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 作品数:3,625 被引量:8,015H指数:27
- 相关作者:肖文涛陈朝宗陈明森王少泉李永杰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行政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继续深化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 2007年
-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状况以及新形势下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基本要求和主要举措都作了精辟的论述。
- 杨小冬
- 关键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
- 流域生态环境整体性治理的路径探析——基于河长制改革的视角被引量:43
- 2017年
- 流域科层管理碎片化体制是当前我国流域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破坏和水污染加剧等水安全问题突出的重要制度根源。河长制实行流域行政分包、跨部门协作和公众参与等措施,它是流域生态环境整体性治理的探索性实践。从当前河长制运行情况看,存在着纵向分包治理成本分摊不均衡、横向功能整合面临诸多掣肘以及公私合作程度低等内生困境。因此,提升流域生态环境整体性治理能力,要以深化河长制改革为突破口,明晰流域分层治理的责权利,推进流域环保机构整合,拓展流域治理公私合作领域等。
- 黎元生胡熠
- 关键词:流域生态环境河长制整体性治理碎片化
- 新时代我国数字政府治理平台建构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从数字治理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处于数字治理2.0这一新时代。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政府治理平台的构建进程得到有效推进,这一治理平台具有多种特征及多项功能。数字政府治理的一些主体在建构数字政府治理平台的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如数字政府治理平台的实用性、规范性、时效性和亲和性均须进一步强化,这些问题的成因可归入五个层面。我国数字政府治理平台的发展趋向是:实现体系化建构、服务内容更加系统全面且呈现一站式全流程业务服务,采取一些举措能够助推我国数字政府治理平台的进一步建构。
- 王少泉
- 论从史出的开拓——评《叩问美文:外国散文译介与中国散文的现代性转型》
- 2015年
- 黄科安《叩问美文:外国散文译介与中国散文的现代性转型》站在学术前沿,从"译介"这一崭新视角来探讨中国现代散文的基本范式和理论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和开创性学术贡献。
- 肖剑南
- 关键词:中国散文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研究评析
- 2015年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是影响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关系。目前学界对其主要持五种观点:一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二是同实而异名的关系,三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四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五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相互生成的,这种生成只有立足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并从特殊国情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方面来阐述才能理解和把握。
- 周前程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 “三个代表”与图书馆创新工作
- 2002年
- 图书馆的创新工作离不开“三个代表”的思想,文章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结合图书馆的具体工作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 杜江南
- 关键词:图书馆
- 坚持科学发展 促进文化繁荣被引量:1
- 2007年
- 文化建设不是一次标新立异、急功近利的思想运动,而是一个绵实厚重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历史进程,应该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这一历史进程中,发挥其思想价值和指导作用,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 林默彪
- 关键词: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历史进程标新立异文化建设急功近利
- 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兼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模式
- 2000年
-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和充分的历史条件 ;合理地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本性要求。人类社会只有综合运用科学技术进步、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在优势 ,才能确保经济活动 ,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本文最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具体构思。
- 胡炳麟
- 关键词:经济可持续发展公有制
- 驱动科技创新的思想理念及其形成规律
- 2019年
- 文化理念、经济理念、政治理念相继驱动西方现代科技创新,各种思想理念驱动的科技创新模式,既存在协同共进的关系,也存在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各种科技创新模式在不同国家中权重关系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驱动科技创新的文化理念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产业型科技研发和政府型科技研发的负面效应。
- 王斌
- 关键词:科技创新模式文化理念经济理念政治理念负面效应
-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碳减排效应研究——来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证据
- 2024年
- 将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设立显著降低了试点城市的碳排放规模,即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具有碳减排效应。机制分析表明,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设立能够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绿色创新降低碳排放规模。异质性分析显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设立对营商环境较好城市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城市碳减排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设立不仅可以实现减污和降碳的协同治理,还有助于降低邻近城市的碳排放。
- 彭冬冬
- 关键词:服务外包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