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 作品数:914 被引量:3,575 H指数:22 相关作者: 尹卫国 刘建平 邓行江 梁履华 陈志喜 更多>> 相关机构: 韶关学院医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韶关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韶关市科技计划项目 韶关市医药卫生科研计划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经济管理 生物学 更多>>
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肾脏穿刺活检确诊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来氟米特组和环磷酰胺组,每组26例。来氟米特组给予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环磷酰胺组给予环磷酰胺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来氟米特组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3.08%;环磷酰胺组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9.23%;2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氟米特组不良反应率低于环磷酰胺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与环磷酰胺联合醋酸泼尼松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何建发 黄洁平 伍军 李玲 邓行江关键词:肾小球肾炎 膜性 来氟米特 悬浮床在重度烧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12年 重度环形烧伤创面易受压加深。应用流体悬浮床通过矽沙流体移动形成浮力,可避免翻身,创面容易形成干痂而愈合,减少并发症,利于大面积烧伤的救治。2005年1月-2011年5月,笔者单位应用Ⅱ型悬浮床(美国HILL-ROM公司)救治126例重度烧伤患者,效果较佳,现介绍如下。 游责方 袁淑兰 郭建军关键词:流体悬浮床 救治 大面积烧伤 烧伤创面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胰石蛋白联合白细胞介素-12对重症肺炎脱机拔管结局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albumin,CRP/ALB)、胰石蛋白(pancreatic stone protein,PSP)联合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预测重症肺炎患者脱机拔管结局的价值,以期指导临床决策,提高撤机成功率。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脱机拔管结局分为失败组(n=26)和成功组(n=64),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入院当天及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前血清CRP/ALB、PSP、IL-12水平,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各指标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血清CRP/ALB、PSP、IL-12对重症肺炎脱机拔管结局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血清各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 (1)与成功组比较,失败组入院当天及SBT前CPIS、APACHEⅡ评分及血清CRP/ALB、PSP、IL-12水平较高(P<0.01)。(2)根据近因效应选择SBT前血清CRP/ALB、PSP、IL-12、CPIS及APACHEⅡ评分用于后续研究。重症肺炎脱机拔管失败患者SBT前CPIS、APACHEⅡ评分分别与血清CRP/ALB、PSP、IL-12水平呈正相关(P<0.05)。(3)校正后,SBT前CRP/ALB、PSP、IL-12仍与重症肺炎患者脱机拔管失败有关(P<0.05)。(4)SBT前CRP/ALB+PSP+IL-12联合预测重症肺炎患者脱机拔管失败效能[AUC(95%CI):0.936(0.864~0.977)]明显优于CRP/ALB、PSP和IL-12单一预测效能[0.822(0.727~0.895)、0.749(0.647~0.835)、0.827(0.733~0.899)]。结论 血清CRP/ALB、PSP、IL-12与重症肺炎患者脱机拔管失败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效能好,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 侯红梅 彭峰 肖芸关键词:重症肺炎 白细胞介素-12 C反应蛋白 白蛋白 硫酸镁早期干预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观察及对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硫酸镁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早期(神经系统受累期)患儿的效果及儿茶酚胺等指标的变化,为针对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儿茶酚胺水平的干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糖≥7.8 mmol/L)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地塞米松抗炎、甘露醇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能量,必要时加用呋塞米利尿、肌苷营养心肌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25%硫酸镁50~60 mg/(kg·d)。两组疗程均为5~7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2 h后采集静脉血检测白细胞(WBC)、血糖(BG)、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水平,记录两组患儿神经系统受累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均治愈。治疗72 h后,观察组DA、NSE、BG、WBC、CK-MB水平均降低,对照组仅NSE水平降低,且观察组NE、DA、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神经系统受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硫酸镁,能降低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儿茶酚胺水平,减少激素副作用,减少或防止患儿病情进一步恶化。 刘绍华 邱燕玲 李湘玲 刁诗光 肖小兵 邱建武 谢国粦 曾雅丽 黄冬梅 张志关键词:手足口病 儿茶酚胺 硫酸镁 小檗碱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小檗碱组,各75例。