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第二军医大学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作品数:37 被引量:147H指数:7
相关作者:郑奎宏王卫国李红玉刘清刘爽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海军总医院创新培育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社会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细胞
  • 3篇淹溺
  • 3篇一氧化碳
  • 3篇一氧化碳中毒
  • 3篇中毒
  • 3篇手术
  • 3篇颅咽管瘤
  • 3篇海水淹溺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血浆
  • 2篇肾部分切除
  • 2篇肾部分切除术
  • 2篇睡眠
  • 2篇体外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外科
  • 2篇微创
  • 2篇细胞培养

机构

  • 36篇第二军医大学
  • 17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解放军第10...
  • 1篇南京江北人民...
  • 1篇隆德大学
  • 1篇常州市武进中...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寰球工程...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5篇段蕴铀
  • 5篇田增民
  • 5篇潘晓雯
  • 4篇胡慧军
  • 4篇卢旺盛
  • 4篇常洪波
  • 3篇张剑宁
  • 3篇高铭
  • 3篇赵思源
  • 2篇李铭鑫
  • 2篇戚晓昆
  • 2篇李欣
  • 2篇张新红
  • 2篇孙涛
  • 2篇于新
  • 2篇黄燕
  • 2篇王彩彩
  • 2篇韩志海
  • 2篇赵虎林
  • 2篇邱峰

