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作品数:442 被引量:971H指数:14
- 相关作者:雷家军高君钱杭园张金凤雷志松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乡村振兴视阈下乡村治理的困境与出路被引量:1
- 2020年
- 乡村治理对于治国安邦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乡村治理体系不再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新的历史条件下,乡村治理需要新的治理体系。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到位,"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完善,乡村治理缺乏财政支撑等问题阻碍了广大农村地区乡村振兴的进程。为了摆脱乡村治理的困境,应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等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 韩校美张帆
- 传统手工艺创新性发展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 2025年
- 作为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促进乡村文化繁荣、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助力农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了传统手工艺创新性发展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其内在逻辑在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民增收能力,扩大农民增收群体;其基本路径是构建促进传统手工艺创新性发展的共建共富机制,畅通其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产业融合、平台合作、场景创新等多元渠道。
- 李明伦甘代军
-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创新性发展内在逻辑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解读被引量:7
- 2014年
- 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有效性问题在于对实践教学内涵认识的局限与分歧,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实践教学的科学内涵,是实施实践教学的逻辑起点,是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 高君
-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 乡村治理与村民自治的双重转型被引量:19
- 2015年
- 我国"乡政村治"的乡-村治理体制,在城乡发展日益一体化新场域下,越来越显示出其不适应性。它割裂了乡以上社会与村庄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统一,形成了分割分治封闭运作的治理格局,带来了乡村治理的低绩效。城乡发展一体化,内涵着城乡治理一体化或者说城乡融合治理,必然要求破除乡-村分割治理的格局,通过"整体性治理"提升管理效益与效率。为此,必须重塑乡-村体制,其重要路径是对"乡政村治"作些调整、实现村民自治的转型,即转变村民自治纯粹"群众自治"的性质,成为一个带有"准"基层政权性质的"类"地方自治的自治体,解除日益凸显的"乡政村治"体制的弊病。
- 李勇华
- 关键词:乡村治理村民自治
- 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下农民村务治理权利的保障——以浙江省临安市S镇为例
- 2016年
- 农民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权利缺失的原因在于,政府以单纯行政化的方式供给农村公共品,农村自治组织职能异化,农民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必须建立有效的村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健全良性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协商制度,探索村民自治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依法规范国家在村民自治制度中的作用。
- 程珂
- 关键词:农村公共品供给村民自治制度
- 习近平农村文化建设思想论析被引量:9
- 2018年
- 习近平总书记有长期农村生活经历和基层工作经验,熟悉农村文化,对农村文化建设有系统的思考。习近平农村文化建设思想是在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新时期农村文化开放多元,新时代乡村现代文化服务体系加速建设的背景下形成的。习近平农村文化建设思想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导,重视革命文化精神的弘扬,倡导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习近平农村文化建设思想体现着以农民群众为中心,以求真务实为原则,以全面改革为动力的特点。习近平农村文化建设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力量。
- 雷家军
- 关键词:农村文化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 论中华民国法学会研究的构想
- 2018年
- 中华民国法学会以研究法学、改进法制为目的,是一个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具有较大影响的法学研究团体。它所提倡的新法学思想,特色突出;它对树立法治国家的基础要点,独树一帜。通过梳理中华民国法学会的机理及其活动,呈现一个具有特色的法学研究团体全貌,对于了解民国时期学术、社团、社会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是有益的。对中华民国法学会的研究,需要在对既有研究展开学术综述、评价其利弊得失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雷志松
-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容与路径
- 2024年
-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密、体系完备,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高度契合,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是理论之需、人才之需和现实之需。为此,必须结合高校思政课各门课程的具体特征,完善教学内容设计,将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融入教学。此外,要坚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 王蕾高君
-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价值意蕴
- 共同富裕背景下新农科专业大学生职业选择困境与优化路径探析
- 2023年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作为高素质农业人才的新农科专业大学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此背景下,新农科专业大学生正确的职业选择对自身、社会、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旨在分析共同富裕战略背景下新农科专业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以期引导和帮助其择业与就业,最终实现职业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互融互通。
- 陈审声张之奕
- 关键词:共同富裕
- 列宁农村文化建设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 2024年
- 列宁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是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化思想理论,并结合沙皇统治下俄国农村严重的文盲现状、革命的迫切需要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一套农村文化建设理论。列宁主张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促进思想政治建设,重视教师地位和福利,推动城乡文化协作,增进城乡文化的共同发展。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部分,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源头活水,列宁农村文化建设思想为推进我国乡村文化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和经验总结,有利于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加快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 华梦涵
- 关键词:列宁农村文化建设