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作品数:124 被引量:853H指数:15
- 相关作者:胡明霞刘怀珠张鹏川周义华贾皓旻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哲学宗教更多>>
- 合肥市某中学初中生预防艾滋病干预调查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为了解学校初中生艾滋病知识情况,引导中学生积极参与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探索提高初中生预防艾滋病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的方式。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基线调查,随后开展多种形式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活动,再进行终期效果评估调查。结果干预后,调查对象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71.7%上升到87.3%,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由67.1%上升到80.3%,对艾滋病宣传教育持有的正确态度率由92.6%上升到95.7%,艾滋病宣传教育愿意参与率由88.6%上升到89.7%,干预前后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校是青少年获得预防艾滋病知识的重要场所及主要途径,开展初中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很好。
- 邱顺翼张俊青
- 关键词:艾滋病初中生健康教育知晓率
- 市级结核病定点医院耐多药肺结核病病人治疗和管理现况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市级结核病定点医院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病例接受治疗和管理服务的现状。方法随机抽取合肥市、阜阳市、蚌埠市和马鞍山市作为调查点,每市抽取2015年1月1日—2017年6月30日期间在市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MDR-TB病人15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最终共纳入MDR-TB病人60例,既往接受过1次以上抗结核治疗比例、既往治疗中断的比例分别达到88.3%和47.2%,就诊时有咳嗽咳痰症状和从出现症状到寻求救治时间间隔2 w以下的病人均占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二,到过省级医院治疗和出现治疗中断的比例均为35.0%,治疗中断的主要原因为药物不良反应;71.7%的病人接受了直接督导下的化疗,接受上门或电话访视和定期复查的病人比例分别为80.0%和86.7%,病人自认为复查费用高是导致MDR-TB未定期复查的主要原因。结论安徽省MDR-TB病人既往抗结核治疗的经历复杂,多数病人临床表现较典型,寻求医疗服务的积极性高,治疗期间因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停药比例高;合理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加强病人管理、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保证规范全程治疗、进一步减轻MDR-TB的医疗经济负担,是今后MDR-TB防治工作的重点。
- 李玲张泽坤王莉丽鹿伦山陈力韦伟丁太东冯宇王静章江方雪晖姚嵩闫军伟
- 关键词:肺结核病耐多药管理服务
- 合肥市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现状分析及管理措施探讨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了解合肥市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状况,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市区每个区抽取2个流动人口聚集地段,每个地段随机调查15名0 ̄7岁的流动儿童,使用统一的调查表。结果共调查120名流动儿童,建证率88.3%,卡痕率72.5%,卡介苗(BCG)、百日咳(DPT)、脊灰减毒活疫苗(OPV)、麻疹减毒活疫苗(MV)、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五苗接种率69.2%,流脑和乙脑接种率分别为58.3%和54.2%,其他2类疫苗接种率为36.7%。流动儿童主要为本省外市以及合肥市三县流入,流动儿童家长文化程度以初中以下占77.5%,主要从事经商、打工等工作,计免知识来源知识渠道较少。结论合肥市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较低,应采用多种接种形式,加大对流动儿童家长的宣传力度,争取与多部门配合协作,积极探索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工作经验。
- 靳玉惠王哓萍
- 关键词:流动儿童免疫现状
- 学校创建“疾病预防控制先进单位”的体会被引量:2
- 2013年
- 2011年以来,合肥市卫生局、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创建"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单位"活动。两年来的工作成效显著,推动和促进了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和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为合肥市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 邱顺翼张俊青
-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
- 假结核耶尔森菌毒力相关基因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 2009年
- 目的对来自不同血清型的29株假结核耶尔森菌的主要毒力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及序列分析,初步了解假结核耶尔森菌主要毒力基因的分布与变异情况。方法应用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血清学分型与毒力基因(inv、pYV、HPI毒力岛、ypm)检测,并对ypm基因扩增基因进行测序比较。结果29株实验菌株均携带编码侵袭素的inv基因,15株携带毒力质粒(pYV),13株携带全部或部分HPIs基因簇,19株携带ypmA基因,1株携带ypmB基因,1株携带ypmC基因。结论假结核耶尔森菌毒力基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多态性。
- 崔志刚王鑫周永运岳峰肖玉春金东邱海燕景怀琦
- 关键词:假结核耶尔森菌毒力基因
