS-exercise组相比,Nrf2和磷酸化-Nrf2(p-Nrf2)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在白肌中,补充SFN诱导小鼠骨骼肌中的p-Nrf2表达在安静和运动后分别增加38%和52%(P<0.05)。另外,补充SFN与补充PBS相比,促进了小鼠在安静及一次性力竭运动后红肌中MCT1的表达(P<0.05)以及降低了SFN-Exercise组MCT4蛋白表达水平(P<0.05)。同时,与补充PBS相比,补充SFN小鼠红肌中乳酸脱氢酶B(LDH-B)蛋白表达增加了62%(P<0.05);小鼠白肌中,在安静及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分别增加了1.35及1.31倍(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补充SFN激活Nrf2可提高小鼠骨骼肌乳酸转运及代谢能力,这可能是在该低氧环境下的运动耐力增加的原因之一。该研究将对运动员、登山者和高原工作者等在高原运动、高原习服中SFN补充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王林佳王瑞琪李祥宁张缨
关键词: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太极拳锻炼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和骨小梁评分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太极拳锻炼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和骨小梁评分的影响。方法招募123名太极拳锻炼和未参加规律体育锻炼绝经后女性,分为太极3年以上组[n=41,锻炼年限:(10.5±5.3)年]、太极1年以上组[n=41,锻炼年限:(1.6±0.6)年]和不参加规律体育锻炼的对照组(n=41)。使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测试股骨颈、全髋以及腰椎骨密度(BMD)。运用TBSiNsight®软件分析腰椎DXA图像,得出骨小梁评分值(TBS)。结果太极3年以上组左、右侧股骨颈BMD[(0.86±0.12)g/cm^(2)、(0.85±0.12)g/cm^(2)]均大于非太极组[(0.77±0.11)g/cm^(2)、(0.78±0.11)g/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73、2.738,P<0.01),左、右侧全髋BMD[(0.94±0.13)g/cm^(2)、(0.94±0.13)g/cm^(2)]均大于非太极组[(0.87±0.11)g/cm^(2)、(0.87±0.11)g/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25、2.316,P<0.05)。腰椎4 TBS、L1~L4 TBS均大于非太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90、2.000,P<0.05)。结论3年以上太极拳锻炼可以改善绝经后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和骨微结构,尤其是在延缓股骨颈、髋关节骨密度以及腰椎骨小梁评分下降方面。
孙金秋杨俊超苏佳王曦梓谭京京邱俊强
关键词:太极拳绝经后女性骨密度
绝经期后骨小梁评分及其与肌肉健康的关联性
2025年
目的分析绝经期后骨小梁评分(TBS)及其与肌肉健康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23年1—12月在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接受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试的214例绝经期后人群。按照有无骨质疏松症(OP)分为OP组62例,非OP组15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完成身体成分、双髋及腰椎骨密度扫描(本研究中的骨密度均为面积骨密度),并收集年龄、初潮年龄、绝经年龄、骨折情况等一般资料。采用TBS iNsight软件计算TBS,肌肉健康指标包括上肢、下肢、躯干及全身肌肉量、瘦体重、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和握力。采用Pearson分析TBS与肌肉健康指标之间以及TBS和第1~4腰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BS与肌肉健康指标的独立相关关系。结果OP组TBS、瘦体重、ASMI、握力和上肢、下肢、躯干及全身肌肉量均低于非OP组[(1.27±0.07)比(1.35±0.07)分,(36.64±3.45)比(39.14±3.62)kg,(6.16±0.56)比(6.44±0.63)kg/m2,(23.87±3.31)比(25.34±4.33)kg,(3.54±0.47)比(3.78±0.47)kg,(11.70±1.33)比(12.68±1.49)kg,(16.57±1.68)比(17.50±1.69)kg及(34.91±3.33)比(37.13±3.47)kg](均P<0.05)。Pearson分析显示,TBS与瘦体重、ASMI、握力、上肢、下肢及全身肌肉量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TBS与第1~4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r=0.660,P<0.01)。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中,ASMI与TBS呈正相关(β=0.284,P<0.01)。结论绝经期后人群中,OP患者的TBS较低,并且TBS与肌肉健康密切相关。
孙金秋谭京京杨俊超杨小胜马风荣邱俊强
关键词:骨密度
运动性急性肾损伤与新型肾功能生物标志物被引量:5
2019年
大强度运动中,非创伤性急性肾损伤(acute kindey injury,AKI)经常发生,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血红蛋白尿等。一般认为,中低程度的运动性急性肾损伤是可逆的,可完全恢复。但动物实验与人类研究均发现,严重的运动性肾损伤会导致“功能性”急性肾损伤发展为“结构性”急性肾损伤,并增加慢性肾病的风险。运动性急性肾损伤对机体的潜在健康威胁已引起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尿量作为肾功能的传统经典标志物,不能特异性反映早期肾损伤,而新型肾损伤标志物可进一步明确损伤的位置及严重程度。在运动领域,利用新型生物标志物进行无创性检查,识别早期运动性急性肾损伤非常必要。本文综述了反映肾小球或肾小管损伤、细胞周期停滞和肾损伤修复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着重论述了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肾损伤分子-1(KIM-1)与肾功能的关系,以及长时间耐力运动、急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阻力运动3种运动形式对肾功能的影响,旨在引起重视,精准识别风险,及时进行早干预。
李方曹建民
不同时长HIIT与中等强度运动对大鼠骨骼肌AMPK及PGC-1α的影响
<正>1研究目的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提高人体心肺耐力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骨骼肌有氧能力的提高可提高心肺耐力,而研究表明,骨骼肌有氧能力与线粒体合成相关。AMPK、PGC-1α是线粒体合成相关因子,...
苏浩梁春瑜严翊赵岩倪震王林佳孙景权黄巧婷曹友祥张一民
关键词:心肺耐力骨骼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