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作品数:1,070 被引量:3,516H指数:19
相关作者:李钟侠梁毓明陈德海黄朝志刘宏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09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48篇电气工程
  • 84篇交通运输工程
  • 68篇电子电信
  • 61篇机械工程
  • 54篇文化科学
  • 21篇矿业工程
  • 20篇金属学及工艺
  • 20篇一般工业技术
  • 14篇经济管理
  • 1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2篇医药卫生
  • 12篇理学
  • 11篇冶金工程
  • 10篇建筑科学
  • 9篇动力工程及工...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化学工程
  • 4篇水利工程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4篇电机
  • 104篇网络
  • 82篇图像
  • 77篇永磁
  • 64篇神经网
  • 64篇神经网络
  • 58篇永磁同步
  • 57篇同步电机
  • 55篇传感
  • 53篇永磁同步电机
  • 53篇感器
  • 53篇传感器
  • 41篇卷积
  • 39篇自适应
  • 38篇自适
  • 35篇视网膜
  • 35篇网膜
  • 34篇粒子群
  • 32篇群算法
  • 32篇转矩

机构

  • 1,038篇江西理工大学
  • 2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9篇上海交通大学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浙江大学
  • 10篇北京交通大学
  • 10篇北京航天飞行...
  • 9篇安徽机电职业...
  • 9篇厦门理工学院
  • 9篇中国瑞林工程...
  • 7篇中国科学院自...
  • 5篇合肥工业大学
  • 5篇江西应用技术...
  • 5篇赣州有色冶金...
  • 5篇江西离子型稀...
  • 4篇西北工业大学
  • 4篇江西师范大学
  • 4篇铜陵有色控股...
  • 3篇东南大学
  • 3篇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

  • 32篇杨国亮
  • 32篇于仲安
  • 28篇梁礼明
  • 20篇许伦辉
  • 19篇陈强
  • 18篇邰能灵
  • 15篇周克良
  • 15篇刘飞飞
  • 13篇杨杰
  • 12篇王祖麟
  • 12篇任金霞
  • 12篇邝先验
  • 12篇范春菊
  • 11篇刘宏
  • 10篇刘传凯
  • 9篇黄金霖
  • 9篇欧阳伟
  • 9篇鲁海荣
  • 8篇刘祚时
  • 8篇郭培育

传媒

  • 42篇江西理工大学...
  • 40篇传感器与微系...
  • 31篇科学技术与工...
  • 25篇制造业自动化
  • 25篇现代电子技术
  • 20篇计算机工程与...
  • 18篇计算机测量与...
  • 17篇计算机应用与...
  • 17篇微电机
  • 16篇计算机仿真
  • 16篇传感器技术与...
  • 15篇计算机工程与...
  • 15篇组合机床与自...
  • 15篇物联网技术
  • 13篇工业控制计算...
  • 13篇电工技术学报
  • 12篇科技与创新
  • 1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1篇西部素质教育
  • 10篇电子测量技术

