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作品数:277 被引量:431H指数:10
- 相关作者:虎业勤杨鹏程王毅孙杰田闯更多>>
-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观探析被引量:1
- 2020年
- 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关键一招,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我国历代领导集体的科技创新思想以及中外传统科技创新思想是一脉相承、相互呼应的。习近平分别从主体、方向、功能、保障、路径等方面对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规划,并针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精准合理答复,为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方略引导,为中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规律借鉴,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新的方向指导。
- 田闯陈俊杰
- 微信信息传播的主要问题及调控措施
- 2016年
- 微信作为人们现代生活中相互沟通的重要通信手段,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信息良莠不齐、用户行为失范、谣言信息泛滥等负面问题,进而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要消除微信信息传播活动的不利影响,需要从强化用户的自律意识、加强技术反思与技术监管和政府与传统媒体介入等多方面进行整改,才能使其发挥正面作用,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 苏文龙
- 关键词:信息传播新兴媒体传统媒体
-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路径探究被引量:22
- 2021年
- 问卷分析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发现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面临以下问题:缺乏创业资金,政府“过程服务”不足;创业环境复杂,社会融入难;高校引导不足,专业不对口;家庭世俗眼光的制约;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不足等.助推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需要从以下问题着手:发挥政策优势,强化“过程服务”力度;发挥地缘优势,促进社会融入;加强高校引导,创新人才培育体系;改变家庭认知偏差,培育文明乡风;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
- 张雪孙可敬
- 关键词:农村籍大学生
-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创新探讨被引量:1
- 2017年
-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创新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客观要求。鉴于此,必须在实践中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本文认为,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前提,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是基础,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是根本,以及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培养是关键。
- 孙杰
- 关键词:教学方法
- 数字资本本质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检读被引量:2
- 2024年
- 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数字资本主义应运而生。数字资本以海量的数据为核心,构建起新的资本模式和经济形态,引发了关于资本本性、剥削机制等一系列问题的新思考。其中,数字资本的本性问题及其新样态成为学术界讨论的新热点。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资本产生于人们的物质劳动,具有物质性,并异化为社会形式存在。而在数字资本主义那里,非物质劳动的数字劳动产生了数字资本的增殖,一方面具有不依赖于物质形态的非物质性,另一方面又无法脱离物质基础和社会结构,其存在和运作都依赖于坚实的物质要素。同时,“数字资本”通过平台、算法等对资源进行了重新配置,改变了市场结构和生产关系,决定社会资源的分配,并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批判数字资本本性的两面性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蔡晓辉
- 关键词:社会形式
-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浅析
- 2007年
-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本文探讨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原则和特征,结合国外循环经济立法现状,提出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设想。
- 张金艳
-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 连云港市低碳交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 2015年
- 发展低碳交通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连云港是江苏省唯一的海港城市,连云港市的低碳交通发展模式带有很强的区域性特征,其低碳转型的成功与否对于整个江苏省以及其他沿海城市而言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连云港市低碳交通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连云港市发展低碳交通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提出可行的发展对策,归纳总结了降低连云港市交通碳排放的方法,对连云港市低碳交通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 虎业勤李盈
- 关键词:低碳交通碳排放
- 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
- 2024年
-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思想指南,具备科学性、革命性和时代性等鲜明特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关乎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培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它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还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从马克思主义信仰道理、学理和哲理三重维度出发,深入解析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路径,探索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为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科学指导。
- 卜艳萍丁文思
-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道理学理哲理
- 思政课赋能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索
- 2024年
- 科研能力是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思政课是促进人文社科类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对提升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科研能力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基于对思政课赋能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的深度剖析,提出了构建问题导向型课程设计、推行“科研—思政”双导师制、建立全球视野与本土情怀双向课程以及构建科研资源众筹共享平台等路径,旨在为思政课更好地提升人文社科类研究生科研能力提供坚实的实践支撑。
- 随新民刘红涛
- 关键词:思政课
- 新媒介技术视域下青年群体“信息茧房”问题研究
- 2022年
- 新兴媒介技术不但未能解决日趋严峻的信息堡垒和数字鸿沟问题,更在信息获取层面上束缚了青年群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并且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寻求人与技术和谐共生的道路需要从新媒介技术和青年群体生活的嵌入性关系入手,以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观理解、研究“信息茧房”效应在青年群体中引发的伦理问题及其理论根源。应回归人这一主体,通过增强青年群体媒介素质教育、优化信息传播智能算法、构建良性媒介环境等举措,去突破青年群体所遇到的伦理困境。
- 毕夏寅虎业勤
- 关键词:新媒介技术青年群体技术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