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作品数:2,507 被引量:11,605H指数:30
相关作者:张翔昱郑玫孙雷刘晓琴杨彬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央民族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63篇期刊文章
  • 22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54篇医药卫生
  • 159篇文化科学
  • 17篇哲学宗教
  • 13篇农业科学
  • 12篇化学工程
  • 11篇生物学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5篇语言文字
  • 4篇历史地理
  • 3篇建筑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学
  • 3篇理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55篇中医
  • 149篇中医药
  • 145篇药理
  • 136篇细胞
  • 128篇中药
  • 98篇综合征
  • 91篇教学
  • 86篇药理学
  • 79篇病机
  • 75篇糖尿
  • 75篇糖尿病
  • 75篇网络药理学
  • 72篇辨证
  • 69篇血管
  • 68篇慢性
  • 64篇黄帝
  • 64篇黄帝内经
  • 62篇医经
  • 61篇肿瘤
  • 60篇乳腺

机构

  • 2,387篇山东中医药大...
  • 718篇山东中医药大...
  • 58篇山东大学
  • 38篇中国中医科学...
  • 21篇山东省立医院
  • 21篇齐鲁工业大学
  • 21篇济南市中医医...
  • 19篇中央民族大学
  • 18篇山西中医药大...
  • 14篇北京中医药大...
  • 14篇潍坊市中医院
  • 13篇河南中医药大...
  • 12篇山东省千佛山...
  • 12篇泰安市中医医...
  • 11篇山东省中医药...
  • 10篇宁夏医科大学
  • 9篇潍坊医学院
  • 9篇山东第一医科...
  • 8篇济宁医学院
  • 8篇济南市中心医...

作者

  • 45篇孙振高
  • 39篇张伟
  • 30篇李静蔚
  • 26篇杨传华
  • 25篇王杰琼
  • 23篇高明周
  • 18篇乔明琦
  • 18篇李伟
  • 17篇王世军
  • 17篇李志勇
  • 16篇师伟
  • 16篇季旭明
  • 16篇陈翰翰
  • 15篇阎兆君
  • 14篇司国民
  • 12篇杨洁
  • 11篇崔兴
  • 11篇朱庆均
  • 9篇杨焕新
  • 8篇李彦文

传媒

  • 197篇中国中医药现...
  • 101篇中华中医药杂...
  • 95篇山东中医杂志
  • 55篇山东中医药大...
  • 54篇中医杂志
  • 54篇世界科学技术...
  • 54篇中国医药导报
  • 52篇光明中医
  • 49篇时珍国医国药
  • 39篇中国中医基础...
  • 39篇环球中医药
  • 35篇辽宁中医杂志
  • 34篇中医药导报
  • 31篇中国实验方剂...
  • 26篇北京中医药大...
  • 26篇中华中医药学...
  • 25篇亚太传统医药
  • 23篇世界中医药
  • 21篇江苏中医药
  • 21篇中西医结合心...