常规组在PCI术后给予抗凝、稳定斑块、抗血小板等治疗;小檗碱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辅以小檗碱口服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风险;1年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2组患者发生不稳定斑块数量情况;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小檗碱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小檗碱组Lp-PLA2、hs-CRP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小檗碱组再发ACS风险低于常规组(Log-rankχ^(2)=4.569,P=0.033)。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小檗碱组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数量低于常规组[(2.1±0.5)个比(3.2±0.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给予小檗碱能够有效调节血脂、稳定斑块、减轻内皮下炎症反应,降低ACS再发风险,且安全可靠。 梁万添 唐良秋 陈锦峰 庞军刚 周婉明 陈伟强 陈姣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小檗碱 不稳定斑块 成人下颈椎椎体与关节突关节倾角X线测量及其意义 目的 测量成人下颈椎(C3~C7)关节突关节的倾角,为影像学提供参考数据,探讨年龄因素对倾角的影响.方法 选取成人颈椎侧位X线片120例,男58例、女62例,按年龄分≤30岁、31~50岁和≥51岁三组,以传统的椎体下缘... 吴强 陈立科 李康华 席新华 包拥政 朱文刚 何小龙 李雄 唐华军 胡孔和关键词:颈椎 关节突关节 X线 成骨因子在成骨及骨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10年 背景:在骨形成及骨病中,有多种因子的表达,这些因子能在体外诱导软骨成骨,或诱导骨腹细胞成软骨细胞。目的:总结近年来广泛研究的成骨因子,强调成骨因子在骨形成和骨病中的作用。方法:以osteogenic factors,bone disease,bone formation,Intercellular Signaling Peptides and Proteins,osteogenesis为检索词,检索Medline数据库(2008-01/2009-07);以成骨因子,骨形成,骨病,细胞因子,刺激因子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8-01/2009-07)。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纳入成骨因子及骨形成或骨病相关的内容。排除已被证实落后的研究及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158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成骨因子在骨形成和骨病中的作用进行分析。骨形成及骨病是复杂的过程,受多种激素、全身及局部生长因子的调控。多种骨生长因子参加了骨愈合与骨代谢相关疾病过程,通过局部自/旁分泌方式作用于靶细胞,也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远隔部位靶细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成蛋白,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生长激素等都参与了骨重建过程中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基质合成的调节及骨病的代谢。成骨因子在骨形成过程及骨相关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成骨因子已用于临床及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其效果已经得到了临床证实。 廖家成 贝抗胜关键词:骨形成 骨病 骨组织工程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清醒期的影响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上腹部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清醒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60例,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全身麻醉(A)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记录两组患者全身麻醉用药量、术中知晓、术后清醒时间、苏醒期躁动、血压、心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仅B组存在可疑知晓2例,均无一例肯定术中知晓。异丙酚、芬太尼用量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B组明显少于A组(P<0.05);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B组明显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同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上腹部手术安全有效,术中循环稳定,减少全麻药的用量,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清醒,值得临床推广。 魏兵华 李长科 徐明清关键词:硬膜外阻滞 全身麻醉 上腹部手术 术中知晓 苏醒期躁动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老年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老年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50例,年龄60~ 87岁,体重44~ 74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5):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输注时间20 min,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管插管后10min(T2)及手术结束(T3)时经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采集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记录苏醒期躁动及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T1-3时Da-jvO2和CERO2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T2-3时Da-jvO2和CERO2降低,苏醒期躁动和术后谵妄发生率减少(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改善全麻老年患者的脑氧代谢,从而减少术后谵妄发生. 魏兵华 李长科 徐明清 詹潮勇关键词:右美托咪啶 代谢 谵妄 盐酸小檗碱对颅脑外伤模型小鼠远隔对侧皮层炎症反应、DNA氧化损伤及神经元丢失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小鼠颅脑外伤后远隔对侧皮层的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及神经元丢失的情况,并探讨盐酸小檗碱对这种继发性脑损害的影响。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小檗碱组,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颅脑外伤小鼠模型,小檗碱组通过灌胃给... 黄树宣 朱飞奇 朱瑾华 刘远 裴中关键词:颅脑外伤 盐酸小檗碱 炎症反应 神经元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