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
- 作品数:34 被引量:63H指数:4
- 相关作者:高艳菲张琦慧邓华郭美荣陈雪松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烟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辽宁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健康体检中漏检和弃检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 2016年
- 对健康体检者体检项目漏检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体检中心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健康体检者中发生漏检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自2014年1月起,对我体检中心加强管理,且在管理中加入人性化管理。分别记录2013年1月至12月我体检中心体检者发生漏检的比例及体检者对我中心服务的满意度与2014年1月至12月我体检中心体检者发生漏检的比例及体检者对我中心服务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自2014年1月加强人性化管理起,我体检中心2014年1月至12月发生漏检的体检者明显少于2013年1月至12月,体检者对我体检中心的服务也更加满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体检者进行健康检查时总是有些项目发生漏检,其原因较多且复杂,只有在体检的过程中加强人性化管理与细节管理,才能有效降低漏检率。
- 张琦慧
- 关键词:健康体检漏检
- 2016年满洲里口岸地区病媒生物携带病原体调查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了解满洲里口岸地区蜱传、鼠传疾病病原体携带情况。方法 2016年在中国-俄罗斯边境满洲里口岸地区采集蜱和鼠,采用PCR和RT-PCR法检测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巴贝西原虫(Babesia spp.))、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和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结果共采集到132只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检出率为37.88%(50/132),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检出率为0.76%(1/132),莱姆病螺旋体检出率为25%(33/132),中华革蜱中同时检测到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和莱姆病螺旋体,存在复合感染的情况,未检出巴贝西原虫和汉坦病毒。17只鼠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检出率为41.18%(7/17),莱姆病螺旋体检出率为5.88%(1/17),未检出鼠疫耶尔森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汉坦病毒和巴贝西原虫。结论满洲里口岸地区蜱、鼠样本中检出多种病原体,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当地蜱、鼠及其传播疾病的监测和防控。
- 郭文秀高艳菲田峰
- 关键词:中俄病原体
- 2015-2018年满洲里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调查满洲里口岸出入境人员5种常见传染病的流行情况,确定需要重点监测的人群,为有效开展口岸传染病监测及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2018年满洲里口岸12 707名出入境人员的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结核等5项传染病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描述。结果 2015-2018年满洲里口岸出入境人员体检监测共12 707人,男性占78.67%,女性占21.33%,年龄以18~45岁为主(68.12%),国籍以中国籍为主(96.55%),职业以劳务人员(46.37%)和商务人员(30.42%)为主。2015-2018年5项传染病检出率3.66%。在监测传染病中,HBs Ag阳性检出率最高(2.94%)。外籍人员5项传染病检出率(27.63%)明显高于中国籍人员(2.80%)。中国籍人员中,以旅游探亲(5.07%)和交通员工(4.57%)的传染病检出率最高。外籍人员中,以其他职业人员(80.67%)和交通员工(35.00%)的传染病检出率最高。结论外籍人员、交通员工、旅游探亲及其他职业人员是满洲里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的重点人群,乙肝、梅毒及丙肝是满洲里口岸需重点监测传染病。
- 薛雯文苏迎盈吴婷张琦慧
- 关键词:传染病出入境人员流行病学
- 一种用于国际直通列车上的医学媒介生物监测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属于传染病预防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国际直通列车上的医学媒介生物监测系统及方法;该用于国际直通列车上的医学媒介生物监测系统设置有医学媒介生物监测装置,包括黏蚤装置、粉迹挥洒装置、鼠笼装置、黏鼠板装置、网捕装置、撒...
- 邓华高艳菲孙洪凯王勇
- 文献传递
- 锌对大鼠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本研究采用不同含锌量的饲料喂养SD大鼠,系统观察摄入不同剂量锌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含锌药物及食用加锌保健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Zn)多水平的组间比较设计实验,对80只健康SD大鼠(体重109.7±10.4g,雌雄各40只)随机分为5组,每天分别喂以不同剂量的含锌饲料,饲养40天,建立动物模型。测定和观察大鼠体重、脏器重量和脏器指数。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不同饲锌量对大鼠脏器重量影响不同,低锌和高锌组大鼠的体重变化量减少、股骨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心、肝、肾和睾丸的重量均轻于对照组;脾脏和脑的重量,以及心、肝、肾、脑和睾丸的脏器系数均大于对照组;脾脏的脏器系数小于对照组。除肾脏外,各脏器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锌摄入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大鼠的生长发育,饲料含锌150mg/Kg时,有利于大鼠的生长发育。
- 郭美荣金艳凤钱立群
- 关键词:锌生长发育
- 对399名在职人员颈椎病发生情况现状调查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了解在职人员患颈椎病状况,为进一步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数字化透视储留影或DR片,通过问卷调查,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对399名在职人员进行颈部X线检查。结果影像分析患颈椎病者16人,患病率为4.01%;颈椎异常者231人,检出率为57.89%。颈椎异常以颈椎变直或后凸人数最多,占42.1%。颈椎异常人数最多的年龄组是40~49岁,占42.61%,其次是30~39岁年龄组,占23.56%。结论颈椎病有逐年增高趋势,并趋向低龄化,应引起经常操作电脑在职青年人的注意,并早期采取干颈措施。
- 曹凤臣
- 关键词:颈椎病在职人员
- 鼠疫监测中推广和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意义探析
- 2012年
- 鼠疫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以及致死率,是世界上对人类的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烈性传染疾病,因此鼠疫监测与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鼠疫监测工作当中,主要有传统的病原学以及血清学的检测方法。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逐渐将生物芯片的技术、蛋白质组学研究以及基因技术等生物学技术应用到了鼠疫科研、监测、鉴定以及诊断等方面,使鼠疫监测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检测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相对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与准确率。
- 赵万岭邓华
- 关键词:鼠疫监测分子生物学技术
- 满洲里口岸蜱类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核酸检测及核酸序列分析
- 2014年
- 目的 了解中俄边境地区蜱类自然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Rickettsia japonica)的状况,为蜱传斑点热的监测和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采集鼠类寄生蜱,研磨后提取蜱DNA,利用PCR扩增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 A基因,对阳性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在满洲里地区,鼠类体表采集到的蜱类样本,均为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从8只蜱中检测到斑点热群立克次核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中12号标本中检出的斑点热立克次体与Gen Bank数据库中已注册的斑点热群立克次核酸序列有高度的相似性(98%-99%)。结论 应加强对内蒙古满洲里地区蜱传斑点热的监测和检测,防止蜱传疾病的发生。
- 邓华高艳菲程晓兰高玉峰
- 关键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核酸检测核酸序列分析
- 2011—2015年呼和浩特地区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掌握呼和浩特地区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情况,为有效开展口岸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呼和浩特地区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共监测出入境人员27 667人,检出各类传染病1 307例,总检出率为4.72%;其中乙肝表面抗原检出率为3.37%,丙肝抗体检出率为0.72%,梅毒抗体检出率为0.62%,艾滋病毒抗体检出率0.02%;入境人员传染病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出境人群。结论应加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
- 郭文秀韩冰云托娅高艳菲李震坤李娟赵宇罗加
- 关键词:出入境人员艾滋病乙肝表面抗原梅毒
- 健康体检市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2016年
- 主要集中阐述了健康体检市场面临的问题,并从问题出发,分析了当前健康体检市场发展的对策,希望可以为今后的健康体检市场的规范化运行提供参考。
-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