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传染病医院
- 作品数:530 被引量:1,945H指数:18
- 相关作者:尚华张伯鹏李纯平张海涛张宝更多>>
- 相关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华北理工大学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吉非替尼联合平消胶囊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gefitinb,易瑞沙,Iressa)联合平消胶囊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62例Ⅲb~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5例)和单药组(27例)。联合组采用吉非替尼联合平消胶囊治疗,单药组采用吉非替尼治疗。治疗60d后评价近期疗效、观察毒副反应,随访2年评价客观疗效和生存率。结果联合组有效率(28.6%),单药组CR有效率(22.2%)P>0.05,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单药组,但在统计学上差异未见显著性;联合组症状改善率80.0%(28/35)高于单药组55.6%(15/27),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2年生存率联合组高于单药组,差异有显著性;联合组皮疹、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毒副反应发生率联合组显著低于单药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平消胶囊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 房芳陈红赵辉潘涛杨宏代素梅
- 关键词: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平消胶囊分子靶向治疗
- 中西药物治疗乙肝病毒发展近况
- 2017年
-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炎性病变为主可引起多器官损坏的一种传染病。乙型肝炎因其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缺乏特效药物、预后差等因素而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目前乙肝病毒的感染与发病还呈日益增长的趋势。现将当前主流用于抗 HBV 治疗的药物做如下简介,可分为生物制品、化学药品以及传统中草药。
- 谷建宝
- 关键词:乙肝HBV抗病毒西药
- 菌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感染细菌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菌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呼吸系统革兰氏阴性杆菌病原菌分布及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住院菌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痰标本分离所得168例革兰氏阴性杆菌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68例革兰氏阴性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45例、铜绿假单胞菌32例、鲍曼不动杆菌17例、阴沟肠杆菌15例、大肠埃希菌9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例、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43例。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分别为:7例、5例。碳青霉烯类是肠杆菌科中耐药率最低的,耐药率较低的还有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莫西沙星等。结论菌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现象严重,应尽量避免不合理应用抗生素而加大细菌耐药性。
- 王任利么作义喻昌利
- 关键词:肺结核糖尿病细菌
- 用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用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4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30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15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5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10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2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用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张云涛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胸腺五肽疗效
-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分析
- 2003年
-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用等量冰冻鲜血浆进行血浆置换。结果 11例重型肝炎中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早、中期好转 4例 ,2例晚期患者自动出院后死亡。亚急性重型肝炎 5例 ,全部治愈。结论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疗法 ,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有肯定和可靠的辅助支持与治疗作用。掌握治疗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刘富青郭宝庆赵英李睿
- 关键词:肝炎重型血浆置换
- 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对脂肪肝大鼠的防治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对大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高浓度酒精灌胃配合高脂饲料饲养制备大鼠脂肪肝模型,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治疗,以二甲双胍为对照,通过检测血清肝酶谱、肝组织匀浆甘油三酯含量和肝脏组织学变化,观察不同剂量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对脂肪肝的防治作用。[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肝酶活性(ALP、GGT)、血脂和肝组织甘油三酯含量升高;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各剂量组肝细胞脂肪变显著减轻,肝酶活性(ALP、GGT)、血脂和肝组织甘油三酯含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二甲双胍组肝组织甘油三酯含量较模型组下降。[结论]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对脂肪肝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 张国顺王玉兰尚华张超李玉林李志婷徐晓平田国华
- 关键词: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脂肪肝
- 改善医患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被引量:2
- 2008年
- 医患关系是当前卫生工作的重点,也是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所要直接触及的重要问题,更是医院天天面对的直接问题。为改善医患关系,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分析目前整个医务界医患关系的现状与成因,认为医患关系的改善对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医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自豪感,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有着现实的意义。
- 赵秀凤杨晓美孙瑞强
-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医患关系职业自豪感卫生工作卫生事业
- 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对策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后的临床特征,以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择某院自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6例老年肝硬化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将发生医院感染的28例患者作为感染组,未发生医院感染的98例患者作为正常组,分析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表现,从而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结果 126例患者中,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2.22%,感染组的病死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0.71%(17/28),革兰阴性菌占64.71%(11/17),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11.76%(2/17),主要为葡萄球菌,真菌占23.53%(4/17),主要为念珠菌。结论肝硬化患者并发医院感染后的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不良的影响,因此在诊疗护理时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积极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同时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高。
- 赵丛林李焱
- 关键词:肝硬化老年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2年11月—2016年5月收治的21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早期临床主要表现为无诱因发热、刺激性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消瘦,晚期患者表现呼吸困难、发绀甚至呼吸衰竭。早期患者临床症状重,但肺部体征轻;肺部听诊呼吸音增粗18例,3例可闻及湿啰音。实验室检查:19例患者血沉增高;5例患者白细胞数目<4 000×109/L;7例患者中性粒细胞比值>80%;17例患者淋巴细胞百分比<20%;CD4^+T淋巴细胞计数3~198个/μl。病变早期肺部CT检查表现为肺内多发粟粒样密度增高影;进展期肺部CT检查影像表现为对称或非对称性双肺磨玻璃样密度影,肺气囊样变;晚期肺部CT检查表现为结节样肺泡实变及网状、线状间质性改变。21例患者均经抗肺孢子菌及对症、支持治疗,19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2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艾滋病合并PCP患者有其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在临床实践中,掌握PC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使患者得到正确的诊断、及时的治疗,是降低艾滋病合并PCP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 石永兴杨海峰潘涛李纯平王志强刘永芳么作义
- 关键词: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影像学诊断
- 全文增补中
- 英夫利昔单抗与硫唑嘌呤联用治疗克罗恩病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评价比较英夫利昔单抗单药治疗,硫唑嘌呤单药治疗或2者联合用药治疗克罗恩病(CD)疗效。方法 105例患者被随机分配成3组,每组35例。英夫利昔单抗组患者分别于第1天,第2周和第6周给予静脉输注英夫利昔单抗5mg/(kg·d);硫唑嘌呤组于0周,2周和6周口服硫唑嘌呤2.5mg/(kg·d);联合用药组为2种药物联合治疗。患者均接受30周药物治疗。观察各组临床缓解率和黏膜愈合效果。分析2组治疗前后血中白细胞计数(WBC)、血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L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服用糖皮质激素后26周,联合用药组患者较英夫利昔组和硫唑嘌呤组临床缓解明显。在联合用药组严重感染率为2.9%,英夫利昔组5.7%和硫唑嘌呤组5.7%。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WBC计数、ESR水平、CRP水平均明显降低,ALB、TLB水平均明显升高。联合用药组治疗后WBC计数、ESR水平、CRP水平明显低于其他2组,ALB、TLB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结论英夫利昔加硫唑嘌呤联合治疗中重度克罗恩病临床疗效明显。
- 王智云郑柳张明红
- 关键词:克罗恩病英夫利昔单抗黏膜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