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波市江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品数:145 被引量:694H指数:13
相关作者:徐奋奋周娓陈美芬李萍萍金晓霞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波市海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4篇医药卫生
  • 3篇哲学宗教
  • 3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影响因素
  • 9篇病毒
  • 8篇接种
  • 7篇乙型
  • 7篇疫苗
  • 7篇健康
  • 7篇艾滋病
  • 6篇结核
  • 6篇抗体
  • 6篇传染
  • 6篇传染病
  • 5篇疫情
  • 5篇消毒
  • 5篇门诊
  • 5篇儿童
  • 4篇乙型脑炎
  • 4篇知识
  • 4篇蚊虫
  • 4篇流行性
  • 4篇流行性乙型脑...

机构

  • 99篇宁波市江北区...
  • 40篇宁波市疾病预...
  • 5篇温州医学院
  • 4篇宁波市海曙区...
  • 3篇慈溪市疾病预...
  • 3篇宁波大学医学...
  • 3篇浙江省慈溪市...
  • 2篇宁波大学
  • 2篇宁波市第二医...
  • 2篇浙江省疾病预...
  • 2篇宁波市北仑区...
  • 2篇宁波市鄞州区...
  • 2篇宁海县疾病预...
  • 2篇余姚市疾病预...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传染病预防控...
  • 1篇宁波市镇海区...
  • 1篇建德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宁波市第九医...

作者

  • 22篇徐奋奋
  • 17篇李萍萍
  • 15篇赵凤敏
  • 14篇吴一峰
  • 13篇陈美芬
  • 12篇黄亚琴
  • 12篇裘立晓
  • 12篇周娓
  • 11篇林寅君
  • 10篇蔡一飙
  • 9篇卫理
  • 9篇金晓霞
  • 8篇元国平
  • 8篇龚静
  • 8篇蔡颖
  • 7篇徐荣
  • 7篇赵建佳
  • 6篇吴锋
  • 6篇王滢滢
  • 5篇白勇