- 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6类人群乙型肝炎认知水平调查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6类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不同人群乙肝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待乙肝防治的态度,为科学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6类人群,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总体上低于70%,在传播途径中对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的回答正确率较高,而对拔牙和纹身传播的回答正确率较低。6类人群对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回答正确率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乙型肝炎知识标准分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高中生、公务员、技术工人、社区居民、大学生、服务业人员。结论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6类人群乙肝认知水平不容乐观,应当有针对性的加强部分人群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
- 张伟陈雷英朱鹏何丽芳
- 关键词:乙型肝炎知识
- HAIN基因分型试剂盒鉴定临床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采用HAIN基因分型试剂盒鉴定临床非结核分枝杆菌,评价其优缺点。方法收集浙江、安徽等地74株临床非结核分枝杆菌,采用HAIN基因分型试剂盒鉴定临床非结核分枝杆菌,并用16SrRNA基因测序方法对其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74株非结核分枝杆菌HAIN基因分型试剂盒鉴定结果为:31株胞内分枝杆菌,12株脓肿分枝杆菌,8株偶发分枝杆菌,6株堪萨斯分枝杆菌,5株鸟分枝杆菌,3株耻垢分枝杆菌,2株草分枝杆菌,2株瘰疬分枝杆菌,1株戈登分枝杆菌,另外有4株菌株只能鉴定为分枝杆菌属,不能鉴定到种。8株结核分枝杆菌鉴定准确。与16S rRNA基因测序相比较,HAIN基因分型试剂盒除了4株菌株只能鉴定为分枝杆菌属以外,其余70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均能鉴定到种,鉴定符合率为94.59%;并且它能进一步区分脓肿分枝杆菌和龟分枝杆菌,以及堪萨斯分枝杆菌和胃分枝杆菌。如果单纯鉴定HAIN基因分型试剂盒菌株范围之内的临床最常见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鉴定符合率为100%。结论HAIN基因分型试剂盒鉴定临床非结核分枝杆菌时间短、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张嵘方玉才孙谦张艳柯文鸿柳正卫周宏伟胡燕燕陈功祥
- 关键词:非结核分枝杆菌
- 合肥市2010年肿瘤登记数据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及时准确地掌握合肥市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数据,了解其动态变化趋势,为恶性肿瘤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定期收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上报的肿瘤卡片,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审核编码后,录入肿瘤登记软件。结果 2010年合肥市登记恶性肿瘤发病率男性为53.5/105,女性为31.5/105,男性和女性登记的恶性肿瘤发病顺位与国家登记数据有较大出入。结论合肥市肿瘤登记数据漏报现象严重。
- 孙锋张俊青
- 关键词:肿瘤登记
- 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前期和流行期A、C群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水平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掌握合肥市健康人群A、C群脑膜炎奈瑟菌(Nm)抗体水平现状。方法应用重复横断面监测研究模式,以合肥市辖3县4区划分为7个研究地区,在2005-2006,2006-200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季节流行前期和流行期,采用整群重复抽样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健康人群A、C群Nm抗体水平进行调查。结果连续监测健康人群2次流行前期和流行期,实际抽样范围672~690人。2次流行前期和流行期之间A群无差异,C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次流行期之间A、C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5岁和≥21岁组相对较低,11~15岁、16~20岁、≥21岁组流行期明显上升。同期不同地区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肥西县、长丰县呈现明显低抗体水平。结论健康人群中存在一定A、C群Nm抗体水平,结合现状应确保儿童和青少年疫苗有效接种率,加强成人流脑预防控制工作。
- 黄泓滟胡中旺王晓萍靳玉惠金晶岳峰
-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2010年六安市肠道病毒71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六安市手足口病患者中EV71的流行趋势及其基因特征,为手足口病的进一步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六安市疾控中心从手足口病患儿中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选取其中8份EV71核酸阳性标本进一步进行VP1全基因序列测定,结果使用Bioedit和DNA Star软件与世界各地EV71各型参考株及我国大陆的EV71流行株序列进行对比分析,构建种系进化树。结果:8株病毒核酸VP1基因全长均为891个核苷酸,编码297个氨基酸,与我国大陆分离的C4a基因型最为相近,核苷酸同源性在96.7%~99.4%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7.0%~100%之间;而与A、B基因型参考株差异较大,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2.6%~83.2%、83.1%~85.0%;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6%~97.0%、96.0%~97.7%;说明本文的8株病毒均属于EV71 C4a基因型。结论:六安市2010年EV71流行株在种系进化上与我国大陆近几年分离的毒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同属于C4a基因型,目前C4a亚型病毒在我国大陆可能有较广泛的分布和传播。本研究对于肠道病毒的基础研究和防范EV71在中国的大规模暴发与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 常宏伟张文艳范玉珍李开春李朝阳俞海洋何军丁业荣杨卫高大维
-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分子流行病学进化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