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作品数:1,691 被引量:5,055H指数:23
相关作者:孟文清史三元高颖安新正申彦利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矿业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57篇期刊文章
  • 9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73篇建筑科学
  • 23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22篇矿业工程
  • 63篇理学
  • 60篇自动化与计算...
  • 51篇文化科学
  • 50篇经济管理
  • 4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4篇化学工程
  • 33篇天文地球
  • 26篇金属学及工艺
  • 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篇水利工程
  • 14篇机械工程
  • 5篇电子电信
  • 5篇社会学
  • 4篇电气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7篇混凝土
  • 107篇有限元
  • 87篇抗震
  • 83篇值模拟
  • 82篇数值模拟
  • 70篇建筑
  • 68篇抗震性
  • 68篇抗震性能
  • 60篇地震
  • 58篇地基
  • 55篇应力
  • 53篇载力
  • 53篇承载力
  • 51篇沥青
  • 50篇抗压
  • 46篇压强度
  • 46篇钢筋
  • 45篇支护
  • 45篇抗压强度
  • 42篇有限元分析

机构

  • 1,652篇河北工程大学
  • 110篇天津大学
  • 44篇中国矿业大学...
  • 3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3篇北京工业大学
  • 23篇交通部公路科...
  • 16篇邯郸市交通运...
  • 15篇清华大学
  • 15篇中路高科(北...
  • 13篇北京交通大学
  • 13篇北京建筑材料...
  • 12篇长安大学
  • 12篇河北工业大学
  • 1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0篇哈尔滨工业大...
  • 10篇武汉理工大学
  • 10篇学研究院
  • 9篇兰州理工大学
  • 9篇石家庄铁道大...
  • 8篇河北农业大学

作者

  • 96篇孟文清
  • 62篇史三元
  • 57篇申彦利
  • 56篇高颖
  • 55篇李彦苍
  • 53篇安新正
  • 53篇张亚鹏
  • 51篇胡启平
  • 50篇杨树标
  • 44篇王长龙
  • 40篇刘红波
  • 40篇王晓磊
  • 39篇郭庆林
  • 38篇崔邯龙
  • 36篇周书敬
  • 34篇陈志华
  • 32篇王二成
  • 26篇李万庆
  • 24篇张京军
  • 21篇高洪俊

传媒

  • 214篇河北工程大学...
  • 79篇山西建筑
  • 59篇煤炭工程
  • 59篇河北建筑科技...
  • 52篇粉煤灰综合利...
  • 35篇价值工程
  • 33篇科学技术与工...
  • 28篇河北工程大学...
  • 22篇工业建筑
  • 20篇四川建材
  • 20篇科技创新与应...
  • 19篇混凝土
  • 18篇数学的实践与...
  • 17篇建筑科学
  • 16篇世界地震工程
  • 15篇四川建筑科学...
  • 15篇江西建材
  • 15篇中国科技论文
  • 14篇硅酸盐通报
  • 14篇新型建筑材料

