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品数:685 被引量:1,175H指数:16
相关作者:刘化军吴若飞李迎果穆美琼李际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3篇期刊文章
  • 8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8篇政治法律
  • 109篇文化科学
  • 73篇哲学宗教
  • 67篇经济管理
  • 21篇社会学
  • 20篇历史地理
  • 18篇自然科学总论
  • 6篇生物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文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军事
  • 3篇语言文字
  • 3篇艺术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56篇主义
  • 46篇教育
  • 42篇政治
  • 34篇文化
  • 31篇民族
  • 24篇社会主义
  • 24篇思想政治
  • 20篇社会
  • 20篇共产党
  • 20篇共同体
  • 19篇治教
  • 19篇中国共产党
  • 19篇马克思主义
  • 19篇国共
  • 18篇哲学
  • 18篇政治教育
  • 18篇逻辑
  • 16篇毛泽东
  • 15篇生态
  • 14篇中华民族

机构

  • 418篇云南师范大学
  • 12篇云南大学
  • 4篇中共中央党校
  • 3篇云南省农业科...
  • 3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3篇江西省委党校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西南林学院
  • 2篇教育部
  • 2篇昆明冶金高等...
  • 2篇牛津大学
  • 1篇国家行政学院
  • 1篇安徽体育运动...
  • 1篇长沙学院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东京大学
  • 1篇钢铁研究总院

作者

  • 7篇刘化军
  • 6篇卢光盛
  • 5篇金珍
  • 4篇张旭
  • 3篇张悦
  • 3篇郭佩惠
  • 3篇郭强
  • 3篇罗文
  • 2篇庄雷
  • 2篇周智生
  • 2篇李恬恬
  • 2篇王周炎
  • 2篇周朗生
  • 2篇孙俊
  • 2篇李红专
  • 2篇张霞
  • 2篇李际
  • 1篇张敏
  • 1篇柳礼泉
  • 1篇羊许益

传媒

  • 1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0篇中文科技期刊...
  • 9篇国外理论动态
  • 9篇哲学进展
  • 6篇社会主义论坛
  • 5篇云南师范大学...
  • 5篇中南林业科技...
  • 5篇时代人物
  • 4篇外国问题研究
  • 4篇学术探索
  • 4篇云南教育(视...
  • 3篇学校党建与思...
  • 3篇云南行政学院...
  • 3篇社会主义研究
  • 3篇商丘师范学院...
  • 3篇科学社会主义
  • 3篇创造
  • 3篇系统科学学报
  • 3篇湖南第一师范...
  • 3篇成功

