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品数:862 被引量:4,378H指数:28
相关作者:刘永贵张金帅陈宏利蒋玲慧魏建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四川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54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6篇文化科学
  • 96篇自动化与计算...
  • 24篇经济管理
  • 23篇哲学宗教
  • 17篇语言文字
  • 17篇艺术
  • 13篇电子电信
  • 13篇社会学
  • 7篇政治法律
  • 6篇医药卫生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14篇教育
  • 105篇教学
  • 64篇高校
  • 53篇大学生
  • 46篇职业教育
  • 42篇课程
  • 41篇人工智能
  • 37篇高等教育
  • 34篇文化
  • 34篇教师
  • 22篇网络
  • 21篇社会
  • 20篇课堂
  • 19篇逻辑
  • 19篇教育技术
  • 18篇学科
  • 16篇视域
  • 16篇教育信息
  • 16篇教育信息化
  • 14篇虚拟现实

机构

  • 784篇南京邮电大学
  • 4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0篇南京大学
  • 9篇江苏师范大学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四川文理学院
  • 5篇江苏省教育科...
  • 5篇扬州大学
  • 4篇河海大学
  • 2篇江苏科技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湖南第一师范...
  • 2篇南京晓庄学院
  • 2篇三江学院
  • 2篇顺德职业技术...
  • 2篇西南大学

作者

  • 27篇李峻
  • 24篇秦军
  • 13篇单美贤
  • 12篇章宁
  • 11篇徐水晶
  • 10篇张刚要
  • 9篇李艺
  • 9篇林巧民
  • 9篇卢锋
  • 8篇季一木
  • 8篇张艳娣
  • 8篇张志华
  • 8篇杨立军
  • 7篇唐湘宁
  • 7篇霍智勇
  • 7篇刘永贵
  • 6篇余武
  • 6篇桑学峰
  • 6篇王国平
  • 5篇闫寒冰

传媒

  • 39篇软件导刊
  • 35篇汉字文化
  • 28篇南京邮电大学...
  • 26篇职教发展研究
  • 25篇成人教育
  • 25篇中国电化教育
  • 23篇电化教育研究
  • 22篇计算机技术与...
  • 19篇现代教育技术
  • 18篇艺术科技
  • 18篇神州
  • 17篇江苏高教
  • 15篇中小学信息技...
  • 13篇文教资料
  • 12篇计算机时代
  • 12篇开放学习研究
  • 11篇终身教育研究
  • 10篇无线互联科技
  • 8篇软件
  • 8篇中国教育网络

