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博物院

作品数:2,722 被引量:6,655H指数:36
相关作者:张金萍万俐万新华郑冬青赵启斌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62篇期刊文章
  • 419篇会议论文
  • 97篇专利
  • 6篇标准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45篇历史地理
  • 557篇文化科学
  • 439篇艺术
  • 65篇建筑科学
  • 62篇天文地球
  • 50篇轻工技术与工...
  • 45篇生物学
  • 38篇经济管理
  • 36篇农业科学
  • 30篇金属学及工艺
  • 28篇化学工程
  • 28篇文学
  • 2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1篇哲学宗教
  • 19篇政治法律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2篇社会学
  • 9篇理学
  • 8篇医药卫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76篇博物
  • 326篇博物院
  • 316篇文物
  • 306篇南京博物院
  • 302篇博物馆
  • 170篇遗址
  • 141篇考古
  • 134篇文化
  • 116篇出土
  • 109篇绘画
  • 107篇艺术
  • 94篇青铜
  • 85篇石器
  • 74篇书画
  • 71篇墓葬
  • 70篇文物保护
  • 59篇铜器
  • 58篇新石器
  • 58篇建筑
  • 53篇石器时代

机构

  • 2,287篇南京博物院
  • 47篇南京大学
  • 46篇南京工业大学
  • 31篇南京师范大学
  • 23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南京林业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技术...
  • 14篇南京艺术学院
  • 12篇北京科技大学
  • 12篇南京化工大学
  • 1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1篇山东大学
  • 10篇北京大学
  • 9篇东南大学
  • 9篇南通大学
  • 9篇扬州市文物考...
  • 8篇中国科学院南...
  • 8篇上海博物馆
  • 8篇连云港市博物...
  • 7篇苏州工艺美术...

作者

  • 101篇万俐
  • 100篇张金萍
  • 92篇万新华
  • 83篇郑冬青
  • 75篇赵启斌
  • 67篇徐飞
  • 53篇万新华
  • 52篇范陶峰
  • 48篇何伟俊
  • 46篇林留根
  • 46篇陈潇俐
  • 44篇杨隽永
  • 41篇龚良
  • 38篇张诺
  • 35篇张敏
  • 35篇房迎三
  • 31篇张慧
  • 30篇罗宗真
  • 27篇奚三彩
  • 26篇庞鸥

传媒

  • 315篇东南文化
  • 88篇考古
  • 78篇文物
  • 69篇荣宝斋
  • 67篇文物保护与考...
  • 55篇中国书画
  • 44篇南方文物
  • 41篇中国博物馆
  • 40篇文物鉴定与鉴...
  • 37篇大众考古
  • 32篇书画世界
  • 28篇艺术百家
  • 25篇考古学报
  • 24篇美术观察
  • 19篇中国书法
  • 16篇南京艺术学院...
  • 16篇艺术品
  • 14篇华夏考古
  • 13篇郑和研究
  • 13篇东方博物