年份

  • 74篇2025
  • 109篇2024
  • 106篇2023
  • 117篇2022
  • 82篇2021
  • 92篇2020
  • 77篇2019
  • 89篇2018
  • 60篇2017
  • 60篇2016
  • 57篇2015
  • 67篇2014
  • 81篇2013
  • 72篇2012
  • 96篇2011
  • 80篇2010
  • 69篇2009
  • 69篇2008
  • 58篇2007
  • 68篇2006
1,6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岩体采动裂隙网络的逾渗与分形特征关系研究被引量:18
2015年
以平煤八矿己15-22060工作面为背景,引入逾渗和分形理论,分析了煤岩体裂隙网络的演化特征,得到了逾渗概率和分形维数随工作面推进度的变化规律及二者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逾渗概率的大小受横向离层裂隙和竖向破断裂隙的发育、贯通等因素影响,随工作面推进分阶段线性增大,且增幅有增大的趋势;随工作面推进煤岩体的裂隙网络逐步向工作面前方煤体和上覆岩层扩展,分形维数大小受裂隙的长度、宽度、数量、分布等因素控制,升维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煤岩体裂隙网络的逾渗概率与分形维数的关系可分段拟合为1个幂函数和2个线性函数,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为研究煤岩体裂隙网络的等效渗透率奠定一定的基础。
栗东平周宏伟薛东杰易海洋郜海莲
关键词:煤岩体采动裂隙分形维数
高等教育大众化更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被引量:1
2006年
文章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出现的学生培养质量下降,教学条件陈旧、落后,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水平滑坡,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依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谋求大众化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思考和对策。
王育德王娜琚晓虎
关键词:教育大众化
最大主应力偏转与集中对断层活化失稳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为研究断层附近最大主应力对断层活化失稳的影响,以济三煤矿KF76断层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3D软件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分别在断层上下盘进行开挖模拟,分析随着工作面的推进断层附近最大主应力方向和大小的变化。结果表明:断层随工作面的推进活化趋势不断增大,在断层下盘开挖时,工作面距断层40 m,断层发生活化;随着工作面向断层推进,断层附近最大主应力偏转与集中现象不断加剧,范围不断扩大;与断层上盘相比,在断层下盘开挖工作面,最大主应力偏转与集中现象均更加明显,影响范围更大,更易引起断层活化失稳。
郭延华贺志龙
关键词:断层应力集中地质构造
铝合金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工程中的模拟分析
2022年
目前铝合金材料由于其诸多优点在建筑市场得到广泛的应用,其轻质高强等特点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上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考虑两种荷载效应组合,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en建立力学模型,并对铝合金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进行不同工况下结构变形及应力变化规律分析。通过分析架体的位移变化和应力云图发现,施工过程中在悬臂位置增加支撑和不同工况下加强局部构件使爬架整体更加安全可靠,对于今后铝合金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武鑫
关键词:铝合金材料附着式升降脚手架荷载效应组合有限元
基于深度学习的海洋平台基础环境监测方法
2025年
针对海洋平台基础海底环境监测人工工作效率低,时间成本高,依赖具有先验知识的技术人员的主观判断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化海洋平台基础环境监测算法。该算法能够有效避免人工主观因素对图像判读的干扰,实现全天候、自动化、实时的海洋平台基础环境灾害初步预警。首先,通过试验从目前基于深度学习(DL)的主流计算机视觉(CV)算法中筛选出最适合海底三维实时声呐图像分类的基础网络结构。然后,对试验选出的VGG-11算法,使用通道优先卷积注意力(CPCA)模块改进,并通过Grad-CAM热力图验证了CPCA-VGG算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CPCA-VGG算法对海洋平台基础各类环境分类评价指标分别达到了Acc_(Top-1) 97.35%、Acc_(Top-5) 100.00%,平均精确率和平均召回率分别为98.62%、98.44%。该算法能较好地满足对海洋平台基础各类环境的实时监测,以及对灾害进行初步预警的实际工程需要。
张超熊春宝熊春宝
关键词:结构健康监测海洋平台计算机视觉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碳化硅沥青界面吸附特性研究
2025年
为研究碳化硅微粒(SiC)对沥青的吸附特性,基于分子动力学构建了基质沥青、SiC和SiC沥青界面模型,通过密度、能量和径向分布函数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分析了不同温度下SiC沥青界面的界面能,以及298 K下沥青各组分在界面处的扩散特性和吸附选择性,并通过沥青四组分试验验证了模拟结果。结果表明,界面能绝对值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在298 K时达到最大值;在此温度下,轻质组分(饱和分和芳香分)和胶质在SiC沥青界面的扩散效果更好;SiC对沥青组分表现出选择性吸附,胶质和轻质组分在SiC界面会产生聚集效应。沥青四组分试验结果显示,改性后沥青中饱和分、芳香分和胶质的相对含量均降低,沥青质的相对含量增加,SiC对沥青4个组分的选择性吸附提高了沥青的黏度和刚度,这为沥青路用性能的研究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
宋美俊高颖赵亚军张晓雄吕小博
关键词:碳化硅分子动力学沥青
花岗岩机制砂特性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进展
2025年
花岗岩作为中国重要的石材资源,因其物理性质稳定、力学性能较好,被广泛用于制备机制砂等建筑材料。为推进花岗岩在机制砂中更好的应用,针对水泥混凝土的应用需求,该文从花岗岩机制砂的矿物组成、颗粒级配及云母含量等特性展开分析,系统总结了花岗岩机制砂特性对混凝土力学性能、耐久性和体积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性能随花岗岩机制砂中云母、石粉等含量的提高而降低,限定其含量对混凝土力学及耐久等性能有促进作用。基于现有研究,探讨了花岗岩机制砂应用中云母含量过多等问题,为花岗岩机制砂在水泥混凝土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王稷良魏新院于波
关键词:花岗岩机制砂云母混凝土耐久性
三侧恒温边界对常物性2D-FGM加热温度场的影响
研究功能梯度材料模型内部温度大小和分布情况,对评价FGM的热应力缓和特性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在三测恒温单侧加热条件下常物性二维FGM平面区域的温度场。研究结果表明:FGM自身因素对温度场分布影响...
尉舰巍许杨健
关键词:功能梯度材料有限元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基于废旧胶粉的抗裂沥青制备与性能研究
2025年
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废旧胶粉作为主要原材料制备了新型复合抗裂沥青,采用响应曲面法确定了新型复合抗裂沥青的掺配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新型复合抗裂沥青进行了基本性能测试、布氏黏度试验、测力延度试验、温度扫描试验和低温弯曲梁流变试验,对比评价了新型复合抗裂沥青的黏温特性和高低温流变性能等性能。最后,基于荧光显微图像,分析了新型复合抗裂沥青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新型复合抗裂沥青原材料的最佳优化方案为:SBS改性剂掺量4%(质量分数,下同),胶粉掺量15%,增韧剂掺量4%。新型复合抗裂改性沥青具备优异的低温性能及抗拉伸能力,延度可达到54 cm,弹性恢复可达到99%,相比常规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低温延度提升78%,弹性恢复性能提升11%;从微观角度来看,复合抗裂改性沥青通过多种改性剂的协同交联,形成了均匀紧密的微观结构,显著增强了抗裂性能,能够更好应对温度变化和机械应力的影响。
熊可维张明明刘文静张紫璇曹东伟夏磊魏红梅霍淑芳
关键词:道路工程复合改性沥青延展性沥青路面
基于GA—ANN的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模型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综述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建立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函数逼近能力,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的评价。针对人工神经网络的不足,本研究将遗传算法引入神经网络,实现两种算法的优势互补。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张立宁安晶何燕石华旺
关键词: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
共16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