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
- 作品数:75 被引量:224H指数:9
- 相关作者:王瑞莲陈桂刘卫国刘卫国高婕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铜仁学院法律与政史系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民族文化当代重构的实践理性——以壮族布洛陀文化为例被引量:2
- 2017年
- 民族文化的当代重构作为一种实践行为,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布洛陀文化当代重构为我们呈现了一种布迪尔式的场域,在这种场域中,各类行动者的惯习、资本与权力得以充分的运用。而正是各类行动者惯习的表现,资本与权力的展演,各种力量的博弈,才维持了文化重构场域的存续。
- 刘婷
- 关键词:布洛陀文化
- 湖北省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 本文作者调查了湖北省高校博物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希望尽快推动高校博物馆的发展,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社会各界服务。
- 郑公望郑茁
- 关键词:高校博物馆
- 贵州水族马尾绣背带“奢”与“朴”的文化解读被引量:15
- 2010年
- 水族马尾绣于2006年进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尾绣背带是马尾绣技法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水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水族马尾绣背带有着"奢华"的外在美与"朴素"的内在美,对其进行文化解读与探讨,旨在为传承马尾绣这一民间绝技尽微薄之力。
- 林毅红
- 关键词:奢靡乡土
-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博物馆空间设计被引量:2
- 2008年
- 在文化多元与经济繁荣的时代,现代博物馆的设计是一门综合而新兴的学科,如何梳理传统艺术与当代设计的关系是博物馆设计需研究的课题。通过研究传统的美学思想,我们更应强调当代设计既要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不断吸收现代理念。因为现代的设计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与传统、西方等文化的交融碰撞中产生的新的审美体系。当代设计的这一特点也应体现在博物馆的设计之中。
- 林毅红
- 关键词:陈列设计博物馆博物院文化机构虚实关系传统美学思想
- 从海南黎族织锦艺术的“人形纹”看黎族祖先崇拜对其影响被引量:7
- 2012年
- 海南黎族织锦中大量出现"人形纹"不得不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目前学术界对其形成原因尚无定论。文章从祖先崇拜这一角度,认为黎族织锦"人形纹"应是祖先纹或鬼纹,它深受黎族民间信仰特别是"祖先崇拜"这一文化因子的影响,是这一民族心理和原始宗教观念的外在反映。织锦纹样成为保存和传承民族信仰以及民族心理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他者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民族心理的重要钥匙,对于正确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有重要作用。
- 林毅红
- 关键词:祖先崇拜
- 乡村旅游与社区发展研究综述被引量:2
- 2012年
- "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核心,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当地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农村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国外乡村旅游开展较早,在许多国家已走上规模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相关研究也较为成熟。相比于国外乡村旅游实践与理论研究的蓬勃发展,我国目前在两方面仍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已有经验,将对我国乡村旅游实践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助益。
- 高婕
-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社区发展
- 现代化视域下浙江龙泉竹垟畲乡生计变迁的当代呈现
- 2024年
-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民族地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浪潮中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迁。文章通过田野调查,以浙江龙泉竹垟畲乡生计变迁为切入点,展现了“现代性”与“地方性”交织下畲乡现代农业、劳务经济及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揭示了竹垟畲乡生计变迁动力在于政策引导、市场驱动及人民主体选择。竹垟畲乡生计变迁提高了当地物质生产生活水平、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变了人民的思想观念。
- 胡凯强陈桂
- 海南黎族织锦的现代变迁被引量:5
- 2012年
- 代表黎族传统文化的黎锦,随着时代发展到今天,其在工艺织造过程、图案题材、原材料、品种、功能、传承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迁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黎锦发展的需要。黎锦只有紧跟时代的脉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迁,才能经久不衰,走得更远。
- 王瑞莲
- 关键词:黎族织锦
- 汉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产业战略发展
- 汉文化博大精深、伟阔神奇,蕴藏着极其丰厚的文化资源,是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重要结构要素和基础条件。通过总结分析目前中国汉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四个不适应',提出:体制的理顺与用人机制的灵活、内容的适度开发与深度挖掘结合;培育文...
- 林毅红
- 关键词:汉文化文化产业
- 文献传递
- 新媒体技术在民族高校博物馆科普教育中的影响与策略研究——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
- 2017年
- 民族高校博物馆是面向校内外浓缩展示各个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新媒体技术作为一种便捷的、创新的信息展示媒介,向社会众多领域发挥其重要作用。本文以新媒体技术中应用广泛的微信公众平台为例,分析其在民族高校博物馆科普教育信息传播中的优势、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同时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在少数民族文化知识科普教育传播中内容推送策略研究。为民族高校博物馆科普教育传播形式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为广大师生更好更方便地获取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提供一条捷径,也为实现博物馆在民族高校中的自身价值,实现民族高校博物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蓝李丹
-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科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