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作品数:43 被引量:206H指数:7
- 相关作者:杨兆平石飞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气候变化加剧生物源排放对我国夏季臭氧空气质量的影响
- 2025年
- 近些年我国空气质量整体改善,但臭氧污染日益突出。随着人为排放的持续管控,生物源排放对臭氧浓度的贡献愈发显著。本文利用空气质量模式WRF-Chem,通过敏感性试验量化生物源排放对我国中东部地区2021年夏季MDA8 O_(3)浓度(臭氧日最大8 h平均浓度)的影响,并探讨历史(2021年夏季相较于2001年夏季)和未来(2060年夏季相较于2021年夏季)气候变化下,改变生物源排放对我国中东部地区夏季臭氧空气质量的影响,着重分析生物源排放对臭氧产生的贡献随气象要素变化(温度变化和辐射通量变化)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①考虑生物源排放后,我国中东部地区夏季MDA8 O_(3)浓度比不考虑生物源排放时增长19.2%(增加19.8μg/m^(3)),臭氧超标天数增加10.8 d。②过去20年的气候变化使我国中东部地区植被释放的异戊二烯增长11.4%,驱动生物源排放贡献的MDA8 O_(3)浓度增长10.3%(增加1.8μg/m^(3)),未来40年的气候变暖会使异戊二烯的植被释放量进一步增长21.7%,导致生物源排放对夏季MDA8 O_(3)浓度的正贡献也增长13.2%(增加2.6μg/m^(3))。③随着气候变化,生物源排放贡献的夏季MDA8 O_(3)浓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更加敏感,全国平均历史响应强度为2.5μg/(m^(3)·K),未来响应强度增至3.1μg/(m^(3)·K)。研究显示,生物源排放能显著影响我国臭氧空气质量,且气候变暖会加剧生物源排放的贡献。
- 王旭晖朱佳李柯陈磊靳茜芃廖宏
- 关键词:气候变化臭氧数值模拟
- 环境科学专业“数据分析与实验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5
- 2020年
- "数据分析与实验设计"课程具有理论复杂、概念抽象等特点,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掌握难度大。文章提出了以"应用+实践"为导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了相应改革。结合科研项目设计了与教学内容结合紧密的实践案例,涉及抽样方法、异常值检验、概率分布、假设检验、大小比较、相关分析等20个知识点,覆盖课程教学大纲中约70%的内容。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大大提升了学习兴趣,强化了对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 王鸣薛艳
- 关键词:实践教学环境科学
- 杨木基生物炭吸附去除水溶液中磺胺吡啶被引量:3
- 2023年
- 为探究生物炭对磺胺吡啶(SPD)的吸附性能与机制,研究以杨木屑为原材料制备了3种热解温度分别为350℃(BC350)、500℃(BC500)、650℃(BC650)的杨木基生物炭。研究采用全自动吸附仪与红外光谱等手段探究了该种生物炭的形貌特征,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SPD的吸附能力,并考察了生物炭的重复利用性。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升高,杨木基生物炭比表面积大幅增大,孔隙结构以介孔为主,对SPD的吸附能力逐渐增强。生物炭对SPD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其等温吸附线较符合Langmuir方程。650℃时饱和吸附量在25℃时,为26.62 mg/g。BC650吸附饱和后仅使用水清洗,循环使用3次后BC650吸附容量为12.60 mg/g,约为未使用前吸附容量的47.3%。SPD质量浓度为1.3 mg/L时,生物炭对SPD的去除率稳定在98.0%左右,基本不受pH的影响。SPD质量浓度增至13.0 mg/L时,溶液初始pH对吸附效果影响较明显,随着pH值为1.7上升至9.6时,平衡吸附量与Kd值均逐渐减小,但生物炭对SPD的平衡吸附量变化较小,推测可能是低pH时阳离子形态的SPD与带负电的生物炭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增强了对SPD的吸附能力。
- 宋江生管益东师杨杰徐德福靳红梅杨祥
- 关键词:生物炭磺胺吡啶循环利用
- 江苏省大气颗粒物及其重金属干沉降通量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大气颗粒物及其重金属严重威胁着生态系统功能及人类健康。为研究江苏省大气颗粒物的干沉降输入规律及农业区大气重金属的输入通量,该文利用参数化颗粒物干沉降速率模型,结合江苏省气象数据-空气污染物数据,计算了干沉降速率及通量。结合已有文献数据,对江苏省农业区域大气重金属沉降通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江苏省不同粒径颗粒物干沉降速率均呈现白天高、夜间低的日变化规律。农业区颗粒物干沉降速率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中部及部分沿海地区次之的分布情况。自2018年以来江苏省颗粒物干沉降通量逐年降低,细颗粒和粗颗粒干沉降通量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出现显著降低,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城区高于周边远郊及农业区,地域上则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农业区重金属干沉降通量中Pb、Mn和Cu均有较高的输入。农业区PM_(2.5)中12种重金属的年均干沉降通量合计约10.6~298.2 g/(hm^(2)·a)。
- 靳浩张佳颖张传红樊建凌
- 关键词:颗粒物重金属沉降速率沉降通量
- 杭州市二次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和生成机制研究
- 在杭州市国家基准气候站,于2015.12~2016.11对大气PM2.5进行了采样并对二次化学组分进行分析.2016年杭州^平均质量浓度为59.0μg·m-3,主要二次组分SO42-、NH4+和SO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
- 吴丹张璠徐晓飞杜荣光胡安琪吴光敏
- 关键词:大气污染
- 不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动态及其机理研究
- 2024年