年份

  • 42篇2025
  • 66篇2024
  • 67篇2023
  • 63篇2022
  • 86篇2021
  • 80篇2020
  • 72篇2019
  • 44篇2018
  • 44篇2017
  • 55篇2016
  • 44篇2015
  • 34篇2014
  • 40篇2013
  • 32篇2012
  • 15篇2011
8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图像知识生产:数字时代教育领域视觉素养研究的转向
2024年
数字时代图像研究已成为教育研究的新热点。虽然视觉素养的知识生产转向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在教育领域,视觉素养的知识生产价值尚未引起广泛重视。基于学理角度分析知识生产转向的可行性,从“是什么”“传达了什么”与“如何发生”三个维度对视觉素养研究的知识生产转向进行内涵阐释,提出通过跨视域需求唤醒知识生产意识,通过跨学科学习夯实知识生产能力,通过跨文化理解拓宽知识生产视野,通过跨方法互证提高知识生产质量,以期推动视觉素养研究的知识生产转向,充分发挥图像研究的独特价值。
张沿沿申灵灵
关键词:知识生产
面向理解的视频学习资源内容设计框架被引量:10
2019年
视频是在线课程的主要呈现形式,如何设计出更易于学生理解的视频学习资源是互联网时代提出的新需求。文章分析了当下视频学习资源的理解需求与现实困境,并借助解释学理解理论建构出面向理解的视频学习资源内容设计框架。研究提出资源设计者应关注视频的中介价值,立足过程设计视角,通过“预理解”“多理解”和“融理解”三个理解阶段,以及知识铺垫、情境导入、问题展开、知识应用和协作互评五个内容环节,逐步促进学生对视频学习资源内容的理解;最后,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解释该设计框架的运用路径。研究表明,该设计框架有助于学生对视频内容的理解,教学者应意识到如今视频学习资源的角色转换,挖掘其中的中介文本价值,以促进在线学习的理解效果。
孙田琳子沈书生
关键词:解释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在线学习成绩预测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通过分析在线学习平台中的教育文本,能挖掘其所蕴含的情感、认知等信息进行学业预测。然而目前在线学习成绩预测大多基于结构化数据,难以深入、精准地挖掘学习者的状态、情感等信息,影响到预测的准确性。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其中CNN模型能够有效提取局部特征,而LSTM模型能够考虑全局文本顺序的优势,能对教育短文本数据进行分类和细粒度情感倾向分析,挖掘其包含的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实现对在线学习成绩的有效预测。
郑安琪王宇琪郝川艳
关键词:文本分析情感分析
论教育技术学理论的结构、发展阶段及其动因被引量:1
2017年
按照科学哲学的相关解读,"科学的"教育技术学理论的结构包含两种陈述:一是静态显形结构,即教育技术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具体原理与应用原理;二是动态逻辑结构,即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传统"的内部完善和外在更替的规律。根据"研究传统"的内在规定,可以将教育技术学理论划分为三个前后继承、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通过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研究传统的特点、教育技术学理论的特点及其他相关元素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教育技术学理论的静态显形结构多么完备,它们实质上都在接受动态逻辑结构的引导与制约,动态逻辑结构才是主导教育技术学理论发展的关键动因。
张刚要
关键词:历史演变发展动因
教师数字素养发展跃升的团队化路径:走向人机结队被引量:8
2024年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化之际,教师数字素养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成效,亟需探索创新培养路径,据此,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本研究提出走向人机结队的教师数字素养发展团队化路径的主张。研究在剖析教师数字素养内涵和发展挑战的基础上,通过基于个人和基于团队两种不同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明晰了团队化发展的趋势和意义。其次,提出了人机结队团队作为高胜任力团队的形态,进而分析了促进教师数字素养跃升的机理,并形成了教师数字素养团队化发展的概念框架。再次,依据团队化研究、群体动力学以及人本人工智能理论,从团队建设角度,构建起包含微观个体、中观团队、宏观组织在内的团队多层次构建模型,同时针对团队任务、成员角色、协同机制三个关键要素阐释了人机结队团队的构建策略,并强调了共同主体性的保障策略。最后,对于人机结队团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总结。
魏非单俊豪郑珊珊祝智庭
关于“智慧学习环境”的研究综述被引量:17
2013年
文章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了智慧学习环境产生和发展的背景,认为智慧学习环境应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各种支持与自我发挥为支撑,并通过案例分析法给予了论证,最后指出智慧学习环境今后将以"智慧性"作为发展侧重点。
程玫单美贤
关键词:智慧学习环境智慧性
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制转型的现实选择被引量:4
2017年
成人高等教育封闭式的办学模式导致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脱节,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与多元变动的学生需求之间形成冲突,"以知识为主"的评价模式与"以能力为主"的培养目标相矛盾。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多元化的体验式学习提供物质条件;可以打通知识建构与职业规划的融合渠道;可以拓展成人高等教育的边界,形成不同主体的协同效应。要实现有效的校企合作必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立体化的实践课程体系;以能力发展需要为核心建立特色化的实训基地;以共享协作方式构建师资培养机制。
唐湘宁陆南芳
关键词:校企合作成人高等教育
管理者过度自信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近15年有关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文献的国家(地区)与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期刊共被引分析,综合相关评价指标挖掘重点文献,绘制科学知识图谱,探索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本文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研究前沿主要聚焦于女性管理者、企业风险、创新绩效、分布模式、自信归因和管理者特质6个方面,研究方法主要为案例调查、实证研究、定量分析和跨学科研究。
杨帆骏朱卫未
关键词:CITESPACE过度自信可视化分析
“中国智造”与职业教育转型:误区与矫正被引量:5
2019年
我国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紧迫性体现在制造业转型的动力不足、劳动者素质与市场的匹配度过低以及职业教育本身的生存危机,并且在转型理念中存在"追赶式陷阱",在行动主体方面存在“联动机制”缺失,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知识孤岛”以及在文化培育中遮蔽了“工匠精神”。因此,促进职业教育转型发展要打破单中心治理结构弊端,构建多中心治理机制;要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投入机制;要打好政策组合拳,为职业教育转型提供保障。
陈楚伦张珍
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表现性评价——模型设计与论证被引量:10
2022年
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评价是保证STEM教育质量的重要工作。表现性评价以其聚焦真实情境和强调“评价即发展”理念有望提升STEM教师评价专业化程度。在评价模型设计过程中,通过文献法和两轮德尔菲法构建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理论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设计STEM教师教学胜任力表现性评价过程模型,该过程模型包括设计、实施与论证三个阶段。在设计阶段,构建并验证评价模型的基本要素(包括评价目标、表现性任务和评价量规),同时设计评价执行机制和评价管理机制来保证评价模型的有效实施;在实施阶段,设计数据采集、测评、分析、能力画像呈现和干预策略制定五个步骤来保证STEM教师能够通过评价了解自身能力现状并获得能力提升支持;在论证和优化阶段,重点从形式化维度与集权化维度系统论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在评价模型应用过程中,分别选取6位STEM教师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评价与反馈实践,同时选取30份优秀STEM教学设计案例进行评价量规的实际应用。通过对专家和参与实践的STEM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发现该评价模型在智能化数据采集与分析工具赋能和教师评价生态重构两个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单俊豪闫寒冰
关键词:STEM胜任力教师评价教师专业发展
共7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