年份

  • 3篇2026
  • 124篇2025
  • 216篇2024
  • 300篇2023
  • 298篇2022
  • 276篇2021
  • 197篇2020
  • 185篇2019
  • 212篇2018
  • 228篇2017
  • 139篇2016
  • 40篇2015
  • 35篇2014
  • 24篇2013
  • 24篇2012
  • 16篇2011
  • 23篇2010
  • 23篇2009
  • 7篇2008
  • 9篇2007
2,5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典型情志病证之PMS/PMD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现状被引量:12
2019年
近年来,以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为主的经前期综合征(PMS)等中医典型情志病证正呈高发态势,但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仍模糊不清。PMS/经前烦躁症(PMD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类PMS/PMDD的临床症状并进行症状的药物逆转研究,对于PMS/PMDD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研发、临床疗效评价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纵览近年相关研究文献,综述PMS/PMDD自发性动物模型和诱发性动物模型并指出环境应激、社会应激和神经生化等3类诱发性动物造模方式。而动物模型是否可靠需再经过动物模型表面效度、结构效度及预测效度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形成成熟的实验动物模型,满足研究所需。实验动物种类、评价指标与造模方法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构建出PMS/PMDD动物水平研究基石。
高明周高明周张长龙乔明琦乔明琦
关键词:动物模型病证结合模型
天麻中巴利森苷类成分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6年
巴利森苷类化合物是天麻中的一类有效成分,具有改善学习记忆、抗抑郁、抗衰老等药理作用,文章对从天麻中发现的巴利森苷类化合物的结构、药理作用及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谢淼邵明莎翟庆超郁航郭磊魏英勤李燕
关键词:天麻
从志意辨证的角度释“意”
2025年
志意辨证体系是与身心疾病相适宜的理论体系,已广泛应用于精神动作行为性疾病的临床实践中。“意”在志意辨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章通过阐述志意辨证体系中“意”的内涵和作用,以期划分“意”的临床应用范围,提供“意”类疾病辨证论治的理论支撑。
李婷王妹阎兆君
关键词:身心疾病
抑郁症性别异质性的中西医机制解析及抗抑郁研究进展
2025年
抑郁症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受生理、心理及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基于2021年版《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明确指出性别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系统地综述了中医与西医视角下抑郁症性别差异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西医已通过大量研究证实雌激素/睾酮波动、单胺递质系统调控的性别特异性机制;中医体质学说虽提出体质禀赋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且气郁质、气虚质与抑郁症易感性相关,但现有证据多基于横断面调查,缺乏高质量RCT验证。中医药在抗抑郁性别差异领域的直接研究与西医相比较为薄弱,在未来或可以在性别维度从特定体质的生物学标志物来切入,深化并完善中医药抗抑郁研究。本文提出需建立生物-心理-社会整合干预模式,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多组学技术深化机制探索,推动基于性别差异的精准诊疗体系构建,形成涵盖生物标志物、社会角色评估及中医体质辨识的三维诊疗及研究体系,为抑郁症精准医学提供新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
田浩全潘瑾许璐司薛晓燕毛前程黄刘玄朱莹莹马柯
关键词:抑郁症性别差异西医发病机制体质
基于血脉理论辨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概况被引量:13
2017年
血脉理论是形成于《黄帝内经》时期的重要理论体系,对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近年文献的研究,系统阐述血脉理论的内涵与现代认识、血脉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血脉病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论治,以期为今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杨宝袁杰杨传华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血脉病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的肺维康颗粒治疗COVID-19相关肺纤维化的机制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分析肺维康颗粒治疗COVID-19相关肺纤维化(COVID-19-PF)的关键成分和潜在靶点,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得肺维康颗粒所含活性成分与相关靶点,通过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收集COVID-19-PF相关基因,取交集后采用Cytoscape软件建立"肺维康颗粒-化合物-靶点-COVID-19-PF"网络模型;通过STRING、Metascape平台分析药物-疾病靶点蛋白相互作用,并进行网络构建和模块分析;对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关键靶点进行核心化合物分子对接。结果肺维康颗粒治疗COVID-19-PF的关键靶点涉及蛋白激酶B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6(IL-6)等,靶点基因功能倾向于调控细胞因子受体、影响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和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激活细胞转录因子等;关键的KEGG通路包括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等,其中薯蓣皂苷元、二氢丹参酮Ⅰ、木犀草素可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AKT1等关键靶点形成稳定构象。结论肺维康颗粒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等炎症和纤维化相关通路、抑制细胞因子活化和血管生成、减轻胶原沉积和肺组织结构重塑等机制发挥对COVID-19-PF的治疗作用。
杨帆李宛洋曹仁爽毕张扬张伟
关键词:肺纤维化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清热解毒类中药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网状Meta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7种中药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从建库至2019年1月的CNKI、VIP、WanFang Data、CBM、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5.3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R软件进行网状Meta数据结果合并比较与排序。结果:临床有效率方面,7种中药口服液均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以蒲地蓝口服液治疗效果最显著;手足皮疹消退、口腔溃疡痊愈与退热皆以抗病毒口服液所用时间最短;不良反应方面以蒲地蓝口服液临床安全性最高。结论:7种中药口服液均能有效治疗手足口病,在临床疗效与相关症状痊愈时间方面,中药口服液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尽管本研究得出蒲地蓝口服液为临床首选用药,但明确的结论仍需要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文献来进一步证实,临床可根据病人的具体特征进行准确选择应用。
于莹张功韩涛黄海量
关键词:清热解毒口服液利巴韦林手足口病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用药规律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PD)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治疗PD的方剂108首,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方剂管理"系统,进行关联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108首PD方剂共包括171种药物,使用频次≥20次的药物共17种,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白芍、天麻、熟地黄。108首PD方剂中药物四气以温、寒、平药物为主;五味以甘、苦、辛味药物出现频次较高;归肝经药物最多,其次是归肾、脾、心经。通过聚类分析得出7个潜在的新方。结论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发现中医药治疗PD以平肝息风、柔筋止颤药物居多,伍以活血、补阳、补阴药物等,与PD基本病机相符;揭示其用药规律得出7个新方,对中医药辨证治疗PD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孙忠义彭伟
关键词:帕金森病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佛教水陆壁画中的涉医图考被引量:2
2017年
佛教水陆壁画中有较多的涉医图像,壁画中的医家有不同身份,如"十代名医"图像为元代医祀三皇制度中从祀的十大名医,而服饰中有眼睛标志及持串铃者显示为走方医的特殊身份;"五瘟使者"图像揭示了道教、佛教信仰与瘟疫的流行及四时温病理论之间的密切关系;"堕胎产亡"除反映冤死业报外,还展现了古代妇人产蓐过程、浴儿风俗以及妇人诊病禁忌,反映了古代医疗水平、接生条件;温疫流行、寒暑失节、难产堕胎、虫蛇咬伤、水溺火焚、误死针医,反映不同的致病因素。
杨金萍王振国胡春雨李建业
关键词:佛教
双侧延髓内侧梗死病例报道2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21年
1病例介绍1.1病例1患者男性,54岁,因“进展性右侧肢体麻木、无力3天”于2019年11月9日入院。患者入院时症状表现为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右手持物不稳,行走右偏,轻微头晕,恶心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肢体抽搐,无头痛等不适。
张凤武希庆冯乐燕贾玉勤
关键词:病例报道胃内容物肢体麻木饮水呛咳患者入院
共2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