传媒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医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X2基因修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杯状细胞分化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尾型同源盒2(CDX2)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中过表达后粘蛋白2(MUC2)的表达情况,探寻利用基因修饰使UC-MSC大量表达MUC2的实验方法,了解诱导UC-MSC向内胚层分化对UC-MSC大量表达MUC2的必要性,为研究诱导UC-MSC向杯状细胞分化奠定基础。方法:实验分为5个组,分别为单转组(CDX2转染UC-MSC)、单诱组(仅诱导UC-MSC向内胚层细胞分化)、诱转组(诱导UC-MSC向内胚层细胞分化后,再将CDX2转染诱导后细胞)、空转组(不进行任何诱导但转染空质粒)和对照组(UC-MSC不做任何处理);为排除转染试剂本身的影响,单诱组在诱导分化后仍须转染试剂处理,但不加质粒;各组最后检测CDX2、MUC2的mRNA表达情况;内胚层细胞诱导利用重组人Activin A、重组人Wnt3a实现。结果:单转组、诱转组和空转组细胞在转染48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能看到绿色荧光;单诱组和诱转组经诱导培养5 d后,内胚层标志物GATA4的表达增加27倍,Sox17的表达增加54倍。对5组细胞行RT-PCR检测MUC2与CDX2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单转组CDX2升高113倍,MUC2升高30倍;诱转组CDX2升高196倍,MUC2升高98倍;空转组、单诱组中CDX2与MUC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在UC-MSC中过表达CDX2能够增加杯状细胞标志物MUC2的表达,而事先诱导UC-MSC向内胚层细胞分化,能进一步增加MUC2的表达。利用CDX2的过表达有使UC-MSC向杯状细胞分化的可能性,而Activin A、Wnt3a的诱导处理能促进其分化能力。
李毅李欣孙涛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内胚层
脊髓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在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评价脊髓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在脊柱脊髓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连续短脉冲头皮电刺激,应用硬膜外电极于脊髓记录18例脊柱脊髓疾病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运动诱发电位。根据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对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以手术中首次记录到的脊髓运动诱发电位D1波波幅和潜伏期作为参照值,8例脊柱侧弯患者施行脊柱矫形手术过程中记录到的脊髓运动诱发电位D1波波幅和潜伏期均无异常变化;10例行椎管内及脊髓手术患者,手术中脊髓运动诱发电位D1波波形改变、波幅降低,改变手术方向或经短暂休息后恢复正常。根据JOA评分,手术后所有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均较手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46,P=0.008;Z=!2.828,P=0.005)。结论手术中脊髓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可及时、客观地反映神经功能,有效避免手术中神经损伤及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在监测过程中,头皮电刺激记录到的脊髓运动诱发电位D1波波形清晰、稳定,且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周晖赵瑛周晓闻卢亦诚
关键词:诱发电位脊髓手术中
二级医院新护士两年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的研究
目的新护士是医疗队伍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规范化培训,可有效的提高其整体素质。方法制定新护士两年规范化培训方案、有重点的实施培训。结果实验组新护士理论、操作技能成绩和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
朱红梅王斐
关键词:新护士
文献传递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总结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 ,探讨皮瓣血供特点及扩大皮瓣面积的方法。方法 :对 2 6例应用该皮瓣修复小腿骨折后骨外露并感染、骨不连 ,胫前皮肤溃疡长期不愈 ,踝关节开放骨折脱位并肌腱外露 ,足跟皮肤缺损跟腱断裂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除 2例远端边缘少许表皮坏死 ,其余皮瓣全部成活 ,感染无复发 ;骨折愈合 ;外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该皮瓣不伤及重要血管 ,血供可靠 ,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尤适用于小腿主要血管损伤时。
梁进张强王卫国刘立峰王平山蔡锦方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筋膜皮瓣
红细胞微粒及其在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红细胞微粒(RMPs)是一种由红细胞释放的直径0.1~1μm的磷脂囊泡,具有球形、管形以及大碎片状三种形态,主要由游离Hb、脂质以及参与各种生物学效应的蛋白质组成,氧化应激、内毒素、细胞因子、补体、高剪切力及温度、pH值变化均可导致RMPs形成。RMPs的释放被认为是红细胞摆脱特定的有害物质侵袭并维持稳态的一种方式。RMPs可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红细胞老化清除、红细胞贮存损伤、凝血及免疫反应等生理病理过程。深入研究RMPs有助于明确体内红细胞衰亡过程、体外贮存损伤过程以及血液制品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影响,有助于减少输血风险。
陶强郭建荣金孝岠
关键词:凝血功能
带状疱疹疼痛神经定位支架的研制
2017年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面部、胸背或腰腹部沿周围神经成簇分布的小水疱,且在疱疹发生部位及受累神经的支配部位有剧烈的疼痛和烧灼感.带状疱疹常伴有剧烈的神经痛,程度剧烈且持续时间长,给病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到目前为止,临床上传统的药物疗法还不能有效而迅速地控制这种神经疼痛的症状.疼痛科医务人员借助CT引导或C臂机引导下,精准定位导致疼痛的神经,局部注射药物,对缓解带状疱疹导致的神经痛,效果显著.但在定位过程中,定位的支架易脱落,经常导致定位不精确而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病人常伴随痛觉过敏,病人难以忍受,对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1-3].针对临床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文献查询、专家咨询、思维冲击法等方法设计制作了"带状疱疹疼痛神经定位支架".现报告如下.
刘爽许梦清胡传义章璟陈达
关键词:带状疱疹疼痛神经定位
胸腔镜辅助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连枷胸的围术期护理
2015年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连枷胸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74例创伤后连枷胸病人行胸腔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74例病人均康复出院,术后并发症5例,术后3个月~4个月摄片复查时骨折线模糊或消失,固定的肋骨均一期愈合。[结论]加强胸腔镜辅助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连枷胸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冯晴
关键词:连枷胸胸腔镜微创外科围术期护理
显微镜下精细化颈椎前路减压手术的初步研究
目的 观察显微镜下精细化颈椎前路减压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技术要点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行显微镜下颈椎前路手术109例,其中男 77例,女 32例,年龄 25-82岁,平均 48岁.术前进行常规...
杨铁毅张岩刘树义邵进
关键词:显微镜颈椎退变微创
高压氧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2年
目的制作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大鼠模型,观察高压氧对CFS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即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压氧对照组、CFS模型组、CFS高压氧组及CFS休息组,采用负重力竭游泳的方法建立CFS动物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T-1、NO及vWF水平。结果相对于空白对照组,CFS模型组血清ET-1、vWF升高(P<0.05),而NO降低(P<0.05);CFS高压氧组以上指标较CFS模型组呈反向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或功能紊乱,这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高压氧治疗下能够得到积极改善。
孟祥恩张禹杨晨张敦晓栾翔凌潘晓雯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症高压氧血管内皮功能血浆内皮素-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13例颅咽管瘤细胞体外培养及鉴定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牙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CP)细胞原代培养及传代方法,检测体外培养CP细胞的生长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对病理证实为牙釉质上皮型CP的新鲜组织标本13例,采用显微镜下组织修剪、胰酶差速贴壁消化法结合机械刮除法建立CP细胞株。用倒置显微镜、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细胞形态,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组化鉴别细胞来源,噻唑蓝(MTT)比色法绘制细胞增殖曲线,并用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周期。结果 13例CP组织分离纯化并原代培养成功9例(69.23%)、传代培养成功7例(53.85%),最长传7代,存活63 d。广谱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鉴定CP细胞纯化良好。第2代CP细胞比第6代生长稳定、存活时间长。第2代CP细胞为典型上皮样形态及二倍体细胞,细胞周期主要集中G0-G1和G2-M期。结论牙釉质上皮型CP细胞原代纯化培养获得成功,可进行有限地连续传代培养,其存活时间及生长状态可满足进一步处理实验要求。
常洪波高铭王淑为于新卢旺盛张剑宁田增民
关键词:颅咽管瘤细胞培养技术免疫组化染色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