年份

  • 87篇2025
  • 121篇2024
  • 124篇2023
  • 95篇2022
  • 88篇2021
  • 81篇2020
  • 80篇2019
  • 71篇2018
  • 37篇2017
  • 54篇2016
  • 57篇2015
  • 46篇2014
  • 48篇2013
  • 43篇2012
  • 6篇2011
1,0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新型指数趋近律的PMSM滑模控制研究被引量:6
2023年
针对应用传统指数趋近律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调速系统存在的超调过大、抖振大、鲁棒性差等问题,通过对传统趋近律进行改进,得到一种新的指数趋近律。在等速项中引入了涵盖对数项的分数多项式,并由此设计了相应的滑模速度控制器。对系统进行仿真建模,并与传统指数趋近律控制和PI控制进行比较。仿真图像显示:运用改进指数趋近律的滑模速度控制器有效地提高了PMSM调速系统的响应速度,削弱了抖振,提高了稳定性。
陈德海曹永康邵恒杨程邱福亮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抖振
基于改进ADRC的四旋翼姿态控制器设计被引量:14
2023年
针对四旋翼无人机姿态自抗扰控制(ADRC)系统应对复杂干扰时,基于传统fal函数设计的扩张状态观测器(ESO)抗扰动能力不足、易产生抖振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型ADRC并用于四旋翼姿态控制。基于正弦函数构建一种新型光滑非线性xfal函数以改进ESO,利用Lyapunov函数对改进ESO的稳定性进行证明。通过仿真平台,与其他ADRC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型ADRC和标准ADRC相比,当四旋翼无人机不受干扰时,在其抖振区间内,俯仰角均方误差降低了约38.7%;当四旋翼无人机分别受到连续干扰、突发干扰、复杂干扰时,在各自计算区间内,俯仰角均方误差分别降低了约78.4%、80.2%、83.3%。因此,改进型ADRC在有效减小抖振的同时,还具备优良的抗干扰能力。
鄢化彪徐炜宾黄绿娥
关键词:自抗扰控制扩张状态观测器
基于ZigBee的分布式农业环境监测系统设计被引量:30
2021年
为了高效和精确获取农业环境信息,设计了一种基于Zig Bee的环境监测系统,通过Zig Bee技术组建分布传感网络终端采集数据,再通过4 G模块发送至One Net云平台进行监测。经过实验成功实现了环境数据实时监测显示和历史数据记录,验证了该监测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刘飞飞徐隆姬马礼然
关键词:农业
月面采样任务中的多视角联合视觉定位方法
2025年
在嫦娥六号月球背面采样任务中,机械臂连杆的柔性形变使得机械臂末端位置与预期存在误差,需要依靠末端相机引导才能实现精确操作。针对此问题,提出了无需预先标定靶标位置的多特征联合鲁棒视觉定位方法,利用相机、罐口以及靶标之间的相对位姿关系,建立了基于成像逆投影的多视角联合平差测量模型,分析了靶标已知与未知情况下相机位姿误差对优化函数的影响;并利用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进行优化迭代,实现了多视角下相机位姿以及靶标位置的联合求解。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可以实现机械臂在采样过程中的精确引导,也可对靶标位置进行实时准确标定,提高了采样过程中视觉定位的灵活性和机械臂操作的视觉引导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靶标位置未知时实现精确的定位引导,引导精度优于2 mm,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刘传凯刘传凯张济韬于天一于天一张作宇王晓雪胡晓东
关键词:视觉定位
电力系统低压无功补偿技术被引量:1
2013年
从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入手,介绍了从提高功率因数需要提高补偿容量的计算方法,并进一步介绍补偿电容器的三角形接法及容量计算,在此基础上引入检测无功功率自动投切法,最后给出低压无功补偿系统框图及产品基于现场数据的模拟仿真图,并通过对比得出该无功补偿技术方法现实可行,效果突出。
王祖麟高维福盛颖飞
关键词:低压无功补偿功率因数
基于PSO-PID的盾构机纠偏控制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针对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容易受到复杂地质条件以及负载多变的影响,从而导致前进方向发生偏离,难以控制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优化PID控制器参数的纠偏控制策略;首先,研究盾构机液压推进系统机理,建立液压缸推力、盾构机所受阻力、阻力矩、液压缸位移之间的关系模型,得到盾构机液压推进系统模型,然后结合PSO和PID控制理论,设计了以液压推进系统的纠偏控制器;仿真结果显示,所设计的PSO-PID控制器能够满足纠偏控制的需要,具有更小的超调性能,可以实现纠偏控制的快速响应。
刘肖楠马龙华
关键词:盾构机粒子群优化算法PID控制器
光伏并网逆变器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综述被引量:21
2022年
文章对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进行了分类;同时对并网逆变器离网工作模式下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现状,单相逆变器并网工作模式下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现状,三相逆变器并网工作模式下电流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现状,三相逆变器并网工作模式下的直接功率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现状分别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光伏并网逆变器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的滑模面设计、控制律求解、系统抖振以及到达滑模面过程中的稳定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并对光伏并网逆变器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胡海林李文丰富
关键词:光伏并网逆变器滑模变结构控制
基于低秩鉴别投影的轴承故障特征提取方法被引量:1
2015年
根据滚动轴承故障振动信号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低秩鉴别投影的轴承故障特征提取方法。由时域指标和小波频带能量组成高维特征空间,通过低秩鉴别投影方法对训练样本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求出低维嵌入矩阵。为了寻找低秩鉴别投影算法在实例中的最优参数,利用网格搜索法寻参,同时将测试样本经低维嵌入矩阵转化后得到的特征向量输入到稀疏表示分类器中进行故障识别,以最高故障识别率对应的参数为最优参数。试验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梁礼明吴武林吴健
关键词: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低温沉淀法制备针状Ni掺杂In_(2)O_(3)及其气敏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采用低温沉淀法分别制备了纯的In_(2)O_(3)和Ni掺杂的In_(2)O_(3)纳米粉体。通过XRD、SEM和TEM等手段进行微观结构表征,并对粉体的气敏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Ni的掺杂对针状形貌的形成具有直接而重要的作用,纯的In_(2)O_(3)为颗粒状结构,Ni掺杂的In_(2)O_(3)(In︰Ni摩尔比为9︰1)由大量的长度为0.4μm左右、直径为5 nm左右的针状结构所组成。其中,In︰Ni摩尔比为9︰1时所得到的Ni掺杂的In_(2)O_(3)纳米粉体(样品S4)在260℃工作温度下对50×10^(-6) Cl_(2)的灵敏度值为696.9±73.1,且具有选择性好、响应-恢复时间短等特性。最后,对可能的形貌生成机理进行了研究。
周星宇方正李培
关键词:气敏性能
基于响应面法的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优化设计被引量:1
2023年
永磁同步电机有输出转矩大、功率密度高等优点,但传统设计方法较难实现电机的最优性能;对一台10极12槽的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进行优化,保持输出转矩的同时,削减齿槽转矩、转矩脉动等。首先将优化目标定为输出转矩、转矩脉动及齿槽转矩;其次选取合理的优化变量与设计函数,找到最优值来优化目标;然后在优化设计中采用响应面法,获得电机的最优模型;最后制造电机样机与仿真实验进行对比,得到结果:基于此优化方法,大幅度削弱齿槽转矩,有效减小转矩脉动,此方法被证明是可行且有效的。
袁文俊胡文亮李慧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输出转矩转矩脉动有限元分析响应面法
共10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