年份

  • 43篇2025
  • 89篇2024
  • 53篇2023
  • 114篇2022
  • 71篇2021
  • 59篇2020
  • 75篇2019
  • 112篇2018
  • 81篇2017
  • 119篇2016
  • 100篇2015
  • 91篇2014
  • 103篇2013
  • 90篇2012
  • 85篇2011
  • 92篇2010
  • 73篇2009
  • 51篇2008
  • 60篇2007
  • 54篇2006
2,7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吴越青铜兵器技术研究
2004年
据古文献及出土文物证明,东周时期以青铜兵器及棘刺纹礼器为代表的吴越青铜技术冠绝一时,其制作技术均已失传。课题组根据现代科学仪器对文物标本进行检测所得信息,逐项破解了吴越青铜复合剑(又称双色剑)、剑首同心圆、细绳纹类礼器制作技术的奥秘。
廉海萍
关键词:青铜兵器
从南京博物院观众调查引发的思考被引量:10
2000年
徐湖平
关键词:博物馆观众调查
江阴利港南宋窖藏银器属性初探
2025年
2022年,“宋代窖藏盗掘案”追回金银质地类文物计27件。本文从这批窖藏金银器的“形制个性化”“纹饰设计元素高档化、程式化”“铭文规范化、程序化”及“器物组合特殊性”四个特征为论述重点,结合其他同期金银器窖藏的考古材料以及相关史料,对其性质展开探讨,揭示江阴利港窖藏金银器中的“光盪巷”组器为“官器”的属性特征。
刁文伟高杰
关键词:南宋窖藏金银器
沈宗骞的山水画观被引量:3
2007年
清代,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山水画派占据绘画主流,在绘画理论领域,肇始于明末董其昌(1555-1636)、完善于王原祁(1642-1715)的“拟古”思想主导绘画创作,并引领后世山水画的发展方向。王原祁之后,又有满洲正白旗人唐岱(1673-1756)、江苏太仓人王昱(约1680-1753)、浙江嘉兴人张庚(1685-1760)等人继续著书立说,将其发扬光大;但是,他们的著述理论性、系统性相对欠缺。而浙江湖州人沈宗骞(约1737-1819)完成于清代乾隆中期的《芥舟学画编》在正统派山水画理论业已成熟之时,完成了一次理论的大总结,鸿篇巨制,内容丰富,堪称代表。因此,其思想观念无疑代表着清代山水画理论的主导,“窥一斑而知全豹”,研究沈宗骞的山水画观,对于研究清代山水画发展状况显然是十分重要的。
万新华
关键词:山水画沈宗骞绘画理论绘画创作著书立说王原祁
数字博物馆文物图像真实性再现仿真系统设计被引量:6
2019年
为了解决传统系统噪声抑制能力差、容易出现孔洞缺失、文物图像再现质量差、细节不丰富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数字博物馆文物图像真实性再现仿真系统。将Visual C++和VTK当成系统设计平台,利用FSL总线完成对三维重建IP核与Micro Blaze软件间的连接,设计系统硬件结构图。引入聚类思想,通过点云双边滤波器滤除小尺度噪声。针对点云数据三角剖分过程中的孔洞现象进行填补处理。选用B样条函数最小二乘法进行曲面拟合,通过UV映射建立二维纹理坐标,把图像纹理映射至曲面网格,实现文物图像三维重建。结果发现:设计系统展示结果有逼真的细节纹理;得到的三维重建结果信息熵、平均梯度、信噪比和等效系数均较优。
陈强张立红
关键词:数字博物馆仿真系统
论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与策略
2023年
在新时代背景下,相关工作人员需推动博物馆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博物馆传承文明、以物化人、传播文化的功能。基于此,首先介绍了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丰富公众文化生活等的作用,然后分析了存在摄影技术水平需提升、建设资金十分有限、技术设备更新不及时、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使用信息技术优化博物馆建设、强化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安全保障系统等方面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陈强
关键词:博物馆信息化建设
巧夺天工——清乾隆帝东巡图转旋瓶
2024年
“乾隆皇帝东巡图转旋瓶”是一件纪念清高宗东巡的杰作,也是一件以瓷志史的创作。作者从其造型、结构、装饰、釉彩、构图、制作、安装、设计理念、东巡图的历史事件及与督陶官唐英督窑的关系娓娓细说,十分精彩,不仅介绍了乾隆朝转旋瓶鬼斧神工般巅峰之作,更可见一位君王以艺术为载体志史的雄心。
霍华
关键词:清高宗乾隆朝乾隆帝乾隆皇帝
智能多元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推动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由两岸故宫及南京博物院文化产业发展引发的思考
博物馆以收藏、保管、研究及展陈为根本,智能多元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以更多更好的文化衍生产品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必将使博物馆文化产业健康、蓬勃、有序地发展,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出最大效能。
李牧
关键词: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
越国玉器的等级研究(提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根据越国墓葬规模和随葬器物的数量等要素,将春秋战国之际长江下游的越国贵族墓葬分为五个等级,并进行了列举。
張勄
文献传递
1987年江苏新沂花厅遗址的发掘被引量:52
1990年
花厅遗址在江苏省新沂县城西南18公里,位于马陵山丘陵地南端海拔69米的高地上,范围南至花厅村,北至徐庄北,东至北沟圈子,西至吴山头(图一)。遗址于1952年发现。1952年12月和1953年11月两次进行发掘。经研究该文化暂被称为花厅类型,一般认为其时代属大汶口文化早期。1987年4月,花厅村农民在村北取土时挖出很多玉器,南京博物院作了调查。
关键词:陶器墓葬玉器绿松石泥质随葬品
共2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