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作品数:3,309 被引量:12,372H指数:41
- 相关作者:王学荣钱箭星杨宏雨柴秀波范迎春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病人安全:卫生政策是关键──试论卫生政策是病人安全的保障
- 病人安全问题不仅仅是医疗技术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医生个人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卫生政策的问题。卫生政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具体指标,卫生政策的基本目标必须体现公正,但同时,以公正为核心价值的卫生政策也是真正实现社会公正的手段。保障...
- 瞿晓敏
- 关键词:病人安全卫生政策社会公正
- 文献传递
- 通货膨胀与发展政策(译文)
- 1989年
- 首先要讨论的问题是,经济政策所引起的经济资源的流动是否不可避免地引起通货膨胀。人们坚持认为某种程度的通货膨胀——但只是适度的通货膨胀——是有效的经济活动在逻辑上的伴随物。这个论点是建立于二个前提上的。一个前提是,只要通货膨胀率很低,而不致于严重妨害对货币价值的稳定性的一般信心,其结果主要是再分配收入,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会引起严重的社会结果,而是产生(?)源有影响的不利配置。例如当人们预期会发生通货膨胀时,人们就会寻求持有商品而不是持有货币,并使用政治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真实收入,以防止通货膨胀的损害。另一个前提是。
- 哈里.G.约翰逊钱箭星
- 关键词:货币价值经济活动货币贬值进口替代工业预期通货膨胀率
- 整体性研究与大众化传播被引量:1
- 2010年
-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具有立场、观点与方法的高度一致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正是这种整体性的一个典范;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宣传口号上,而必须抓住"人本身"这个根本,真正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有关"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讨论,对我们深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 肖巍
- 关键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方法
- 救赎劳动人民命运: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出场逻辑被引量:5
- 2022年
- 追问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何以出场,是解释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世界的关键前提。从时代背景看,工业革命进程中欧洲社会的裂变以及劳动人民沦为牺牲品的悲惨遭遇,触发了马克思关注人民利益需求、倾听人民现实呼声的“总开关”。从文明底蕴看,由启蒙理性遗产所催化的劳动人民主体意识觉醒与主体权利斗争之后果,启示着马克思不断开掘劳动人民的革命性主体潜能。从理论场境看,萦绕在马克思成长周遭的“主体命运”批判思潮,为马克思思索劳动人民现实问题、建构人民主体思想提供了多元养分。概言之,马克思观照欧洲现代化境况与劳动人民主体命运,由“现实的规定”的复调化逻辑生成人民主体向度的思想叙事。
- 程丙
- 关键词:人民主体思想现实性
- 根基、价值、进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审思
- 2025年
- “从何比较”“缘何比较”“何以比较”的问题,是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现实问题。从哲学层面而言,“精神政治”是“可比”的共识;从基本原理层面而言,“个人与社会互动”是“可比”的表现;从实践层面而言,“政治现代化”是“可比”的根据。比较思想政治研究有助于提升受教育者素质、反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汲取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促进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可采取以下策略:坚持问题导向,增进学科引领力;深化研究视角,提升学科解释力;挖掘内外资源,激发学科生长力;拓展研究方法,增强学科整合力。
- 任娟
- 关键词:政治现代化
- 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 2025年
- 《习近平经济文选》 第一卷的出版发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不断提高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的内容博大精深, 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中国共产党持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供了文本依据。认真学习这部重要著作,有利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
- 张新宁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崇正义”思想
- 2025年
- 研究阐释中华文明“崇正义”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释“正义”的内涵,探讨其体用根基,辨析“义与仁”“义与利”“义与礼”“义与政”等相关范畴的关系,分析其发展逻辑,对于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对于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涵养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价值观,理解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是很有意义的。深入挖掘和阐发“崇正义”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延续文化基因,是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 高国希牛杰
- 关键词:正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恩格斯晚年对资本主义变化的认识及其意义
- 2020年
- 自马克思逝世以来,恩格斯一直关注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提出了许多富有洞察力和前瞻性的论断,由此构成对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的重要论域。回顾恩格斯晚年对资本主义变化的总体思考,不仅是科学评价恩格斯历史贡献的必要环节,对阐明当代资本主义在世界大变局中的运动规律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徐伟轩吴海江
- 关键词:当代资本主义恩格斯晚年马克思主义
- 中国古代乡村精英权力空间异动的逻辑——以宋代《吕氏乡约》与乡绅阶层为例
- 历史视野下的中国国家治理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但鲜有学者将目光放置于以乡约为表现形式的乡绅自治及权力空间变动这一微观、动态维度,来探究基层治理的历史脉络。研究聚焦于国家与社会二元关系视角,在学术史梳理和理论对话的基础上,...
- 石一琨
- 关键词:乡规民约乡村精英权力空间
- 文献传递
- 真实性、有效性、认同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三个维度被引量:4
- 2018年
- 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从真实性、有效性、认同性三个维度的展开,不但使学习知识、涵育德性、价值内化等互动活动在课堂时空范围内有了明确的指向性和潜在的标准,而且有利地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感染力,在一定程度上还被赋予了政治认同、道德塑造、价值澄清的新使命。
- 何晓琼钟祝
-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