传媒

  • 10篇中国健康教育
  • 9篇中国卫生检验...
  • 9篇中国媒介生物...
  • 9篇浙江预防医学
  • 7篇中国公共卫生...
  • 6篇中国预防医学...
  • 6篇中国疫苗和免...
  • 5篇现代实用医学
  • 4篇疾病监测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中国初级卫生...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中国慢性病预...
  • 2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卫生研究
  • 1篇健康博览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10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0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4
1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1例成年男性自杀原因调查被引量:1
2006年
卫理
关键词:自杀原因成年男性社会问题自杀死亡WHO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流动人口肺结核发病状况与耐药分析
2011年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北区流动人口肺结核发病情况及菌株耐药状况,为今后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0年期间宁波市江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登记的辖区所有肺结核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对涂阳病例的菌株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对4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H)、利福平(R)、链霉素(S)、乙胺丁醇(E)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江北区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例占全区总结核病例的50.6%,近2年病例数逐年增加。发病人群主要为青壮年的工人与民工,占68.8%。发现模式主要为因症就诊,占65.2%。流动人口肺结核的总耐药率为37.1%,耐多药率为12.9%,初治耐药率为32.1%,获得性耐药率为66.7%。4种药物耐药率依次为耐利福平(R)占12.9%,耐异烟肼(H)占19.4%,耐链霉素(S)占21.1%、耐乙胺丁醇(E)占6.5%。结论流动人口已成为宁波市江北区肺结核患者的主要来源,耐药率较高,需要加强流动人口的结核病防治工作。
徐奋奋李萍萍平国华
关键词:流动人口肺结核耐药
宁波市农村本地和外来居民部分疾病防治知识、行为与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对部分疾病防治知识、行为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为开展农村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地点,在被抽取的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再随机抽取4个自然村,以抽中的自然村中的所有15岁以上的本地和外来居民作为被调查对象,自行编写调查问卷,对抽取的两个人群进行疾病防治知识、行为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结果本地和外来居民对部分(重点传染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疾病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66.7%和53.7%,外来居民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明显低于本地居民;本地居民对开展健康教育认知度高,本地和外来居民对组织讲座和发放宣传资料的需求各有侧重。结论农村居民对部分疾病的防治知识有一定掌握,但总体疾病相关知识答对率不高,尤其是外来居民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的更差;为提高居民的疾病防治知识和帮助居民自觉采纳健康行为,应根据不同人群采取多样化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周娓岑焕新
关键词:农村居民知识
宁波市江北区中小学生伤害认知和行为分析
2012年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北区中小学生对伤害的认知情况和相关行为,为开展伤害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宁波市江北区5所中小学校的3 803名中小学生伤害的认知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7.56%的学生听说过意外伤害,76.94%和69.83%的学生在运动、玩耍时会想到伤害,21.12%的学生到游泳池以外的水域游泳,26.53%的学生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线。城郊学生伤害认知和行为较城市学生差,中学生、男生分别较小学生、女生差。结论中小学生对伤害认识不足,应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以减少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
卫理黄亚琴施宁宁
关键词:数据收集
宁波市江北区2008——2012年婴幼儿报告传染病疾病谱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过去5年间江北区婴幼儿传染病疾病谱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获取数据,结合江北区统计年鉴的人口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大部分传染病发病数增加,且男性儿童发病多于女性儿童。婴儿总发病数除1、2月外均较高,幼儿则以5、6月份为高峰,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这两类主要疾病均存在季节规律。结论按年龄分布的疾病谱基本体现了婴幼儿免疫、消化系统逐渐完善,与外界接触增加的过程。可针对主要疾病的季节规律展开工作,并做好男性儿童的疾病防控。
蔡一飙吴一峰赵凤敏
关键词:生长发育传染病疾病谱
数学模型在输入型登革热暴发综合防治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通过参考Newton登革热传播模型及SIR仓室模型,建立登革热数学模型,以深入研究输入型登革热的流行规律和评价不同防治措施的效果。方法建立当时实际相吻合的登革热传播模型,模拟描述2004年浙江省慈溪市逍林镇登革热暴发流行,同时结合当时实际研究登革热流行情况。结果根据模型可得出总的人均蚊媒密度阈值为2.4只,登革热人群免疫抗体水平>67.8%时,才有可能在登革热病原体输入后不发生登革热的流行暴发。结论数学模型模拟结果与现场调查比较接近,特别是暴发的中后期相对较为吻合,在实际的现场流行病控制中数学模型的应用将为疫情的控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参考意见。
施家威帅春江毛国华施南峰
关键词:登革热数学模型
宁波江北区居民甲状腺结节患病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5年
目的了解江北区居民甲状腺结节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调查江北区6岁以上常住居民913人,采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甲状腺B超检查,异常者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并将甲状腺结节阳性者与无病变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调查对象甲状腺结节检出率20.70%,女性检出率是男性的1.6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年龄的增长,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有增高的趋势(P<0.01)。病例对照结果:女性、年龄大者、有直系亲属甲状腺疾病史、日均盐碘摄入量(>300ug/L)、TGAb阳性与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江北区居民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与性别、年龄、饮食生活习惯、碘营养水平有一定关系,应加强病因研究与预防。
徐奋奋吴一峰赵风敏黄亚琴王滢滢裘立晓赵鹏乌杰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检出率病例对照研究
宁波市江北区2012—2014年手足口病重复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北区2012—2014年手足口病重复发病率、重复发病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4年江北区手足口病数据来自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接种资料来自宁波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筛选多次感染的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宁波市江北区2012—2014年重复发病发生率为5.40%,手足口病患者发病月龄中位数单次发病为33.77(20.03,47.83)月,重复发病为38.26(22.05,54.75)月,第一次发病为23.93(15.87,36.87)月;重复发病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0.27(5.23,16.06)月。3-岁组的重复发病发生率最高(χ2=37.51,P〈0.001)。职业分布主要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性别为女性是手足口病重复发病的保护因素(OR=0.73,95%CI:0.57-0.92),职业为幼托儿童是手足口病重复发病的危险因素(OR=1.46,95%CI:1.16-1.84)。重复发病病例所在街道7 d内罹患率中位数为10.36(9.29,11.44)/10万,对照组街道同期罹患率中位数为8.95(8.16,9.74)/10万,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8,P〈0.001)。重复发病儿童(病例组)与对照组接种针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8,P=0.17)。结论宁波市江北区2012—2014年手足口病重复发病疫情较严重,应重点关注男童、幼托儿童等人群,减少其与患者接触,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吴一峰周逸夫韩丽媛赵凤敏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病率影响因素流行病学
宁波市城区流动儿童非致死性溺水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了解宁波市流动儿童非致死性溺水伤害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为防控儿童溺水伤害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宁波市8所城区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一~九年级学生共7 673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宁波市学生溺水状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近1年中,771名(10.05%)流动儿童自我报告发生了非致死性溺水事件。61.84%的溺水事件发生在自然水体中,跌落/滑入(48.19%)是发生溺水最主要的原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溺水知识知晓率(OR=0.99)、公办/公助学校(OR=0.67)、独生子女(OR=0.76)、家长护送上下学(OR=0.64)等可以降低非致死性溺水的发生率;男性(OR=1.25)、在无成人陪伴下在岸边玩耍或打闹(OR=1.36)、下水捕鱼(OR=1.69)、登船/划船(OR=1.48)、在不明水域跳水或潜水(OR=2.08)等会增加非致死性溺水的发生率(P值均〈0.05)。结论流动儿童是发生溺水的高危人群,需要加强家长监护和社会大众的防溺水健康教育。
朱银潮李辉黄亚琴丁可陈洁平张涛
关键词:溺水城市
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的评估体系建立及实践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建立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半定量风险评估体系,并对宁波市江北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用文献法和头脑风暴法建立风险指标,将9项指标纳入准则层,包括:聚集性疫情发生数、聚集性疫情中的患病人数、家长对儿童的健康投资、接种过EV71疫苗、最近一年的手足口病病例数、最近一周的手足口病病例数、确诊病例中检出EV71感染的比例、辖区内易感儿童的人数和辖区内流动人口比例。邀请8个乡镇共24名从事手足口病个案追踪和处置聚集性疫情的医生,按照Saaty标度标准,对所有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权重,用综合评分法计算风险指数。结果风险体系的CI值为0.016,RI值为0.011。学校(托幼机构)对学校卫生的重视程度(0.126)、儿童家长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0.113)和近一年内聚集性疫情中的患病人数(0.101)所得权重最高。洪塘街道(0.637)、甬江街道(0.467)和慈城镇(0.465)风险得分最高。结论该风险评估体系中较为重要的指标是学校(托幼机构)对学校卫生的重视程度、儿童家长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和近一年内聚集性疫情中的患病人数,应重点关注这些指标。洪塘街道、甬江街道和慈城镇近期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风险最高,可对这些街道(镇)得分较高的项目开展精准防控。该评估体系易于操作,可用来识别风险高的街道的薄弱环节,利于实现精准防控,但尚缺乏大量实践经验。
吴一峰赵凤敏李萍萍陆毓剑徐奋奋
关键词:手足口病风险评估层次分析法半定量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