年份

  • 32篇2025
  • 40篇2024
  • 40篇2023
  • 48篇2022
  • 39篇2021
  • 37篇2020
  • 28篇2019
  • 14篇2018
  • 20篇2017
  • 2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7篇2012
  • 8篇2011
  • 27篇2010
  • 2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6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西方工具理性的扩张及其反思被引量:12
2005年
工具理性的扩张是现代西方社会发展的重要特点。西方学者对于现代西方社会发展中工具理性扩张的原因、结果以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但是 ,其工具理性扩张理论存在根本缺陷。只有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才能科学地阐明现代西方社会发展中工具理性扩张的原因和结果 ,才能找到解决工具理性扩张的现实途径。
李红专陈路
关键词:西方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维度
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三次飞跃整体性的四个维度
2025年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征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步伐在接续推进,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三次飞跃。三次飞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自身体系完整、逻辑同构、一脉相承。三次飞跃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共同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共同的实现路径、共同的理论精髓和共同的价值指向等四个维度。三次飞跃始终保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与实践同发展,在飞跃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发展创新,集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理论整体性、逻辑整体性、事实整体性和价值整体性,是对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充分展示;整体性的飞跃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持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解释力、感召力和信仰力,使马克思主义在创新发展中始终展现出强大的真理魅力,始终牢牢占据着道义与真理的制高点。
夏禾刘化军
关键词:整体性
劳模精神融入时代新人培育的三维路径探析被引量:2
2023年
劳模精神作为劳动精神的集中体现与人格化表达,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通过完善课程设置、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方法夯实校内课堂,通过巩固物质文化承载、依托纪念活动仪式、运用劳动教育实践丰富校园文化,通过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把握社会舆论导向、立足家风家训教育优化校外课堂,“三课堂”联动不断增强劳模精神育新人的协同性、多样性与有效性,对于青年一代养成“崇尚劳模、热爱劳动”的劳动价值观念,践行“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庞申伟马璟琦
关键词:劳模精神时代新人校园文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2023年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基础,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本文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旨在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探索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雷雨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佤族民间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与实践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作为一个迈入现代化不足百年的“直过民族”,佤族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化历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元的民间传统文化,它们蕴含着深邃的生态智慧,并通过具体实践践履着“天人共生”理念,直至今日仍对本民族聚居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祁永超石超
关键词:佤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智慧生态实践
拉克劳和墨菲主体思想中对“阶级”理论的解构分析
2024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资本主义的扩张、消费社会以及信息化社会带来的冲击,无不动摇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在西方世界中的权威性,拉克劳和墨菲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他们所谓的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激活和创新。他们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解构马克思主义阶级主体,建构新的多元主体理论。本文在引入“阶级”理论面临的资本主义调整、无产阶级意识退化、新社会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下,具体阐释拉克劳和墨菲对“阶级”理论的概念维度、结构维度、经济维度三个方面的解构基础,进一步分析拉克劳和墨菲在对“阶级”解构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并探索其理论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积极作用。With the adv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expansion of capitalism, the consumer society and the impact brought by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ll of which shake the authority of Marxist class theory in the Western world, Laclau and Murphy began their so-called activation and innovation of Marxist class theory precisely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Influenced by postmodernist thinking, they deconstructed the Marxist class subject and constructed a new theory of multiple subjects. In this paper,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capitalist restructuring, degradation of proletarian consciousness, and the rise of new social movements that the theory of class is facing, Laclau and Murphy’s de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ual, structural, and economic dimensions of the theory of class is specifically explained and further analyzed. It will further analyze Laclau’s and Murphy’s misinterpretation of Marxism in the process of deconstructing “class” and explore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heir theories on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ideas of Marxist theory.
李艳
关键词:阶级理论话语主体
自然和文化的统一:马克思人性观新解被引量:3
2021年
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开端,包含着从"原始的、通过自然发生的途径产生的人们",到现实的、从事生产活动的人之间的转变过程。这正是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等著作中所探讨的主题。如何对人"既从属于自然又从属于社会"进行实证分析和哲学阐释,是马克思和达尔文思想交汇处的人性探讨之意义所在。从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贯通、融合理解人性的特质,可以看到,根源于遗传潜能和生物特性的人性能力,是联接自然和文化的纽带。那些被视为人类先天的心理倾向和理智能力,乃是历经漫长历史时期进化而成的人性的深层结构,它们与人的社会属性相互贯通,并且在人性的个体发生过程中得以展现。进而言之,进化性生成的、人先天的社会性本能与文化(心理情感、观念模式和行为方式)的同一性,构成人性的存在论根基。
杨胜荣
关键词:自然史人类史人性
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创新运用探析被引量:2
2022年
新媒体时代的千变万化推进着教育的持续变革,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创新运用呈现出辅助型、混合型、嵌入型等多元化表现方式,效果显著。但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创新运用的认同感、达成度、协同性等亟待提高。高校需要通过政策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充实师资,通过数据信息共享建构交互反馈机制来系统建构创新运用的保障机制。
龙丽波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浅析“三个自信”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7年
“三个自信”是整个十八大报告的画龙点睛之笔,这一重要思想要求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境界。三个自信是中央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对坚持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一个自信的赞同。“三个自信”的提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新发展,是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发展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三个自信”的深入理解,从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要求全体树立“三个自信精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赵英婷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大局”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应对
意识形态作为民族和国家赖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其内在的逻辑力量和价值导向,为社会成员提供理解世界、认识社会、引领行动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南。在"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的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信仰价值体系...
左文杰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共4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