- 为研究不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动力及其机理,以黄花水龙、苦草、凤眼莲和纸莎草4种水生植物为试验材料,用天然富营养水溶液培养40 d,其间研究了植物生物量和水溶液中营养元素以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水生植物的生物量和生长速率影响其对水体的净化效果和净化动力;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对水中氮和磷的吸收和去除效果不同。生长速率大的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能力比较强,如凤眼莲和黄花水龙生长最快,其对氨态氮(NH_(4)^(+)-N)的去除率在第8 d达到最大,为87%和92%,而苦草生长相对较慢,其对NH_(4)^(+)-N的去除率第20 d才达到最大,为75%;另外,水生植物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和硝酸还原酶(NRA)活性也会影响其对水中氮和磷的去除动力和去除效果。本研究可以为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提供科学依据。
- 薛艳宋玉芝
- 关键词:水生植物总氮总磷净化机理
- TiO_(2)涂层的CuMnCeO_(x)催化剂协同脱除氯苯和NO_(x)研究
- 2025年
- PM_(2.5)和O_(3)污染问题仍是当前大气污染控制中的重大难题,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氮氧化物(NO_(x))是这两类污染物的重要前驱体.因此,高效去除VOCs和NO_(x)已成为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策略.虽然去除VOCs和NH_(3)-SCR脱硝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但协同脱除VOCs和NO_(x)仍面临挑战.本研究分别采用一步溶胶-凝胶法和两步溶胶-凝胶法合成制备了CuMnCeTiO_(x)/堇青石和CuMnCeO_(x)/TiO_(2)/堇青石催化剂协同脱除氯苯(CB)和NO_(x),考察了制备方法、TiO_(2)涂层以及活性组分负载量对催化剂催化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步溶胶-凝胶法所制备的CuMnCeO_(x)/TiO_(2)/堇青石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酸性位点、表面氧种类及比表面积等,当TiO_(2)涂层和CuMnCeO_(x)活性组分负载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5%和19%时,其协同脱除效率最佳,其在230℃时CB和NO_(x)去除率均高于85%,协同脱除效率明显提升,而采用一步溶胶-凝胶法所制催化剂由于活性成分的聚集导致CB氧化和NO_(x)还原能力下降.
- 魏琛黄琼毛君杰童熙杨孜素单佳鑫杨波李大伟陶涛
- 关键词:催化剂
- MnCeOx/凹凸棒土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常温催化氧化性能被引量:4
- 2020年
- 以甲醛、苯系物为代表的室内空气污染俨然已成为当今人们日常生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常用净化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主要有吸附、光催化氧化、低温等离子体以及催化氧化技术等,其中常温催化氧化因具有净化效率高、稳定性高、无二次污染、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为此,本文以MnCeOx为活性组分,以多孔凹凸棒土、高岭土等为粘合剂,研制负载型MnCeOx/凹凸棒土和一体化MnCeOx-凹凸棒土催化剂,探索负载量、制备工艺、组分配比以及结构形貌等对催化剂常温催化氧化甲醛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负载型催化剂的氧化活性随着负载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采用溶液混合法效果最佳;而不同组分的一体化催化剂其氧化活性不尽相同,以凹凸棒土和氢氧化铝混合为佳。
- 陶涛肖瑶胡宇欣杜沁熹黄琼陈敏东黄伟
- 关键词:凹凸棒土催化剂甲醛
- 济南市城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被引量:2
- 2024年
- 为研究济南市城区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2020-2021年于济南市城区开展了逐月离线观测,并于2020年6月开展加密观测,分析了VOCs年度、季节、日体积分数变化特征、化学组成及臭氧生成潜势,并利用特征比值法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解析了VOCs来源.结果表明,2021年济南市VOCs年均体积分数为(35.70±16.58)×10^(-9),较2020年改善14.48%,烷烃和OVOCs为VOCs中占比最高的两类组分.2020年VOCs体积分数均值呈冬高夏低季节特征,而2021年呈夏高春低季节特征,受济南市VOCs专项整治行动及北京冬奥会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影响,2021年冬季VOCs体积分数均值较2020年改善最为明显,改善幅度为31.08%,2020年春季芳香烃贡献显著,可能与疫情管控后企业陆续复工复产有关.2020、2021年排名前十的组分主要为烷烃类与OVOCs,如丙烷、乙烷、正丁烷、甲醛、丙酮、乙醛等物种.2021年济南市城区OFP年均值为239.39μg/m^(3),较2020年下降22.46%,烷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OFP改善幅度分别为29.28%、3.09%、67.93%、83.49%,烯烃OFP明显上升,上升幅度为37.49%,OVOCs维持在较高水平.2020、2021年OFP排名前十的物种主要包括甲醛、乙醛、乙烯、1-丁烯、丙烯、对/间二甲苯等.臭氧重污染期间TVOCs体积分数日变化特征呈现明显的早晚高峰特征,中午时段为一天中的低值,夜间维持在较高水平.PMF解析结果表明:VOCs主要来源于工业源、燃烧源、油气挥发源、机动车尾气排放源、溶剂使用源、植物源及二次生成源,机动车尾气排放源、燃烧源及工业源为济南市VOCs的重点管控源.
- 张厚勇隋浩新王在峰张苏凡杜明月葛璇王鸣陶文鑫许宏宇顾达萨张宜升
- 关键词:VOCS污染特征源解析
- 关于生态恢复监测的探讨
- 2016年
- 监测是生态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调整恢复计划、评价恢复效果、纠正环境政策偏差具有重要作用,是保障恢复计划有效实施的手段。当前,生态恢复的监测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文中对生态恢复监测的作用进行探讨,提出了生态恢复的监测步骤;认为开展生态恢复监测指标体系研究、构建生态恢复监测网络、制定生态恢复监测规范是提升当前我国生态恢复监测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我国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与评价。
- 杨兆平高吉喜
- 关键词:生态恢复监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