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实验中学
- 作品数:162 被引量:44H指数:3
- 相关作者:周舟张桂芳徐爱明汪红军王锦山更多>>
- 相关机构:涟水县第一中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理学语言文字更多>>
-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 2011年
- 一、通过朗读背诵来培养语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是了解文章、领会语言的的前提,是学习语言的一个基本方法,朗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朗读、背诵。学生才能更好理解文章语义,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语感。通过对文章的朗读、推敲、进而背诵熟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英语知识消化为自己的东西.体会到语言中的语感。
- 孙素芹
- 关键词:语感英语教学朗读背诵学习语言听说能力英语知识
- 浅谈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个性的教育
- 2014年
-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于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关注知识与技能,更关注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 王静
- 关键词:数学教学
- 对学校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 2007年
- 把学校作为宣传、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阵地之一,是治国的一项明智之举,各级各类学校都把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列入了德育工作,并作为重中之重,这是育人的一项重要措施。青少年德育教育有了这一载体,则方向更准,目标更明,措施更实。时下各类学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这一教育活动,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于此,笔者对此项活动的展开建议要做到四个“务必”。
- 高树森
-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人格教育宣传橱窗德育质量
- 情境教学模式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与思考被引量:4
- 2023年
-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大基本功。其中,“写”不但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为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良性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情境教学法的优势,探讨了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 孙静
-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语文写作
- 中考英语听力复习要点刍议
- 2012年
-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说明:"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作为基础学科,听力在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必不可少。并且,在中考英语中,听力也占有相当重的分量。那么,如何有效进行英语听力的训练,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听力呢?
- 路芹
- 关键词:英语听力中考英语复习要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基础教育阶段
- 浅议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 2011年
- 阅读是人类接受前人文化的最基本的手段。古人云:“能读千赋,则能为文。”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 张新国黄培兵
- 关键词:人文化
- 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
- 2007年
- 曾记得这样一篇报道:一位清华大学的学生,为了一个愚蠢的想法,残忍地将一瓶高浓度的硫酸泼向黑熊。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竟然会有如此不道德的行为,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社会在发展,知识在爆炸。
- 袁林
- 关键词:品德教育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社会道德风尚
- 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让学习更高效
- 2020年
-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常常在教学中处 于被动地位,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会抑制 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 渔。”所以,作为教师更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 学习,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本篇文章是笔者根据多 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的一些自主学习的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学 生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 周舟
-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 谈信息技术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 2019年
-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钻研文本。2011版新课标倡导“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在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上下足功夫,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避免反复做题的应试模式使学生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文章主要探索在现代化教育改革进程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 谷华柏
- 关键词:信息技术阅读教学
- 探究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实践
- 2018年
-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对数学学科的整合提出了新要求整合应关注数学学科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等诸多要素,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 周舟
-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